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論文參考

  音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表現和享受音樂的過程。音樂作為特殊的藝術學科,只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體驗,不同的爭鳴,不同的創造,才能推陳出新,得以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音樂教學論文範文一:創新能力培養下音樂教學論文

  一、激勵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慾望,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教師怎樣增強學生表現慾望的自信心並激勵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一方面是教師和學生應該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應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愛他們,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做法,以此減少或消除學生的內心理障礙,使學生輕鬆的表現自己並鼓勵學生的創新,讓學生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另一方面是音樂教師應該組織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參加並積極表現,尊重學生的創新。把學生引入音樂的世界,使學生著迷於音樂,給學生創造了更好的表現機會和創新時機,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好途徑。音樂教師要適當加強學生的音樂技能訓練,幫助學生的表演更加自如優美。有的學生天生聰明伶俐善於音樂表演,也有很好的表演設計,也有很好的創新,但是因為音樂技能的缺乏以至於表演行為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所以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時,學生才能更加自由、更加深入、更加靈活的參與到音樂的表演裡。

  二、在音樂教學中創設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適宜環境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生動有趣的創新活動,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藝術創新潛能,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課堂上學到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來對作品進行分析和理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潛能,使音樂課堂更有學習氛圍和活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室進行精心設計,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音樂的海洋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進入音樂創新的狀態。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自己喜愛的課外音樂活動專案的機會,滿足了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慾望,發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的課餘文化得到了充實,所以音樂教師可以拓展音樂教育空間,組織課外活動。通過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型別,讓學生沒有了課堂的束縛,使學生可以大膽的、自由的、自信的進行自我展示。因此,音樂課外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更能彰顯學生的個性創新魅力。

  三、在音樂教學的創作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給學生選擇創作內容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生活經歷和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適量的給學生選擇創作的主題。如果學生創作的主題為學生所熟悉的內容或素材選自學生們的生活,這樣就會很容易的激起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靈感,這樣才可以很容易的讓學生找到創作的思路,更加容易的激起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進行創作之前,教師準備一些作品為學生進行示範和作品分析,從而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創作表現手法。音樂創作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只有靈感是不夠的,學生必須掌握創作的技巧,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更廣闊。比如,教師再給學生講解“重複”創作的手法時,教師可以列舉出這種風格的音樂作品,然後為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在作品分析的過程中學習到“重複”的創作手法。如《走進新時代》***旋律節奏重複***、《映山紅》***旋律重複***等,學生通過作品分析來掌握“重複”的創作手法,學生學會了這些創作技巧後,才可以自由的進行音樂創作和創新。

  四、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音樂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心理特徵,然後選擇欣賞的作品。這樣音樂教師在上欣賞課之前,瞭解到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那麼學生們就不會厭煩這節課。比如,學生們的生性活潑可愛、聰明好動,形象思維較抽象思維更敏捷伶俐,那麼音樂教師在上音樂欣賞課時,就要選擇一些旋律優美、節奏活潑、情緒鮮明、形象豐富等音樂作品,這樣可以使學生們更容易的投入到欣賞中。音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時,音樂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審美自由。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根據音樂內容又通過故事情節引導或通過圖片說明把音樂語言化。教師的這些做法是完全不對的,這些做法實際上是剝奪了學生的自由審美、欣賞的權利。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知道,人類的性格、情感經驗等方面是有很大的差異的。所以學生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想法,這時教師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引導學生,那樣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思路範圍就縮小了,從而音樂教師不能把自己的音樂思路強加給學生,音樂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審美自由、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總之,創新是人類對真善美永無止境的追求,是音樂教學與時俱進最強最美的音符。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將有更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勇於創新,勇於創造性開展音樂教改的探索活動,不斷髮展學生的聯想、想象,不斷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使音樂教育這門具有創造性的特殊學科能為建設社會祖國造就更多有開創意識的有用人才。

  音樂教學論文範文二:新課改下音樂教學論文

  一、進行興趣式教學

  興趣作為每個人對於知識學習和探索的切入點,為學習提供了巨大的動力。沒有興趣,就沒有積極主觀的能動性,沒有興趣就沒有恆久不變的耐力和毅力,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興趣對於課堂學習的重要性,以興趣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切入點,然後進一步展開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之下,對於知識點的學習會更加認真,對於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就會更好,促進了整個教學程序的進度。例如,在學習《繽紛舞曲》單元歌曲中的《青年友誼圓舞曲》時,由於這是一首輕快的舞曲,為了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有興趣,我問學生,你們喜歡跳舞嗎?然後給學生播放一些關於交誼舞的視訊,讓學生感受舞蹈的魅力以及舞曲的旋律,然後,我會在班級現場播放舞曲,然後讓會舞蹈的學生進行表演,學生自然會產生興趣和共鳴,從而喜歡上這首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興趣對於學習有著多麼大的作用和推動力。

  二、進行開放式教學

  新課改中對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出了較高的標準和要求,而發散思維作為創新思維形成的前提,也將成為教師在課程培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進一步的培養,我會在教學過程中儘量避免僵化的教學模式,儘量給學生創造更廣闊的思考空間,鼓勵他們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感受和見解,達到開放式教學的目的和效果。例如,在學習第五***命運***交響曲這一單元時,我會帶領學生對於該交響曲進行細緻的欣賞,然後對於從該交響曲中獲得的感受進行開放式討論,學生的發言很踴躍,想法上也“各有千秋”,於是,在各種思想“百家爭鳴”,不斷碰撞之下,使得學生對於音樂的感受力和鑑賞力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三、進行情境式教學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我會盡量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情境,進行情境式教學。例如,在學習《多彩音樂劇》單元中的欣賞作品《回憶》時,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我會首先以《回憶》為背景音樂,向學生簡單介紹《貓》這部經典音樂劇的主要劇情,然後播放歌曲在劇中三次出現的視訊,第一次,魅力貓Grizabella在第二次上場時演唱;第二次,小貓Jemima在gus回憶之前的演唱;第三次是魅力貓Grizabella最後一次上場和Jemima一起演唱。通過三個視訊的觀看、聆聽和對比,達到視聽結合、情景交融的效果,這樣一來,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該劇的主題曲《回憶》,學生學起來也更為得心應手,對於作者的情感也理解得更透徹,起到了良好的教學輔助作用。新課改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道路,儘管如此,我們卻也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因此,作為初中音樂課堂的教育教學工作者,要更好地響應新課改的號召,積極踐行創新教學,不斷探索創新進行嘗試,為初中音樂的教育事業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