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農村環境汙染的探討論文

  隨著農村環境汙染的不斷加深,給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農村環境汙染治理的分析》

  摘要:本文闡述了我國農村環境汙染現狀,分析了農村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介紹了治理農村環境汙染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農村;環境汙染;治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X8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隨之提高,但是資源匱乏和環境汙染也成為了人們不能逃避的問題。1987年,聯合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自此各國開始重視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的協調發展。自然、社會、人三者的協調發展也深入人心。對環境汙染的治理也逐漸發展成為一項專門的工程。

  1我國農村環境汙染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平衡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廣大農村環境汙染特別嚴重,如不及時治理不僅對農民身體健康構成威脅,也會阻礙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1.1畜禽養殖業的汙染日益嚴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肉、蛋、奶等產品的需求的增加,畜牧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國大中型畜禽養殖場已近4萬多家,我國每年產生的畜禽類糞便約27億噸。目前,我國農村畜禽養殖多為無序分散狀況,且數量較多,大量畜禽糞尿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不僅對大氣、地表水造成惡臭和富營養化汙染,甚至還會對地下水造成汙染。特別是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其汙染危害更加嚴重,一些養殖場的糞便隨地堆積,汙水任意排放,嚴重汙染了周圍的環境。如果不對畜牧業發展造成的汙染進行有效地處理,將進一步導致環境惡化,進而威脅農產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由此可見,畜禽養殖業的汙染已經成為農村主要汙染源。

  1.2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造成的汙染。化肥、農藥作為農業增產的主要措施,一直以來倍受農民的青睞,為了提高產量,不合理、過量使用化肥的現象尤為普遍。甚至有一些農民錯誤的認為化肥用量越多糧食產量越高。實際上在我國農藥、化肥的實際利用率只有30%-35%,大大低於發達國家利用標準,這就使得化肥、農藥絕大部分揮發到空氣中或從排水溝渠流失,因而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氣汙染,進而通過呼吸或食物鏈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1.3農村生活垃圾處置系統亟待完善。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的生活垃圾產生量日益增多,成份也越來越複雜,造成的汙染問題也越來越大。過去農村的生活垃圾主要以菜葉、塵土、紙張等易分解的成份為主。近年來,農村的生活垃圾成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垃圾中的難降解有機物迅速增加,在鄉鎮企業發達的地區還有大量的工業垃圾產生。目前在農村,有效的垃圾清運處理系統還沒有建立,垃圾不能及時回收和有效處理,隨處傾倒的現象比較普遍。

  2農村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

  2.1思想認識不到位,環境意識不強。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農產品質量,忽視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對農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汙染。對畜禽養殖汙染的嚴重性估計不足,大多數農民對科學用藥、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據作物生長規律、土壤養分狀況決定化肥、農藥的配比,只是一味單純地加大劑量濫施農藥,結果不僅造成化肥農藥利用率不高,而且對環境汙染嚴重,土壤肥力下降。

  2.2農民的環境保護參與和主人翁意識薄弱。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民的環保意識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只是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才會有所顧慮,而真正發自內心去維護的農民並不多。農民對自己應有的責任、權利、利益認識很薄弱,大多數情況下只顧自己的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公共利益,為了暫時滿足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把別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拋擲腦後。最終導致農民缺乏參與環境汙染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農民失去了參與的意識,也失去了治理環境汙染的意識

  2.3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嚴重影響了農村環境治理。由於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品結構不能適應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需要。有機肥商品化生產舉步維艱,優惠扶持力度不足,商品有機肥與化肥相比價格偏高,普及推廣難度很大。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的市場推廣扶持力度不夠,綠色農產品通道不暢,其質量、價值優勢在價格上無法得到體現,導致生態農業先進技術推廣難度加大。畜禽養殖汙染在我市農村環境汙染已佔很大比重,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已超過工業汙染位居第一,但與工業汙染防治投入相比,農村環境汙染防治投入嚴重失衡,致使汙染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

  3治理農村環境汙染的對策措施

  3.1強化農民對環境汙染治理的參與意識。一是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二是要開展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培養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能力。三是要廣泛聽取農民對涉及自身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專案的意見,尊重農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維護農民的環境權益。

  3.2改善不規範的畜禽養殖所造成的畜禽糞便對農村環境的汙染。農村致富最有效的、最普遍的途徑是發展副業—畜禽養殖,其中,基本上都是分散的、自己經營的養殖戶,配套設施差,缺乏相應的糞便處理和利用措施,大量的畜禽糞便被隨意堆放、或直接排入就近河流中,不但影響了農村的整體面貌,而且畜禽糞便中的細菌通過水體、大氣傳播,造成大面積的環境汙染。即使在有些地區實行限養區、禁養區,但是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對環境的汙染,還是同樣的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沒有實現有效的廢物利用。

  3.3多方籌集資金,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制約農村環境治理最大障礙就是資金,要解決農村環境汙染問題,就必須落實好資金,我們可以通過逐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來解決資金問題。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均按照一定比例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投入資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鄉鎮和村莊兩級投入制度。其次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籌集的資金要優先用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加快推進農村垃圾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二是建設中心鎮和重點鄉鎮生活汙水集中處理工程,防止城鎮汙水汙染。

  3.4加強科技支撐力度,大力發展無公害農業。控制農業面源汙染必須發展生態農業,發展生態農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一是制定並嚴格執行各類無公害農產品包括基地、生產、流通、儲運加工過程中的環境標準和技術、質量要求,加快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的貫徹實施。二是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的技術指導,按標準建立無公害產品基地,增施有機肥料,減少化肥用量,採用生物農藥和生物技術綜合保防治病蟲害,嚴禁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減少農藥使用量。三是按照一定程式對有一定規模的生產者進行資格認定,對符合要求者發給證書和標誌,准予生產和經營。

  4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快迅猛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環境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且這不僅僅只存在於城市中,這一現象正在向廣大農村蔓延,有許多農村環境已經受到很嚴重的汙染。如不及時治理,不僅對村民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甚至喪失生命。所以,我們必須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對農村環境汙染問題進行綜合治理,以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宋金枝,宋金輝.生物技術在水汙染監測和治理上的應用[J].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09,***10***.

  [2]唐海燕.環境生物技術的現狀與進展[J].科教文匯,2011,***3***.

  [3]葉曉斌,閆韶娟,崔青安等.論環境汙染治理工程管理[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6***.

  [4]羅會文.談政府投資專案中環境汙染治理工程建設與管理[J].新建設:現代物業上旬刊,2012,***3***.

  [5]於曉英,劉宇紅,馮玉春等.黑龍江城鎮水源地汙染治理工程模式及環境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資訊,2009,***13***.

  [6]吳丹青,樓項彬.水汙染治理工程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新農村***黑龍江***,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