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音樂教學論文

  教學設計對於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它是指教師依據教學理論,為了達到某種階段教學目標,根據受教育者認知結構,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進行的策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音樂教學論文範文一:三維目標音樂教學論文

  一、音樂教學的三維目標

  對於音樂而言,通過實踐三維目標,能夠擺脫以往的、具有束縛性質的音樂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體驗和成長。首先,音樂教學三維目標的第一個目標,在於體驗目標。簡單來講,體驗目標主要指的是人的生理、心理與音樂音響相互作用下產生的內在音樂感受,包括音樂形態體驗和音樂情感體驗。對於體驗目標而言,可以用“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來形容。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不同,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對音樂的追求也存在差異。通過實踐音樂教學中的體驗目標,能夠豐富個人情感,通過音樂來傳達更多的感受,為個人內心的理解與感悟,提供更多的幫助。其次,音樂教學三維目標的第二個目標,在於內容目標。該目標比較容易理解,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教學時間內,學生所要習得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內容目標比較具象化,可以通過發音的練習、歌唱的形式等等,來實現音樂能力的提升以及個人特長的發揮。第三,音樂教學三維目標的第三個目標,就是過程目標。該目標是三維教學目標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在概念上表示為,指的是學生在音樂活動過程中體現的,在實現體驗目標、達到內容目標程序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並制約於音樂學習過程的參與態度、參與能力。由此可見,過程目標對體驗目標、內容目標的實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後續學習、發展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日後需在過程目標上,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二、音樂教學三維目標的實踐意義

  ***一***利於全面預計和考察教學結果

  從本質上來講,音樂教學三維目標的設定,完全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而設定的,並非是教師個人意見的體現。在目前的實踐過程中,音樂教學三維目標,主要是從音樂教學目標方面,實現形態角度構成的整體結構的轉變,這種轉變的最大益處在於,利於全面預計和考察教學效果。以往的音樂教學,並沒有刻意的實現上述的轉變,因此教師往往在最終的考試當中,才能瞭解到教學上的缺失或者是學生學習當中的阻力。但由於已經臨近學習階段的終點,因此即便發現問題也沒有辦法較好的解決。通過體驗目標、內容目標、過程目標的實踐,能夠在不同階段,實現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預測,並且在各個階段完成後,實施針對性的考察,這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留有一定的改善空間,能夠在後續的教學工作中,及時改正錯誤,實現學生成績的穩步提升。

  ***二***利於教學設計和評價從教學雙方入手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灌輸式教學和單純的講解,已經不再適應我國的學生,且會對學生的發展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在音樂教學中,灌輸式教學是絕對不能應用的,因為音樂注重雙方的溝通和理解,而不是生拉硬套的教學。從音樂三維目標的實踐來分析,不僅體現了音樂教學的雙重性,同時在長久的實施後,有利於教學設計和評價從教學雙方入手。第一,音樂教學是教育和學習的結合,師生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理解和溝通,及時的消除矛盾,以求同存異的態度,實現音樂教學的共同進步。第二,從雙方入手,意味著每一節音樂課程,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以此來達到高效的教學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階段的不同音樂課程,教師必須把握好教育和學習所佔的比例,否則很容易造成音樂教學三維目標的不和諧。

  ***三***利於更大限度的體現音樂教育功能

  音樂教學三維目標的設定,是新時代音樂教育理論的體現,也是教學手段上的較強突破。對於我國而言,音樂教育與發達國家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為此,日後應積極實踐音樂教育三維目標,以此來全面的發展素質教育,保證學生在擁有較強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還擁有過人的修養和音樂素質,為其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所以,實踐音樂教育三維目標,還能更大限度的體現音樂教育功能。現階段的很多學生都在聽流行歌曲,但是,隨著《時間都去哪兒了》等一些具有教育性的歌曲出現,帶動了音樂教育三維目標的積極實現,可以伴隨歌聲以及歌唱,進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此來實現主觀上的教育和客觀上的行動,完成音樂教育。本文對音樂教學的三維目標及其實踐意義展開討論,從目前的音樂教學來看,很多學生更加願意接受三維目標的教學方法,並且與教師的溝通增多,個人能力提升明顯,總體上的音樂教學效果還是比較突出的。在今後的音樂教學中,一方面要積極實施三維目標,另一方面還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定製有效的教學方案,積極實踐聯合教學,為音樂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更多的助力。

  音樂教學論文範文二:體態律動音樂教學論文

  一、基於學生需求,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提升音樂教學效率

  為優化教學效果,體態律動音樂教學應基於學生需求,因材施教,實施層次化教育培養。對低年級小學生,應通過模擬、輔助引導教學提升學生積極性。對中年級學生可通過有效點撥,使學生提升自信,通過團隊合作、自主學習、相互促進,獲取良好提升。在高年級小學生音樂教學中,教師則應以激發學生髮散思維、拓寬其思路為主,通過學生的自我展現,塑造個性,提升創造力。在體態律動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基於音樂這一主線,不應盲目的令學生在聽到音樂時便立刻進行體態動作。殊不知,一些時候,小學生一旦調動了情緒後便無法安靜,令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甚至是吵鬧,無法令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旋律,挖掘音樂內涵。為此教師應對學生做好課前引導,通過多媒體手段多次播放音樂,前幾次令學生安靜聆聽感受,然後再循序漸進的加入體態律動模式,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思維,並優化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喧賓奪主,一些教師通過幻燈片持續播放、引入濃重音樂色彩的教育內容,雖然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令其注意力過於集中,形成了思維定式,無法擴充想象力,調動創新意識。再者該類過多的幻燈片模式教學,令學生會產生麻木心理,就好比在觀看電影,無法理清思維,甚至會產生倦怠情緒。為此在體態律動音樂教學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充分參考實際狀況,不應盲目利用,這樣將造成反效果。

  二、注重反饋、優化調整,開展現代化體態律動音樂教學

  教學模式不應一成不變,應依據小學生需求、個性特徵做好優化調整,及時反饋。可在音樂課開始初期,便通過音樂調動學生情緒,令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通過生動、形象、貼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啟發引導提示集中學生注意力。如可組織學生伴隨音樂進入教室,並令其通過自由發揮表演,依據教師演繹的各類形式音樂,將教室想象為不同的空間場所,並展現各異的動作形態。如教師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網路平臺下載豐富音樂素材,為學生播放抒情音樂時,可令學生一邊表演一邊想象:我是天上的一片雲彩,自由漂浮……還可親自演奏歡快音樂,通過律動音符令學生做出相應變化並想象:自己為海里的一條魚,游來游去。在這樣循序漸進的調動情緒後,教師則可演繹相對輕柔的音樂,令學生有序地迴歸到課堂,並逐步集中注意力,為後續的學習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固定位置,可隨意變化,融入學生團隊中,與他們一起跳動、歌唱,發揮良好示範作用,並對掌握要領相對困難的學生給予悉心的指導與幫助,激發其形成良好的創意,進而有效拉近師生距離。

  三、結語

  總之,基於音樂教學特徵、內涵,我們應樹立體態律動教學理念,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並應全面引入多媒體、網路、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提升實踐教學效率,進而拓寬學生學習視野,令其掌握綜合學習技巧,並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實現優質發展提升。


音樂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