化學教育學研究生論文

  化學史教育滲透到化學教育中,能夠提高研究者的科學素養,啟發研究者的科學思維,形成科學的研究方法,激發研究者的創新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模式下初中化學教育論文

  摘要:總的來說,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新初中化學教學模式。這就需要眾多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和交流,促進初中化學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與建設。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育

  一、先學後教模式

  先學後教模式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不俗的成績。從根本上說,先學後教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順序,將學生的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將教師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監督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先學後教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例如,在“質量守恆定律”的學習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通過自學探究質量守恆定律的概念,並通過探究與交流推導質量守恆定律的實際應用。在此過程中,教師不直接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只能在學生遇到困惑時進行適當的幫助。此時,學生就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種資源進行自主探究,進而得到更深刻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總結學生探究的結果,要針對學生遇到的疑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通過先學後教模式,教師不但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性,也使得初中化學教學更有針對性,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提升。

  二、實踐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使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模式。換言之,教師要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通過自主實驗得到化學結論,在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的教學為例,教師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進行實驗。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監督學生的操作,防止學生出現違規操作。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瞭解到實驗器材的用法,能夠在積累化學知識的同時切實提高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

  三、總結

  總的來說,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新初中化學教學模式。這就需要眾多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和交流,促進初中化學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對科學方法和科學方法教育的再認識——祝賀《化學教育》30週年刊慶吳俊明;化學教育2010-02-28

  2、試論化學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目標的構建林長春學科教育1998-04-25

  範文二:素質教育下的化學教育論文

  摘要: 能力培養實現的目標教學的核心,創造性是現代人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成分。化學教學在促進學生一般能力較全面提高的同時,應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給予特別關注。

  關鍵詞:素質教育;化學教育

  一、化學教學中非智力因素影響素質教育

  非智力因素是教學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稱為動力系統,興趣愛好在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中起著動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在整個化學教育中起著促進、動力、定型、補償和保證作用。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其成為誘導學生學好化學科學知識的誘因。所以,我們要注重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首先進行情感培養,可以從化學的實際應用或者化學的發展史或是化學知識研究的途徑出發,再深入至化學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類,解釋,做練習,從而使學生在接受化學新知識時學得實際些,理解得深刻些。只有針對不同的概念和知識,將化學的發展史、方法論和人類生活、社會實踐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才會激發起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類與自然、偶然與必然、機遇與創新、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係,並形成深層次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能對所學知識作出積極的響應。把“由舊知識發展成新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才能促使學生由“學會”變得“會學”,從而在學知識的同時素質得到提高。其次,發揮化學實驗在興趣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化學實驗的優勢,激發學生的獵奇心理,促使其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使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相輔相成,和諧統一。化學實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規範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的訓練上。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各項智力因素皆得到發展,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因此,我們不應該忽視實驗教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包括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包括方法的選擇、組合和修改***;觀察、測量、分析和判斷能力;選擇儀器、試劑、技術和條件的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實驗中,要求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觀察。認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在每一步驟、每一環節上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形成一絲不苟,嚴肅認真,勤奮求實的科學的實驗態度。逐步訓練學生自己觀察問題、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分析和科學實驗,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在鞏固所學基礎知識的同時起到學生素質的培養。

  二、重視創造品質的培養

  能力培養實現的目標教學的核心,創造性是現代人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成分。化學教學在促進學生一般能力較全面提高的同時,應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給予特別關注。要善於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知識、經驗、能力,獨立地“發現”他為曾學習過的化學知識經驗,對某一化學問題提出新穎的見解、思路或方法,指導學生獨立地設計、完成新穎的化學實驗,解決新穎的化學問題等。儘管上述“新”的東西對人類的文明來說,不是新的發現或創造,但對於學生來說,仍然是創造性活動的產物,是創新精神的表現。創造性學習不但能使學生當前的化學學習生氣勃勃和富有成效,而且可以為將來創造性學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激 發 創 新 意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創新精神;在培養創新精神的同時,也鍛鍊了創新能力;培養了創新能力的同時,更激活了創新意識,更具備了創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網際網路上的化學教育外文資源陳凱,周志華化學教學2004-06-15

  2、論化學史的教育功能李遠蓉,盧一卉大學化學199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