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聯合音樂療法對乳腺癌術後患者疼痛的影響論文

  音樂的起源悠久,與人類的誕生和人類語言的形成密不可分。音樂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療手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穴位按摩聯合音樂療法對乳腺癌術後患者疼痛的影響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穴位按摩聯合音樂療法對乳腺癌術後患者疼痛的影響全文如下:

  【摘要】 目的 觀察穴位按摩聯合音樂療法對乳腺癌根治術後患者疼痛的影響。方法 140例擇期行乳腺癌根治術女性患者隨機分為穴位按摩組、音樂療法組、穴位按摩+音樂療法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 採用視覺模擬評分尺***VAS***作為評估疼痛的工具, 對四組患者術後疼痛評分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穴位按摩組、音樂療法組的疼痛得分低於對照組***P

  【關鍵詞】 穴位按摩;音樂療法;乳腺癌術後;疼痛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佔全身惡性腫瘤的7%~10%, 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位[1]。手術治療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 並輔助有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內分泌治療及生物治療的綜合治療[2]。而術後的患者常有疼痛的發生, 這種疼痛主要與術後切口疼痛、神經損傷、正常淋巴迴流遭到破壞、面板瘢痕攣縮及心理因素等有關。疼痛作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四大生命體徵之外的第5大生命體徵, 越來越受到醫學界諸學者的重視[3]。穴位按摩、音樂療法作為非藥物性疼痛干預措施, 已在國內外諸多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 並取得了較好的療效[4-7]。本研究旨在探討穴位按摩聯合音樂療法對乳腺癌根治術後患者疼痛的影響, 為最大程度緩解其疼痛尋求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 為臨床護理提供更多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9月入住本院乳腺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140例, 年齡25~75歲。入選標準:①經病理診斷確診為乳腺癌, 已行乳腺癌根治術***包括擴大根治術和改良根治術***者;②能配合穴位按摩者;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術後嚴重合並症, 不宜進行本項研究者;②有穴位按摩禁忌證者;③患肢偏癱、缺如者;④伴有心、肺功能異常等嚴重基礎疾病, 不能有效配合者。⑤有聽力障礙者, 音樂易感性癲癇者;聲音高度敏感症者。採用隨機數字表將納入的140例患者分為穴位按摩組、音樂療法組、穴位按摩+音樂療法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四組患者在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居住地、手術方式、術後鎮痛、是否化療及化療週期方面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按乳腺癌術後護理常規護理及健康教育、肢體功能鍛鍊和心理指導。

  1. 2. 2 穴位按摩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穴位按摩, 方法:①取穴。患肢曲澤、尺澤、內關、商陽、肩井穴, 採用《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3734―2008穴位名稱與定位》定位。②穴位按摩方法。指掐法, 指掐商陽穴1 min;按揉法, 拇指指尖對準穴位向內、下方固定施壓, 以患者感覺酸脹、區域性皮膚髮熱為宜, 再均勻持續地旋轉揉動, 頻率120 次/min, 時間為3 min, 按揉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度, 依次按揉內關、尺澤、曲澤、肩井穴, 共計12 min。實施穴位按摩2次/d, 分別於9:00、15:00各按摩1次, 13 min/次, 療程至患者出院。穴位按摩注意事項:①操作均勻柔和, 避免用力過大損傷患者面板;②操作過程中注意聽取患者主訴、觀察區域性面板情況;③避免在患者緊張、飽食、飢餓等情況下進行[8]。

  1. 2. 3 音樂療法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由患者選擇自己喜愛的音樂, 以節奏平穩、音調明快、舒展優美、起伏變化不大、頻率適中的樂曲為主, 於手術前1 d為音樂療法組患者發放MP3, 並指導患者分別於術後第1天起, 每日晨***8:00之前***和夜間入睡前***21:00之後***聽音樂, 各30 min, 持續至患者出院, 並在住院期間定期巡視患者, 確定患者堅持每天按時聽音樂[9]。

  1. 2. 4 穴位按摩+音樂療法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穴位按摩和音樂療法, 方法同上。

  1. 3 療效判定標準 視覺模擬評分尺:分別於術後第1天、第3天、第7天和出院前1 d對各組患者進行疼痛評分, 以視覺模擬評分尺***VAS***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患者面對無刻度的一面, 依據患者自覺疼痛的程度把遊標放在尺子的相應位置, 護士看著有刻度的一面, 0表示無痛, 10表示最痛;1~3分為輕度疼痛, 4~6分為中度疼痛, 7~10分為重度疼痛, 並記錄評分, 避免任何暗示或啟發;記錄各個患者在術後各次疼痛評分的得分情況, 調查完畢後統一錄入資料。

  1. 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6.0統計學軟體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四組患者術後疼痛情況視覺模擬評分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 術後第1天各組疼痛程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後第3、7天以及出院前1 d穴位按摩組、音樂療法組以及穴位按摩+音樂療法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低於對照組***P<0.05***;而穴位按摩+音樂療法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於穴位按摩組和音樂療法組***P<0.05***;穴位按摩組和音樂療法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 1 手術對疼痛產生的影響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為手術治療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療方法, 手術範圍較廣, 該術式―般都有較大的面板切口, 術後面板瘢痕攣縮, 並且皮下游離較廣泛, 常引起劇烈的切口疼痛。切口疼痛是術後早期限制患者活動, 延遲患肢功能鍛鍊和康復的主要因素[10]。此外疼痛作為主要的創傷應激反應, 還會引起一系列激烈的心理、生理反應。例如劇烈的術後疼痛, 可引起老年患者血壓升高、誘發潛在的心腦血管疾病[11]。近年來, 術後病人自控鎮痛***PCA***雖廣泛應用於臨床, 但由於乳腺癌的切口較大, 且絕大多數患者為女性, 對疼痛的承受能力差, 臨床實踐證明, 單純PCA對大部分乳腺癌患者作用有限。因此採用更積極的措施緩解術後疼痛是改善乳腺癌術後護理質量、提高乳腺癌手術效果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3. 2 穴位按摩對乳腺癌術後疼痛的影響 穴位按摩是中國古老中醫學診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穴位按摩能加速區域性組織、細胞代謝, 從而起到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 消痺止痛的功效[12]。乳腺癌手術部位位於胸部, 影響術肢功能活動, 與手太陰經循行相吻合, 手太陰心經從胸走手, 按揉尺澤穴, 治療手臂痙攣、疏經活血;指掐商陽穴可緩解手指麻木;曲澤、內關穴主治上肢痺痛, 肩井穴主治肩背疼痛、上肢不遂, 諸穴配合疏通經絡、理筋止痛。乳腺癌術後24 h創面滲出逐漸減少, 此時給予穴位按摩, 可通過經絡傳導, 調和經脈、化瘀通絡、祛腐生新。穴位按摩能升高按摩區域性面板的溫度, 阻止血小板凝集, 加速血液迴圈, 降低血液粘稠度。再者, 通過穴位按壓, 可有效地抑制術後傷口疼痛, 增加上肢的運動量, 促進傷口癒合[8]。研究結果顯示, 術後第3、7天、出院前1 d, 穴位按摩組疼痛評分均低於對照組***P<0.05***, 說明穴位按摩可減輕術後疼痛。

  3. 3 音樂療法對乳腺癌術後疼痛的影響 音樂療法屬於心理治療方法之一, 音樂作為感覺刺激物所引起的反應, 不僅有心理的反應, 也有生理的反應。它不依賴任何藥物, 而是利用人與音樂的特殊關係改善人的健康狀態, 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綠色療法”。音樂通過特殊的心理作用以及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對機體進行調節, 與機體的某些組織結構、發生共鳴作用, 並被人體吸收, 從而激發人的能量。臨床實踐亦證明, 適宜的音樂可以使人體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 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國外大量的研究證實, 音樂刺激能影響大腦某些遞質如乙醯膽鹼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 從而改善大腦皮層功能;同時音樂能提高垂體腦啡呔的濃度, 而腦啡呔能抑制疼痛, 從而使患者在疼痛程度可接受的前提下, 進一步緩解和減輕疼痛[5, 9]。研究結果亦表明, 在術後第3、7天、出院前1 d, 音樂療法組疼痛評分低於對照組***P<0.05***, 說明音樂療法亦可減輕術後疼痛。

  從本研究中可以看到穴位按摩聯合音樂療法對減輕乳腺癌術後患者疼痛較單純穴位按摩或單純音樂療法效果好***P<0.05***, 而且長期干預也有較好的效果, 兩者具有協同作用, 值得在護理臨床實踐中進一步總結經驗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