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安全教育淺談論文範文

  安全教育是小學教育工作基礎,安全教育應該是一項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工作。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其次,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班主任如何做好學生安全教育》

  摘 要: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班主任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其次,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3-0156-01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學生活動領域越來越寬,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可是影響學生安全的因素也越來越複雜,對學校的安全穩定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因此,做好學生安全工作,是擺在我們班主任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班主任作為教育工作的具體實施者,要常抓、抓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

  班主任要把安全教育工作列入常規工作中,每天不忘安全工作的研究、部署、檢查、整改,確保安全工作警鐘長鳴,常抓不懈。要把握易發安全問題的時段、地點、學生自身行為的特點和規律,注意不同區域、不同季節易發的安全問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下面是筆者一些具體做法:

  一、安全教育責任

  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範、安全自護和自救知識。如對學生進行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飲食衛生安全等教育。班主任不僅自己要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如山、生命責任大如天的意識,還要努力使學生樹立安全第一觀念。

  二、安全告知責任

  班主任的告知可分為四個方面:1.是把學校或班級進行的各種活動中有關安全方面應注意的問題告知學生。如實踐活動中的行走、乘車、具體的操作注意事項;體育運動中某些專案的危險性,練習裝置、器材的安全效能等內容都應在活動之前告知學生;2.把校園及其周邊的設施包括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告知學生。如校園內外維修改造,施工場所或臨時搭建的設施,校園內外處所、場地、水電裝置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等都應及時告知學生;3.把學生的有關情況告知家長。如學生生病、學生請假離校或缺課、學生間發生糾紛或矛盾、學生的不良習氣以及學生髮生傷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時與家長聯絡、溝通;4.把發現的班級內部、校園內部及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安全事故告知學校領導。

  三、安全告誡責任

  班主任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遵紀守法意識,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等是班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對學生的危險行為或潛在的危險行為要及時地告誡、制止和糾正。

  四、安全防範責任

  班主任要對班級活動以及教育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進行防範。如對流行病、傳染病的防範,對班級進行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校園欺侮、包括隱性傷害在內的預防等。要防微杜漸,而不要亡羊補牢。

  五、加強聯絡,齊抓共管

  班級安全管理靠班主任一人是不行的,只有加強同任課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學校組織和部門的聯絡,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比如請任課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及情緒,發現學生有反常的情緒或異常行為要及時同班主任“會診”並“對症下藥”;要求學生之間相互關心、相互監督,對言行、情緒異常的要找學生了解情況並告之家長,共同“醫治”心理創傷;要求學校組織開展思想道德、安全法規、安全知識教育及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活動;要把班級發現的諸如門窗、床鋪、水、電路、室內地板、天花板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同校總務處聯絡,並及時進行排除。

  六、以法治教,規範行為

  在現代的中學生中有個別學生迷戀上網、盲目追求生活享受和精神刺激,盲目模仿影視片中行為,違紀違規。因此,班主任應該以法治教,規範行為,以減少或避免安全責任事故:1.要規範學生的行為,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作為每一名學生的行為準則,堅持不懈地抓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循序漸進地實施習慣養成的矯正,注重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鑑別、批判、選擇能力,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學生以合理的方式、手段去追求理想生活;2.要規範學生家長的行為,向學生家長宣傳學校安全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加強同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把學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辦法及行政法規宣傳到每一位學生家長,最大限度地爭取學生家長的理解、支援和配合。

  七、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不瞭解學生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不尊重學生的管理是專制的管理,不信任學生的管理是錯誤的管理。現在的中學生好學愛動,逆反心理強,一旦遭受挫折或失敗,很容易突破法律底線,導致違法犯罪。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審時度勢,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正確對待和處理不同性質的不良行為。“鐵冷了也能打”,對於個別學生性質較為惡劣的不良行為,應以同情、理解而又堅定不移的態度妥善處理,決不能實施體罰或變相體罰;對於班級整體諸如集合、站隊、上操,甚至是運動會比賽等方面,決不能一味地追求快速和第一,尤其是在具有危險性的集體活動中,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提倡參與,而不能一味地強調出成績;對於學生個體要因材施教,不能因“恨鐵不成鋼”而操之過急,更不能脫離學生實際去追求完全的統一化。

  八、學生自治,管理創新

  學校安全管理包括物的方面和人的方面兩個部分,而人的方面更為重要。只有充分發揮學生集體力量,構建學生安全自治管理模式,才能做到時時刻刻、事事處處有人巡查安全漏洞,有人監控安全隱患,防患於未然。因此,班主任應該在班級建立起安全隱患排查組、矛盾糾紛監控組、行為規範督查組、應急事故處理、報告組等學生自治組織.健全班級安全管理制度,通過這些組織掌握班情,把握動向,運籌帷幄,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

  總之,安全工作,情繫千家,心牽萬戶。班主任只要樹立起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明確自己的安全管理責任,正確實施安全管理方法,創新安全管理模式,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網路,就能真正確保我們學生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鄧建新,汪玉.談中學生日常行為管理[J].教學與管理.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