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奧運會名人的勵志故事

  相信有很多體育迷都會時常找一些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首個“00後”奧運冠軍任茜

  “任茜第一次來我這裡上課時還不到三歲,頭髮有點自然捲,很乖巧,像‘洋娃娃’一樣。”回憶任茜在成都市少年兒童業餘體育學校體操隊的學習經歷,陶麗汀說,不愛說話的任茜從小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有一次學校訓練仰臥起坐,動作不達標的任茜下課後一直反覆練習,老師讓任茜休息,可任茜堅持練習,直到動作規範為止。

  進入中國跳水隊後,任茜逐漸開始參加大型國際賽事,她曾在第16屆國際泳聯世錦賽跳水女子單人十米臺決賽中遺憾摘銀,也曾以最後一跳滿分的好成績在2016跳水世界盃奪冠。里約奪冠,使她成為中國首個“00後”奧運冠軍。

  作為任茜的啟蒙教練,陶麗汀也在位於四川成都的家裡熬夜任茜的決賽。半決賽時,任茜曾在第三跳失誤,因此陶麗汀格外擔心決賽的第三跳。“第三跳任茜跳出94.05分後,我頓時放心了”,在她看來,任茜承受住了壓力,實力又頂尖,只要正常發揮,一定能拿到金牌。

  “天才少女”的背後,往往是加倍的艱辛努力。肖傳禮回憶,任茜在四川省隊的時候,沒有放過一天假,週末也從未休息,堅持訓練。“有時候訓練下來又累又餓,茜茜也會偷偷買零食吃,這是孩子的天性嘛。”肖傳禮笑道。

  採訪中,肖傳禮戴上老花鏡,小心翼翼地從書櫃底部取出一個略舊的鐵盒。任茜成為跳水運動員以來收穫的所有獎牌,都被他套上塑料保護袋珍藏其中。

  說起外孫女的乖巧懂事,肖傳禮更是滔滔不絕。他拿出任茜參加全國少年兒童跳水錦標賽的得獎照片,告訴記者:“茜茜一直是個懂事的孩子,這次比賽隊裡發了零花錢,她給我買了煙,給外婆買了水晶手鐲,都沒捨得給自己花,當時孩子才八九歲。”

  “最後一次見到茜茜是國家隊在廣西的選拔賽,我原想比賽完帶她出去玩,可是賽後她匆匆把獎牌交給我,馬上又回到北京進行集訓了。”肖傳禮說,奧運會開始後怕打擾任茜練習,他沒有和任茜打過電話,非常思念在里約的外孫女。

  “茜茜已經三年沒回過家了,我希望奧運結束後,能在家裡見到她”,肖傳禮說。

  :里約奧運冠軍傅海峰

  翻了水桶,得了羽毛

  頑皮的傅海峰和年長自己3歲的蔡贇幾乎在同一年拿起球拍,開始了與羽球相伴的日子。不同的是,父母讓他打球,完全因為他太淘氣。為了防止兒子闖禍,只好找件事來“拴住”他的心。

  五、六歲的時候,小海峰閒來無事總喜歡騎著自己的小三輪自行車滿農場溜達。一次,他遠遠望見鄰居家的姐姐挑著兩桶水,晃晃悠悠地吃力前行。人小鬼大的傅海峰眼珠滴溜一轉,一個“餿”主意便湧上心頭——他瞄準水桶,調整好車把的方向,腳底下加緊蹬起來,車速也隨之越來越快。只聽“砰”地一聲,女孩挑著的水桶被撞翻在地,水花四濺,打溼了衣裳。眼見自己的辛苦勞動因為這個討人嫌的小男孩付之東流,女孩也氣昏了頭,她順勢抄起一隻木桶,將剩下的半桶涼水劈頭蓋臉地潑在傅海峰身上。平日裡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此刻也被嚇呆了。瞬間變成“落湯雞”的他本想掉頭逃跑,無奈被大姐姐一把揪住,結結實實捱了一頓罵。從前都是他把別人弄哭,這次輪到傅海峰哭鼻子了。

  他狼狽地回到家,跟母親訴苦。林銀嬋氣憤地跑到鄰居家“興師問罪”,可女孩卻委屈地說:“是他先弄我一身水的,你怎麼不問問他幹嘛要騎車來撞我的水桶?”林銀嬋啞口無言。

  從那以後,她開始琢磨,有什麼辦法可以管住兒子,不再讓他到處闖禍。可是,自己的小孩那麼皮,交給誰都不太放心。思來想去,她覺得把傅海峰放到丈夫的羽毛球隊裡最為妥當。一來,兒子從小最怕他父親。有丈夫嚴加管教,說不定孩子能收斂不少;二來,打球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培養孩子不服輸的精神。於是,夫妻倆“下通知”似地為傅海峰選擇了羽毛球之路。

  其實,這個決定對於小海峰而言並不完全算強制性的。他記事時起,就知道爸爸酷愛羽毛球,而且是小鎮上有名的教練,帶過許多隊員。聽說父母想讓自己也練習打球,貪玩的他只想到可以跟一大幫小夥伴湊在一處打鬧玩耍,而關於日後的出路、未來的成績還全無半點概念。就這樣,他和羽毛球的緣分糊里糊塗地開始了。

  :“小哪吒”幫父親推板車

  17年前,苗族小男孩龍清泉誕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紅巖溪鎮紅巖村一個叫惹湖的土家小村落。由於母親懷他11個月,且出生腳手粗壯,十分有力,因此被稱為“小哪吒”。

  惹湖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落。龍清泉一家人靠殺豬賣肉生活,在當地生活維持在一般水平。每天清早,龍清泉父母用板車推著豬肉到相距1裡左右的街上去賣,下午,父親買完肉後,推著板車回來,從6歲起,放學回家時,他經常幫父親把板車推回家,一直推到他9歲被選到縣城業餘體校學習舉重時止。

  從小,龍清泉身體強壯有力,活潑好動,常常在沙發上倒立;得到父親的讚許後,他心裡樂開了花。他從不挑吃。家裡殺豬賣肉,為他吃葷菜創造了條件,但他更愛吃的是蔬菜。父親有時買來玩具,小龍清泉高興極了;但不一會兒,一個完好的玩具在他手上被拆得七零八散;接著,他又反覆嘗試把玩具組裝好。

  :奧運冠軍張夢雪

  這個出生於1991年的濟南槐蔭姑娘,2002年進入濟南市體校射擊隊進行訓練,師從王紅麗教練,“我帶了夢雪四年,一直到2006年省運會,當時張夢雪參加了我們的選拔夏令營,一開始表現很不錯,也就正式開始了射擊生涯。”而據瞭解,因為那時張夢雪的學習還不錯,當時也有不少人還為她惋惜過。

  張夢雪2006年進入省隊,之後入選了國家隊,2015年世界盃拿到銀牌,就在里約奧運會正式賽前,這個濟南姑娘還說,自己是年輕隊員,里約奧運會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壓力,只是希望通過奧運會為以後更多的大賽打好基礎,能走到今天要感謝濟南母校的王紅麗教練。

  教練眼中:

  在教練眼中,“穩”是張夢雪留給他們的最深刻印象。濟南體校教練王紅麗是張夢雪的啟蒙教練,她至今還記得她第一次見到張夢雪時候的情形。“我記得那次是她的學校組織夏令營,老師選了幾個小孩送到我們的射擊館。”王紅麗說,通過觀察,她發現張夢雪是一個練射擊的好苗子,“射擊必須穩定,她的穩定很好。”在王紅麗的指導下,張夢雪進步非常快。2004年,張夢雪進入濟南市體校射擊隊進行訓練,2006年,進入山東省隊集訓。

  “射擊首要的是把心穩住,最難練的就是練心。”張夢雪的省隊教練石震說,他從2006年帶張夢雪一直到2014年她進入國家隊,張夢雪“心穩槍穩”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大賽,應該算是射擊界的新人,能表現出這種穩定大氣的風範,我相信,夢雪將來會繼續為國家爭光。”

  父母眼中:

  在父母眼中,張夢雪是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張夢雪的母親劉振華說,前兩天是她的生日,以往過生日的時候,張夢雪不管訓練再怎麼忙,總會在晚上0:00左右給她發一條資訊,祝福她生日快樂。為了讓她安心備戰,奧運會開始前幾天,家人就不主動聯絡她了,怕她分心。劉振華生日當天,張夢雪還是記得發來了資訊,這讓她非常幸福和自豪。

  教練所說的“穩”,在父母心中是張夢雪的“韌勁”。其實,張夢雪走上射擊道路,還曾面臨著艱難的抉擇。劉振華說,張夢雪從小學習成績非常好,是一個“學霸”,當年要走上射擊道路時,家裡不是特別同意,經過抉擇,最終還是選擇了射擊。

  “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持走下去。”張夢雪的父親張傑生說,面對日復一日的訓練,張夢雪的韌勁表現了出來。以前,無論颳風下雨,張傑生都用自行車送張夢雪去訓練,晚上接回家後往往已是夜裡9:00。訓練中,有時遇到挫折,或者有厭倦情緒,張夢雪都靠一股韌勁堅持了下來,十年磨一劍,最終站上了奧運會的冠軍領獎臺。“十年的付出沒有白費。”張傑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