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與朋友的關係

  茶道與朋友有什麼聯絡?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飲茶實則是最樸素最淡泊的美事,生活在喧鬧的大城市裡的人們,多麼渴望能在滿山青綠,山澗溪流的環境裡,無需刻意求禪,更無需高談闊論,一方石桌,一杯清茶,淺啜慢飲就已足矣。淡泊寧靜能引領我們細細品味人生,多少難解的結,多少生命無助的慮,都會在品茶的沉浮中漸漸淡泊,更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飲一壺茶,以一顆如茶般純淨澄明的心靈去慢慢體味詩意般的人生。

  現在的社會,人們很容易就會沒朋友。好好把握身邊可以聯絡的朋友,做朋友,要細水長流,不是來得快,去得也急。清涼的可樂猛地倒下去時,浮出了許多泡沫,總以為是滿滿的一杯,等到泡沫滿散去了,明白原來半杯不到,也才知道被泡沫的假象所矇蔽了。而茶,倒下去八分,就是實實在在的八分滿,而且能真正解渴。

  如果口渴與擇友都是無可厚非,那麼,茶與可樂,你選擇何者?我真心希望告訴我的每一個朋友:請不要把我當作你生命中的豪華宴席上的可樂,歡樂過後,曲終人散;我寧願是你獨處時細細品茗的一杯綠茶,喝到最後一口仍然甘醇。

  世人的繁忙奮鬥都為尋求人生的快樂,但只有一個確實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快樂不在乎外界的情況,而是依靠內心的感受。行動好像是跟隨感覺走的,其實並非如此,行動是與感覺並行的。我們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動有規律,也能間接地使不直接受意志制約的支配有規律。

  在茶道中,靜與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還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歸地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大道。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可內斂含藏,靜可洞察明激,靜可體貼入微。可以說:“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

  從來茶道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留一點吧,留一點點情意,留一點點餘閒,不要讓自己過早地老去……

  茶道的程式介紹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

  功夫茶茶具

  功夫茶茶具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淨手,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