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普高的困境及教育實踐設想論文

  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形成了單一普通高中與單一職業高中並行的雙軌制教育體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願望日益強烈,雙軌制的高中教育結構在農村地區已造成了兩難困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農村普高的困境及教育實踐設想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農村普高的困境及教育實踐設想全文如下:

  一、農村普高的困境

  作為一名在農村普通高中工作了十餘年的教師,筆者見證了學校的輝煌,也正正經歷著學校的沒落。生源流失,特別是優質生源銳減;聲名下降,每每聽到外界質疑我們的教學質量,內心倍感苦澀,其實老師的壓力和辛勞絲毫未變,甚至超過從前,但他們看到的只有高考成績。看到一些兄弟學校被迫撤併、重組,惋惜之餘,危機感也縈繞在我們心頭。

  我們也執著於從內部找原因,完善學校的管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建設校園文化等,這些固然十分必要;與時俱進,尋找社會根源,適應形勢,重新定位,尤其重要。

  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以及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學校在硬體設施、師資隊伍、教育理念等方面也拉開了差距;人口的遷徙、區域的重新規劃使得生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學校生源日益萎縮;名校擴充套件,高起點的新城造校,以及各類的民辦特色學校,無一不讓農村學校變得更加難以為繼。

  在升學的社會評價標準下,農村高中多年積澱下來的聲譽也伴隨著老教師的退休而逐漸下降,留下筆者這群中青年教師在埋頭苦幹中承受著外界指點的尷尬。教師社會地位與福利待遇本就不高,在農村教師更是專一地從事著教育教學工作,卻在成長、晉級中面臨著資訊閉塞、指標限制等一系列攔路虎。“名校推名師,名師揚名校”,教師與學校的名譽是一體的,可農村高中在推培教師這塊顯然很無力。筆者身邊的諸多同事皆勤懇優秀,自我成長之餘尚需更廣闊的平臺。

  農村普高面臨的這些問題,有些是社會發展、資源重組所不可避免的,但“窮則思變”,在擠壓無奈中尋求變通也許能找到新的出路。

  二、農村普高的教育實踐設想

  ***一***明確培養目標,避免陷沒在高考的泥潭裡

  有利於個人發展和促進社會發展是教育培養目標的最基本出發點。人的發展和價值的實現都不能脫離具體的現實社會條件,但每個人又是一個獨立的精神實體,有其自身內在的發展需求,離開了人的個體發展,教育也會失去意義。因此要全面地研究和把握確定培養目標的依據,尋找準確的基點。

  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也在時代發展的要求下,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和普通高中的性質任務做著調整。我國普通高中教育順應了教育民主化和大眾化的潮流,重新確立了普通高中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新的培養目標重點突出了加強學生的基礎學力,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對於農村普高,人們的觀念也應該從“唯大學論”和“大學無用論”上轉移,而應該重視高中這一人生髮展的重要階段在其以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意義,著重於普通高中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面。在高考上,農村普高的競爭力絕對處於劣勢,過分狠抓分數只會損害師生的身心健康,在高考的泥潭越陷越深。所以應在普高培養目標指導下適當分層教學,讓每個孩子的成功不僅體現在學業成績上,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

  ***二***多元智力,幫助學生把握人生方向

  在新課程改革中崛起的名校山東省昌樂二中就是奉行“幫助每個孩子發現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價值觀,“把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高考的成功只是一時的,代表不了一生。而學生的終身發展則是教育的最終目標。衝破分數的牢籠,我們需關注學生的多元智慧,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成就自己精彩的天地。

  以學業成績為最終目標和評價標準,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夠負責的。對其信心的樹立和人生方向的選擇是不利的。進一步擴大和加深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固然是教學的重點,但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特長,選擇未來的立身方向,也同樣是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基礎。

  ***三***以道德滋養成長,提高綜合素質

  普通高中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他們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毅力、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情感、濃厚的興趣、獨特的好奇心、強烈的進取心和創新的精神。我校招來的生源多數基礎薄弱,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也差。要想提高他們的文化成績難之又難,但這只是學生素質的一面。普高的目標不是僅僅為了學習最前衛的科學知識,而特別強調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立身的前提。

  ***四***開發校本課程,展現師生魅力

  在高考指揮棒的引導下,應試教育成為農村高中的普遍現象,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綜合素質不夠理想;既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利於教師專業化發展,更不利於農村地方特色的弘揚。特別是在當前優質生源缺失的情況下,應試教育既不利於學校的生存發展,對於學生也只能是壓抑其個性而無益於其將來發展。所以應針對地域、學校、師生特點開發校本課程,以彰顯學校課程的特色風格,滿足學生興趣需要,促進其個性發展。

  農村普通高中越來越凸顯的這些教育問題,根源還在於城鄉之間較大的發展差距、農村教育資源的相對不足。我們在國家致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前提下,在寄希望於政策的傾斜、投入的加大、經濟地位提高的同時,著手從內部做改善和調整,在迎接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道路中,也彰顯出能夠與城市高中平衡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