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學優秀畢業論文

  我國農業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加速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程序,必須加強科技引導與示範。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農業傳播的途徑與完善

  一、農業傳播的定義

  農業傳播就是將農業資訊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就是個人將已經研究好的資訊傳播給那些廣大接受者,使得其能利於資訊來促進農業技術的應用農業傳播是指農業推過程中傳播人員通過利用傳播這一媒介所開展的資訊傳遞和釋出的這一過程。農業傳播包括兩種含義:一是農業中的新技術的傳播,使新技術由少數農民的應用變為多數農民的採用的過程;二是一些創新觀念或新政策的宣傳,使農民的自我意識從個體到群體的轉變。

  二、農業傳播的途徑

  農業傳播的途徑可劃分為政府方面的農業傳播和推廣機構***包括國家、地方和基層三類***;農業科研院校;和農業有關企業***農藥廠、化肥廠、農產品加工廠***;農村的經紀人;個體農技服務部門;親戚鄰居;大眾媒體***廣播、電視、報刊、農業資訊網路***等七大類。

  ***一***政府有關農業傳播機構在農業傳播上,政府部門是最主要的傳播主體之一。政府部門一般分:國家、地方和基層。其中國家政府部門主要是以制定國家農業發展傳播的一些政策;建立農業傳播基礎的條件;建立農村市場傳播規範。地方政府在國家農業傳播的政策指導下,結合各自地區特點,建立該區域的一些規則和制度,主要就是負責所在地區的市場的資訊傳播建設;建立多種形式組合的傳播發布的一些部門。基層政府最瞭解農民的需求,通過建立鄉鎮及村級的一些服務站點,利用人員、優勢的農業企業、種養殖大戶、農村經紀人來組織農民參加各自會議,使農民獲取農業資訊。

  ***二***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一般通過建立科研資料資訊的資料倉庫,將科研成果以農業科技方面的資訊的方式釋出給接收者。目前,我國已建成100多個規模較大的涉農資料倉庫。農業院校主要就是根據具體的需求,根據不同的地域釋出有助於提高當地農民資訊量的機構,極為有助於傳播。

  ***三***農村的經紀人指的就是那些從事的是那種關於農業資訊傳播,利用自己已經有的農業資訊科技,根據不同區域的農民,將資訊傳播給他們,從而使得他們的農產品的交易得到進一步促成的人員。在我國從事此專案的人所佔比例很大。不但這些,在很多人員都是從事臨時性、季節性經紀活動、未經登記難以統計的農村經紀人。

  ***四***個體農技服務部個體農技服務部就是通過服務人員向農戶介紹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等,從而進行農業傳播。

  ***五***大眾媒體大眾傳播所指的就是那種已經掌握農業資訊科技的人利用不同的媒介,將有利的資訊傳播給廣大的農民的一種過程,之所以大眾,是因為它的方面是非常廣泛的,十分寬廣的。形式什麼的都是可以被廣大農民方便接收到的。大眾傳播即通過電腦、報紙、圖書、雜誌等大眾性傳播媒體傳遞農業資訊。大眾傳播的內容主要是文化,公共的文化,大眾傳播的受眾是不確定的。

  三、存在的問題

  農業傳播已經發展的非常迅速,並且為廣大農民提供了資訊的支援,使得他們能夠獲得資訊後促進農業的生產發展。但是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需要進一步發展農業傳播體制的改革。這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一***國家制定的政策在實行過程中,存在著部分的阻礙。例如已經制定好的政策當在傳播給農民的時候,時效可能有點遲緩。但當廣大農民群眾接收到之後,在執行方面有有著部分的時效問題,還有要想實行,有時候還面臨著資金問題,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技術傳播的一些發展。

  ***二***農業的資訊科技傳播能否順利的傳播到廣大農民的思想中,能否有效的執行和利用這一問題也十分重要。雖然資訊的傳播者掌握了有關的農業資訊,但是如何順利的傳播給農民這一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傳播過程中,很多農民沒有接收資訊的媒介,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啦農業技術的傳播,還有就是在一下農民接收到資訊之後,能夠真真正正的利用到農業生產中的少之又少。

  ***三***農業科學技術的投入資金不足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政府資金投入補貼方面,其實最終能到農民手中的錢很少。還有就是在科學技術的利用方面,有些不當,又進一步影響了環境的汙染問題。從而使得又產生一些不利的因素。環境汙染又會造成農作物的汙染。所以還要近一步重視此類問題的出現。

  ***四***農民的自身條件的限制,很大一部分人不願意接受新的技術傳播者的資訊,因為自己還是按照原來的舊式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不願改變以前的生產方式,從而即使他們接收到資訊,也在執行方面面臨著比較大的阻礙,缺少專業人員的現場指導,缺少實踐等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傳播技術真正的被農民所利用。

  四、完善分析

  ***一***要使得農業技術能夠很大程度的起到最佳效果,能夠很大程度提升農民的生產工作的工作水平需要進一步就如何快速有效的使得農民認識到農業技術重要性這一問題非常重要,只有廣大農業體會到農業技術對他們提高生產的重要性以後,他們才會紛紛去利用這一技術,只有認識到這一點之後,他們才會更好的利用。使生活的質量更高。在農業推廣中廣大農民的重要地位需要提高。要形成以以農民做為這一中心,改變農民的思想和技術,加大推廣力度,使得農民重視科學技術和思想,讓他們懂得這一重要性,讓農民產生對科學技術的重視和利用,從而更好的服務自己。

  ***二***農業科技傳播提高生產效率

  1.對於那些發展比較迅速的地方,可以採取一些科技含量比較高的技術投入到農業的生產中,這樣的話,能夠更好的促進農業生產,只有農業技術更加進步啦,傳播的技術更加完善了,這樣的話,就會更近一步促進農業技術的傳播,從而使農業技術更加快速、準確的投入到農業的生產過程中去,從而更加有力的促進農業的不斷髮展,提高農民的科技技術水平,最終有利於農業的發展。

  2.要採取別的組織的好的形式或方法,吸取其中的有利方面,並把這些有利之處利用到自己的生產中去,從而提高自己的在生產過程中的水平。

  3.擺正工作人員在農業傳播過程中的位置,使他們能真真正正能夠將技術傳播給、傳授給農民,使農民的生產效率能夠得到真真正正的提高。

  ***三***近一步深化一下農業科技傳播的體制改革,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傳播在促進農業技術發展方面的有利的因素,就如何更好更加有利的促進農業發展方面,要深入探究一下如何才能更好的通過改革,使體制更加有效、有利的深入到農業科技的發展中去。

  ***四***進一步提高農業技術傳播者的科技水平,使農業技術傳播者的自身技術能夠快速有效的傳播給農民,這一方面是個至關重要的方面。這需要農業科技傳播者的自身素質能夠提高,還能夠根據各個區域不同的發展水平,制定相應的方案和解決辦法。掌握熟練的技巧,懂得如何能夠將科學技術最大程度的傳播給廣大農民,然後使得農業生產者能夠更好的利用科技,使在生產過程中能夠真正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並且將科學技術最大程度的利用到自己的生產中去,最終實現效益最大化。

  篇2

  試談農業產業化模式經營發展

  農業產業化是新農村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農業結構的不斷變化,其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在實際生產中,我們應該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理念,形成中國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從而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意義

  1.帶動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將會成為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農業結構的調整包括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以及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農民先進理念提升等等各個部分組成的。想要完美地調整農業結構,必須要時刻把農業與工業和市場緊密結合,逐步形成農產品基地--農產品加工--產品流入市場的生產線,讓農戶與市場,農戶與加工商的利益相互依存,最終實現產業鏈的系統化,科學化發展,發展農業生產的產業化必定會帶動農業結構的戰略調整。

  2.促進城鄉一體化的實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來改變城鄉經濟差距巨大的情況,在近幾年看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總體來看,縮小城鄉的經濟發展差距的任務還是很重,鄉鎮經濟發展不平衡依然是嚴重拉低省市經濟的主要因素。所以我們現在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農村普遍存在的農業發展沒有規模化,系統化的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就必須走農業發展產業化的道路,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縮小與城市經濟發展的差距,逐漸實現城鄉一體化。

  二、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1.主要組織形式。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組織形式有以下四種:

  第一種:龍頭企業加農戶型。這種模式簡單來講就是企業與農民相互依存形成一個利益的共同體,同時也是風險承擔的共同體。這種模式主要是以龍頭企業向外聯絡市場,向內聯絡農產品基地,利用龍頭企業的強大實力擴大市場規模,擴大農產品基地規模,利用其規模優勢,在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但是在這種模式中農民是非常依賴企業的,所以難以保證企業會一直站在農民的利益角度經營。

  第二種:市場加農戶型。這種模式就是農民與市場直接交流,避免了中間其他企業或者個人介入的機會,讓農戶有直接與市場主體談判的機會,形成生產銷售一條龍的鏈條,很好地解決了農戶有產品難賣的難題。

  第三種:企業加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加農戶型。這種模式是農民合作的經濟組織以土地,資金,技術等農業重要因素幫助農民生產,同時入股企業的方式與企業聯合經營的模式來解決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的問題。這種模式是相對比較先進的,它增加了農戶與企業之間的聯絡。

  第四種:企業加中介組織加農戶型。這種模式以農業中介組織為依託,企業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服務,銷售各個環節與農戶形成普遍聯絡的網狀關係。幫助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集團。但是這種模式的缺陷是一旦中介組織出現問題,那麼整個系統都將會癱瘓。

  2.經營業績。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達58957萬噸,實現了歷史上罕見的糧食產量九連增。同時,在示範園區建設中,我國以實現農民提高收入為中心目標,重點發展和優先安排商品率高,附加值高和市場前景廣闊的特色農產品及基地建設,提升規模化發展層次及水平,農業規模經營已經初步顯現,為延伸產業鏈經營,擴大市場延伸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3.主要存在問題。首先我國農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程度是非常低的,這也是一直我國農業發展進步小的瓶頸問題,我國大多數農戶還是選擇分散,獨立經營的模式。沒有形成大規模農業生產,所以很難實現農業的大規模機械化。造成農戶個人面對強大激烈的市場競爭,對於農民的利益造成很大損失。

  其次,目前我國針對於農產品經營規模大,在市場影響力大,對於農戶生產效應輻射範圍廣的龍頭企業數量非常少,而且對於產品的加工也大多數都是粗加工,精細加工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而且相對與國外的農產品大企業來講,不僅數目不佔優勢,而且經營規模也有很大差距。而且這種差距也會逐漸跟不上海外市場的需求,逐漸與世界市場產生差距。

  三、發展農業產業化模式的創新舉措

  1.科技帶動農業產業化的模式。

  在這個科技主導的時代,無論什麼產業想要健康成長,都需要科技的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也不例外。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裝置,促進科技與農業發展的有效結合。逐步把農業發展建設成為農業科技相結合的新模式,逐漸把這種新的思想觀念深入到農民的思想中,增加農業生產效率,從而間接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2.生態旅遊觀光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態這個詞也成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彙,包括旅遊業,再加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許多遊客也更加希望去到生態觀光的地區遊玩。而我們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發揮農村的地理優勢發展生態旅遊觀光型產業。生態旅遊觀光型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主要是指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同時,利用上當地發展農業形成的自然景觀,以及該地區農業發展所應用的特有的生活活動吸引遊客先來觀光,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3.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龍頭產業帶動型產業中,主要是指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與銷售聯絡起來,從而形成一體化的經營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一般都是公司和農戶建立合作的關係,來建立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在實際的發展中,龍頭企業的科技一般較為發達,資金雄厚,對於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是一種基本的保障,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這種型別的產業結構中,首先要保證的就是龍頭產業的壯大發展,從而帶動農業產業化的不斷髮展,達到雙贏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產業化發展是新農村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的具體表現。我們通過對農業產業化具體模式的探究,總結了不同型別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並且通過對這些模式的不斷創新,來加強農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加快現代化農村的建設,也帶動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