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審美的思考論文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這一理念告訴我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歌唱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的一部分,也是審美教育一種重要手段和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音樂審美的思考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音樂審美的思考全文如下:

  摘要:現代音樂教育的核心就是音樂的審美,同樣的音樂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審美體驗。這種差異性的產生基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受教育經驗和人生經歷的、有個性特徵的一種音樂傾向性。音樂教學不僅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更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審美原則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對音樂的審美教育意義重大。

  音樂審美是一門橫跨音樂和美學兩界的學問,建立在豐富的音樂知識和良好的審美價值之上。音樂欣賞作為學習音樂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和音樂審美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關聯。可以說,學生在進行音樂欣賞的同時,就在培養著自身的音樂審美水平。同時,除了在音樂欣賞方面,還可以從其他一些方面對學生的音樂審美進行培養,諸如審美的環境、教師的素質等。因此,關於音樂審美的思考顯得尤為重要。

  一、音樂欣賞與音樂審美的聯絡

  ***一*** 音樂審美伴隨著音樂欣賞

  1.音樂起源於美

  在中國古代,人們對於音樂的認識和對於美的追求是密不可分的。當感受到一些深刻的情感時,人會想要表達出來和他人分享。表達的形式之一就是發聲,人們將聲音以一種抑揚頓挫的方式進行組合,讓其聽上去具有一定的表現力,這就是音樂最原始的樣子。而最開始的那份深刻的感受,就是來自於人類對於美的感受。正是由於人們對美產生了不同的體驗,所以產生的音樂。而同時也是因為對於這些音樂的不同體驗,才會讓人形成現在的一種音樂審美。音樂,是人們感受美,傳遞美的一種方式。

  2.音樂傳遞著美

  音樂在作為一段旋律被人所收聽到了以後,會在人的內心產生各種反應,讓人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和體驗。這種感受並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建立在音樂作品的內容之上。在一部好的音樂作品中,包含了非常多的審美要素,這些審美要素分別從旋律、節奏等方面讓聽者產生美的共鳴。審美要素就是音樂的語言,音樂家在寫曲子的時候總是帶有一定的情緒,或者包含一定的希望來寫的。而音樂審美的培養過程就是將這些音樂的語言學會、聽懂、解讀的過程。

  ***二***音樂欣賞可以培養音樂審美

  欣賞就是對於美的認識和體驗,對於音樂的欣賞能夠帶領人們在音樂中尋找作者留下來的美感。通過對於作者的解讀以及對作品創作時代的解讀,可以讓聽者瞭解到作品的很多時代特徵。很多時候作者寫出來的作品就是對當時心情的一種紓解,所以在後人聆聽這段旋律時,就能夠藉助音樂的手段來了解當時發生的一些事情。

  同時,許多音樂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徵。像是中國古典音樂的纏綿柔美,歐洲交響樂的莊嚴磅礴,非洲很多部落音樂的歡樂活潑等。這些能代表本民族特點的內容都屬於一類審美要素,對於這些要素的把握有助於學生對於音樂的分類和體驗。

  二、如何培養音樂審美

  ***一***創造審美環境

  審美環境是一定空間範圍內適宜於審美的一些外在條件,包括聽覺環境、視覺環境和師生關係三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聽覺環境的塑造。聲音和音樂的關係最為密切,它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聲音刺激聽者的大腦皮層,讓人感受到音樂中所蘊含的不同情緒,引起人的共鳴。良好的聽覺環境的塑造是音樂審美教學的前提和要求,為保障聽覺環境,就必須擁有良好的裝置和安靜的課堂紀律。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時,一定要將之納入考慮。

  除了聽覺環境,優美的視覺環境也會對音樂審美的教學過程產生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音樂審美水平是同時建立在音樂素養和對美的感受之上的,而視覺是更容易讓學生感受美的一個渠道。將教室以更協調的方式進行佈置,多媒體和校內綠化環境的同時運用,注重教師本身的儀表等,都會讓學生在視覺方面產生對美的感受。

  另一方面,一段平等自由的關係也應當納入這個和諧的環境當中。美是一種心靈的體驗,教師要想對學生進行美的引導就要首先和學生進行心靈層面的交流。教師和學生應該以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進行對於美和音樂的討論,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

  ***二***培養審美興趣

  興趣決定了學生會在某一門課程上投入多少努力和熱情。對學生而言,能夠不用花太大力氣就能取得不錯成績的科目一定是他比較有興趣的。對此,音樂審美課程的教師就應當嘗試積極挖掘學生對於音樂和美的興趣。音樂本身就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在於怎樣將這些具有魅力的音樂介紹給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以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而考慮到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就要在如何幫助學生形成認識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等正確的審美觀上做出努力。

  比如在和學生欣賞《森林狂想曲》時,可以讓學生在聽完一遍音樂以後進行自由繪畫創作。在畫面中表現出自己在音樂中都聽見了什麼動物,它們可能在做些什麼事情等。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故事性,讓音樂鮮活起來,這是提高音樂審美水平的第一步。

  ***三***提高音樂教師本身的審美素養

  教師本身就是一個必須不斷學習的職業,只有不斷地充實自我,完善自身對於音樂審美的認識,才能教授好這門課。一個擁有人格魅力、更容易讓學生產生信服感的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能夠更具感染力。如今市面上可以找到的音樂作品的水平有高有低,如何在這些作品中進行篩選,就成了音樂教師的任務。好的作品能讓學生更容易產生美的感受,而一般的作品中所蘊含的審美要素比較少,用來進行時間有限的教學比較勉強。教師本身的音樂素養就決定了能否在諸多音樂作品中挑選出合適的用以課堂的音樂作品。

  同時,一個優秀的音樂審美教師也不能僅僅擁有音樂技能,而是要兼備一定水準的文化底蘊。在教師對一個音樂作品進行介紹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從中感受到教師的文化水平。一個僅擅長音樂而不擅表達的人是無法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的,但文化意識的薄弱恰恰是我國高校中音樂系學生的一個常見問題。

  三、結語

  音樂和美密不可分,音樂水平的進步建立在對音樂美的進一步把握和認識上,而審美水平的提升也會促進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在未來,人們會不斷意識到,音樂作為一個藝術門類,其欣賞和創作同樣重要。只有用心去理解音樂中的那些審美要素,將這種對於美麗的認知納入一般性的生活體驗,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音樂中所蘊藏的那些感動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