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的勵志文章

  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會喜歡找一些比較來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學會“重用”自己,不放逐不迷失

  哲學家言: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這話耐人尋味,的確,我們不能總指望別人“說你行”,不能總活在別人的評價中,應知道自己稟賦和志趣所在,執著地成為最好的自己。

  有位企業家,當初創業時叫了許多朋友到家裡商議,大家都說,“歇了,別幹了,好好當你的老師”。創業成功後他感嘆:“你把夢想說出來,大家都認同的話,它其實不是夢想,而是計劃。夢想一般都是說出來以後,家人反對、朋友反對。”有位年輕院士,當初決定要回國時,許多朋友對他說:“你是不是瘋了?”回國後他堅持獨立思考和判斷,在人體免疫系統研究領域取得非凡成就。有位女大學生,辭去都市白領職位回鄉下土裡掘金時,村民無法理解她為何跳出“農門”又回來當農民,然而她憑藉新技術和辛勤勞作,把家庭農場變成了現代農業示範地,富裕了自己也富裕了鄉親。

  他們當初的選擇看起來都頗讓人驚異,但他們用事實證明了當初選擇的正確。原因就在於充分認識並重用了自己,確立夢想,執著追夢,不為困難風險所動,不被求穩怕變所困。自己重用自己,無不是既有夢想又善做“證明題”。

  人生的興衰際遇、順境逆境往往由不得自己,但怎樣作為則取決於自己。蘇東坡曰“用舍由時,行藏在我”,他被貶嶺南惠州時幾乎無職無權,依然積極建議太守王古引泉水解百姓之急,且提交了水管制造方案:水管用大竹管做,竹管介面處用麻縛緊,外面塗上厚漆,以防漏水……他還叮囑王太守,切莫讓人知道方案出自他手,以免節外生枝影響了民利。重用自己的大關節處,往往是在人生的低迴處。胸中有情懷,什麼處境中都能重用自己。倘若無抱負和堅守,則很容易自我放逐。

  還有的人,活在社會某種預設的期許裡,總覺得到了某個年齡段,就應該有相應的平臺,得之則喜,不得則憂,最終迷失了自己。比如,有的人職稱薪酬未達階段預期便生“年輕焦慮”,憤憤於“知識改變不了命運”。有的人“三年不提拔,心裡有想法”,唉聲嘆氣、怨天尤人。還比如,有的人看到同學當初成績沒自己好,現在房子、票子、位子樣樣“混得比自己好”,心態不免失衡失落。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學會重用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又豈會為外物所擾?

  在日益多元開放的社會環境中,每個個體夢想成真的機會越來越多。只要我們有夢想,有奮鬥,我們就有機會成為最好的自己。這裡的關鍵就在於重用自己,而不是放逐,不是迷失。

  人的命運一半在環境手中,一半在自己手中。人生要義就在於,用手中的一半爭取環境制約的另一半。越是善於自己重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就越大,人生則越出彩。“被人重用”有侷限,自己重用自己則“上不封頂”,有著無限空間。

  :生命只有幹出來的精彩

  1.什麼是事業?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幹一件一生都幹不完的有意義的事,順便賺點一生都花不完的錢!

  2.什麼叫團隊?

  一起經歷過風雨洗禮、跌宕起伏、浴血奮戰、榮辱與共、艱難困境,依然迎難而上,創造奇蹟,那才叫團隊!

  3.什麼叫目標?

  朝思暮想、做夢都想、時刻都想,而且一想起就熱血沸騰,那才叫目標!

  4.什麼叫信念?

  經歷過冷嘲熱諷、人情冷漠、三番四次的跌倒打擊、幾乎絕望的境地且還咬牙前行,那才叫信念!

  5.什麼叫堅強?

  經歷過半夜抱頭痛哭、經歷過內心的孤寂與寒冷而依然堅定初衷,那才叫堅強!

  6.什麼叫淡定?

  面對誘惑而毫不動心、面對打擊而面不改色,縱然困難重重也微笑前進,那才叫淡定!

  千篇一律的重複著昨天的生活,幹著80歲老人都能做的事,等著天上掉餡餅的美事,你要青春有什麼用?

  有目標的人在奔跑,沒目標的人在流浪;有目標的人在感恩,沒目標的人在抱怨;有目標的人睡不著, 沒目標的人睡不醒;給人生一個夢,給夢一條路,給路一個方向!跌倒了要學會自己爬起來,受傷了要學會自己療傷!生命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待出來的輝煌!

  :像伺候老闆一樣伺候自己

  作者:水木丁

  前一陣子一個朋友出書,發了封面設計讓我和另外一個朋友看,我們倆看完都不滿意,就分別告訴了那個朋友我們的感受,朋友是一個老實又懂事的姑娘,想把設計改一改就行了。我問,實在不行換個設計可好?朋友為難,說這個設計是朋友的朋友,半生不熟的關係,反倒難說。

  我想了想,就又寫信給她,讓她換個角度來想,如果這不是她自己的書,而只是她的工作,是她要對別人負責的作品,她是否會很較真的讓那位設計朋友改,甚至乾脆換個設計?最後我說,你對自己要公平。

  話不知道是不是聽進去了,但是最後設計又重新做了兩版,的確比原來好了很多。

  今天出門辦事的時候,我在大風裡走著,一直想著這件事,是由於看了另外一個朋友寫的年終總結,他說他做雜誌的時候,執行力很強,現在自己出來做自己的網站了,反倒執行能力弱了。

  我看完很感慨,因為我也有這樣的毛病,有時候同樣的一件事,比如說要求人,或者很麻煩,我就退縮了,但是如果這是工作的事,你有責任不得不做,我可能會咬咬牙就去做了,也不怕丟臉什麼的,最後常常也辦成了,而且還經常超水平發揮。

  相反如果是自己的事,沒有規定,激勵,或者不安,很多時候就慫了,算了。花公司的錢,會擔心被老總說太浪費,所以在外面可以斤斤計較地講價,如果是花自己的錢,就怎麼也抹不開面兒,可能多花幾個錢也就算了。

  另一方面,你跟老闆沒得商量,跟自己可以商量,找藉口,打馬虎眼的自己糊弄自己,所以就經常跟自己妥協。而那些最後成功的人,我發現大多數都是自己就能拼命折騰,不需要別人去推動的人。其實他們很多人論才能機會也未必都比你好,可是為什麼人家就能成功呢?這個態度的差異,大概也很關鍵吧。

  我發現我自己這個思維習慣後,覺得很有意思,我不大好說它是怎麼形成的:一是我猜那大概是源於我的父母,他們是那種集體的事都是天大的事,自己的事都能克服的父母;二是我猜想中國人裡我這樣的可能也不在少數,因為從小受的是集體主義教育,所以對自我的認知、要求,總還是覺得是一件有點不好意思的事兒。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無論如何不能耽誤工作,或者工作的事最重要之類的教育,比如我總看黃佟佟老師在微博上宣傳自己的書,有些人就表示對她不滿意。我想這些人可能是因為那種傳統的價值觀,覺得凡是這種“我的”事,都是一個人的“私心”,就應該藏著掖著,不好意思跟別人提才對,所以他們一看到別人坦坦蕩蕩的宣傳自己,就覺得頗不順眼。

  我猜想,這大概是因為他們可能對自己也不是很公平,因此覺得別人也應該這樣。可是別人沒有這樣做,所以他們看到後不是取消關注了事,而是感到很生氣。

  正是這種氛圍,一代一代的教育著孩子長大,慢慢地形成了一種對待自我,反倒是不那麼公平的態度,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個朋友。我有一種感覺,如果那只是她的一份工作,她會公事公辦,絕不至於感到為難的。要知道,當年她可是曾經為了一篇稿子揪著我改三遍,改到我抓狂,到她滿意為止的認真的人啊。

  雖然不至於只顧自己,不顧工作不顧及別人,但至少換個角度,應該是就事論事,該怎樣就怎樣,對別人都能好,都能認真負責不怕麻煩,對自己的事起碼也應該這樣。但這麼長時間,我竟然對自己如此的不公平,並沒有拿出全力來理直氣壯地追求自我,這個發現也讓我非常吃驚,如果你自己都拿自己當後孃養的,你又怎麼能怪別人呢?

  我把我的發現翻來覆去地想了幾遍後,徹徹底底下了一個決心。從今以後,我要把自己的事當成公事來辦,用工作的勁頭和態度去辦自己的事,對自己要公平,要像伺候老闆一樣伺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