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勵志生活的文章

  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經過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斷完善,像這名言一樣勵志的都有哪些呢,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

  文|楊熹文

  車子裡的音響連續吱吱啞啞了幾天,常聽的電臺音樂都無法播放得順暢,在每一個唱到動情的高音處都撕拉地斷裂出一個不和諧的音節,整個車子裡像極了一個年久失修的破工廠。終於在我急速想要超越一輛卡車的時候,這個出產於96年的老音響,忽然就失掉了全部的音符。我記得它用黯啞的音喉掙扎著最後吐出的,是約翰·列儂那個有關快樂的故事。

  主持人在廣告的銜接處,用深沉柔美的英倫腔,把這個古老的故事娓娓道來——

  當約翰·列儂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媽媽經常告訴他,生活的關鍵是快樂。隨著年齡的增長,列儂的一個老師給他佈置了一道作業:“請寫出當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列儂寫道,“快樂。”老師把小列儂的作業返給他並說:“我認為你沒有明白作業的要求。”而小列儂又把作業送給老師,然後說:“我認為你不懂生活。”

  我想這個故事我至少聽過了五十遍,從第一次聽說的驚豔,到最後接連頻繁聽到的疲憊。課堂上,作文裡,聊天中,雜誌上,每一處都躲不過它的存在。快樂變成個生了老繭的字眼,出現得次數越多,我們就越發麻木,不肯體會它的存在。我總是以為快樂是最簡單的事情,並不常常對它的缺席表達堪憂,可是大概到了成人的年紀,我覺得我才剛剛開始讀懂它的重要。

  我童年生活的環境十分拘束,爸媽經常爭吵,吵到地動山搖,我在兩個人的關係中如履薄冰;家人對我的要求很高,近乎苛刻,我讀書時要用十二分的努力去彌補先天平凡的智商。我擅自認為,我的那些“不快樂”基因,大多來自於遺傳——我的姥爺,患有糖尿病多年,經常窩在陰暗的房屋裡抽菸,用高糖的飲食和酒精來和病症挑釁,我沒見過他的笑臉,他走後多年我只記得那自暴自棄的眼神;我的媽媽,性格非常急躁,總是迅速對一件事作出判斷,繼而無止境地擔憂,儘管我非常努力做一個好孩子,我的成績我的生活,也總是能夠引來媽的流淚和痛打;我的姨媽姑姑們,也各自都有陰暗的一面,不定期爆發……因此我一直都吸收著來自家庭的負面情緒,是個很難快樂的人,我看世界的態度,異常悲觀。

  我讀書時常常因為試卷上一個不該犯的錯誤而用筆尖狠狠戳著自己的手心,因為朋友一個無心的玩笑而計較好幾天,因為老師的批評整個學期都悶悶不樂;在青春期的時候,我偷偷嘗試過兩次自殺,一次為了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一次為了沒有人和我說說話,小刀刺傷了胳膊,鮮血從面板裡滲出來,最後因為太痛而作罷;成年後,我因為A親近了B,疏遠了我而抑鬱終日,也會因為男朋友的一句話而胡思亂想,痛哭一整個晚上,本來發展順利的事情突然出了狀況,我就會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我的性格太壞,永遠心事重重,我一度覺得自己一定有精神上的某種疾病,才把正青春的日子過得如此難過。

  有一段時間,我深深地意識到這種態度的危害,決定對這樣的心態進行過自我救治。為了改變這種情緒上的憂慮,我甚至對自己做出過這樣的拯救。我下血本買來一個精緻的本子,在上面每天記錄下來一件令我覺得開心的事情,堅持數天之後,發現失落的時候,鑽進本子裡就能得到一場拯救。一些平日裡發生過就被忘記的事情,竟然可以成為令人快樂的小小驚喜。

  ——xx請我去她的生日宴,沒想到平日裡話不多,她一直在默默把我當朋友。

  ——高英課上老師表揚了我上週寫的作文,說我的語法和用詞都不錯。

  ——去洗澡,發現體重又輕了兩斤。

  ——有一個男生喜歡我,雖然長得不太好。

  ——發現一個網站,可以免費學習英文。

  我記錄下很多平日裡被輕易忽略的小事,竟然發現未曾感受過的快樂和感動。原來再悲催的人生,也能夠找到快樂的存在。這種把一件件讓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寫下來的做法,簡單愚蠢,卻十分見效,我在不開心的日子裡,頻頻使用,一直覺得有效。

  在此後的日子裡,我似乎稍稍變得好起來,在遇到麻煩時我剋制住怨天尤人的想法,而是告訴自己“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遇到沒有隨心的事情,也可以安慰自己,“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不至於成為不再努力的藉口”。除了時常潛意識地提醒自己凡事要朝著積極的方向去看,我遇見的一些人,也讓我漸漸學習到快樂的能力。

  出國後我曾經在一個工廠裡和來自各個國家的年輕人一起包裝奇異果,每天至少工作十二個小時,單純的體力勞動,非常辛苦。儘管我們都各自懷抱遠大的理想,希望用勞動創造的價值去為這樣那樣的未來買單,然而我身邊每天都有叫苦連天甩手不幹了的人。那時我的朋友中有一位韓國女生,在一群愁眉苦臉的人中間,她樂天派的態度給了我近乎哲學意義的啟迪。

  我認識韓國姑娘的時候她剛剛丟了錢包,距離下一次發工資還有整一週,她只有四十六塊紐幣在身上,比我們這些貧苦大眾還要窮一個檔次。你原本以為她應該是難過的,沮喪的,整天悶悶不樂的,可是韓國姑娘偏偏是每日哼著小曲來上班的。她買了好多降價的麵包和果醬,午餐時仔細地把果醬塗滿硬掉的麵包上,那表情和把檸檬汁擠在新鮮生蠔上沒有半點的區別。有時同事會關切地詢問,“每天吃這個身體可以嗎?”韓國姑娘滿足地抬起頭,一邊忙著向別人解釋,“啊這個麵包不馬上吃掉就會過期哦”,一邊忍不住調侃自己,“我覺得我現在已經變成草莓味道的啦!”

  她總是會在不幸中製造一些快樂,比如她還沒有車子的時候,每天早上要迎著黑暗與寒風步行一個半小時去上班,平常人覺得這是辛苦,她卻把這當成愛麗絲漫遊仙境的體驗。她會最早來到工作的地方,用紅起來的雙手托起一杯不太地道的咖啡,微微凸起的臉頰看得出被風吹過的痕跡,繪聲繪色地和你說“警察把我攔下來了,因為我沒有走人行橫道哦!”說罷調皮地吐著舌頭,就像自己是被司機開著大奔接送的千金小姐,而不是一個為了打工要披星戴月的苦逼少女。

  再比如她在單調乏味的工作中,挖掘出一件快樂的事情,就是和各個國家的年輕人聊天。她的英文說起來有一種韓國人特有的生硬味道,聽起來是這樣的“#@¥%****@#¥……”,儘管這樣也絲毫不影響她和別人的溝通,她經常手舞足蹈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幾個月後,她已經和全工廠近百人打成一片,學會了簡短的德文,西班牙文,也交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工作結束幾個月後竟然和工友一起去東南亞遊玩,那些山山水水的照片歡快地刷著我臉書的動態。

  我仔細觀察過身邊的人對於生活的態度,驚訝地發覺快樂在大家的人生中是一個多麼不重要的因素,又或者說,大家是多麼容易因為生活中繁瑣的事情而頻頻不歡。有人因為會因為自己考砸了的分數而垂頭喪氣,卻殊不知那並不是人生中的最後一次考試;有人因為失戀而鬱鬱寡歡,卻不知道未來還有那麼多的希望在等著你;有人因為貧窮而怨天尤人,卻不知道你的健康正是很多人都無比羨慕而無法得到的……

  我漸漸發現,一個人越成長,他所能成就的多少,就越會與他對生活的態度相關。那些能夠從苦難生活中尋找樂趣的人,總是比那種被現實打敗的人,會更容易成功。有人說這是一種幸運,我卻覺得這是一種選擇,你抱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態度去奮鬥,你的人生就一定會和“完了,一切都完了”的結局是不同的。

  今年年初我辭掉工作,賣掉傢俱,把行李打包成一個蒼涼的形狀,戰戰兢兢駕車從奧克蘭開到陶朗加,又開始了一窮二白四處漂泊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我打兩份工,幾個月都沒看見過太陽,住在一戶中國人家裡,屋子狹小骯髒,除了破舊的床墊,連臺燈也不肯提供。

  某天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坐在床上吃飯的時候,從門縫竄進來一隻小小的老鼠,奇怪的是,我並沒有流眼淚,更沒有竄起來繼而指責生活的殘酷。我靜靜地坐著,驚奇那隻弱小生命嚮往光的力量,我忽然慢慢地變成了一個不那麼痛苦的我。

  在那個夜晚,看著順著窗沿流淌到被子上的月光,我又想起了約翰·列儂,開始細細品味快樂的意義。也想起了那個正在周遊各國的韓國姑娘,在我們都非常艱難的時刻,她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一定要相信自己,會有更好的未來,那樣你才會坦然地接受現在所有的苦難。”她的英文好差,is和are不分,但我還是聽懂了她的話。她翻了翻洗舊的揹包,遞給我一塊廉價的軟糖,說真的,那是我吃過的最甜的糖果。

  :不要對人好到忘了自己

  心腸好是天賜的幸事,但如果拿捏不好,分分鐘會變成讓人活得很累的詛咒。對朋友、同事有求必應,對陌生人也事事謙讓,如果你真是大家俗稱的大好人,平常說得最多的就是“沒問題”、“沒關係”,那麼下面這些狀況你一定深有體會。

  1、你的存在就象是精明人的擦鞋墊,不記得自己被踩了多少腳印

  大好人給人的印象就是好說話、沒脾氣沒意見,而且忍耐能力超凡。因為太過在乎別人的感受,事事基本都是以別人為先,所以特別容易遭人利用。當別人來要求幫忙時,這類人不敢或者說是不懂得如何拒絕,彷彿不有求必應就是對不起別人,會得罪人,所以即便明知道別人只是在利用自己,而非真正看得起自己,也會忍不住繼續無私付出。

  回想過來,都已經不記得自己被踩了多少腳印了,很痛恨自己的傻和過度取悅的行為?那麼只有一個辦法能夠解決,那就是勇敢一點學會拒絕。

  學會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以及學會重視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如何去表達憤怒不滿,在取悅他人之前先好好取悅自己,否則你只是一個不被重視的木偶,在用道德感來偷換概念,掩蓋掉怕得失他人的恐懼罷了。

  2、有事的時候總來找你幫忙,但其實沒人太把你當回事

  大好人的你在現實生活中不論好事、壞事,都努力地維持著一團和氣的狀態,不流淚、不憤怒,臉上總是掛著無公害的微笑,但事實上,這種謙和、低調的處世方式,並不見得人人都會讚賞。

  一味迎合、順從他人,大好人會被誤讀成無能、沒主見、謙卑,既然你都不重視自己的真實感受,那麼別人不重視你也是意料之內,而且由於缺乏了平等的人與人互動,所以分分鐘還得不到別人的信任,甚至吃力不討好。

  3、被人誤以為你很傻很天真

  大好人喜歡一團和氣,在面對殘酷腐敗的現實時,會努力用最積極向上的姿態去面對,裝了半杯水的杯子,會理解為半滿而不是隻剩一半。

  雖然世界骯髒的一面你全都看在眼裡,但你更願意把目光放在讓你快樂的事情,而非把自己沉浸在當中自我黑化,不過這樣難得的質量卻很容易被某些消極分子誤讀成涉世未深、天真,看不透世界最真實的一面。

  4、得到你的諒解太過容易

  對人太好,會對那些不配被原諒的人也心軟,因為得罪你之後隨便哄兩句,道個歉,說說自己當時身不由己之類的就能獲得你的諒解,一筆勾銷,所以會覺得再次對不起你後果也不會很嚴重,然後該對不起你下次照樣如此。

  當初想著人孰無過,浪子回頭金不換,結果寬容大量卻換來了再一次傷害,這會讓你感覺自己很愚蠢,如果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那麼以後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學會判斷哪些人是真朋友,值得你信任。與人為善並沒有錯,但請把你的好留給值得的人。

  5、愛情中的你會更加失去自我

  對外人都可以那麼好,當你陷入愛情的時候這種情況只會變得更加嚴重。當你愛上了某個人,你會傾盡所有去博得對方一笑,因為對方快樂你就會連帶著也幸福起來。

  你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要,你事事順從迎合著對方,日程表也一改再改,只為方便另一半,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其實正在把自己推向了壓抑,也在無形中給對方帶來了壓力。

  當一段感情中沒有了碰撞,沒有了真實的溝通,總有一方會想要逃離。於是你不懂了,明明已經付出了全部,事事做盡,為什麼卻落得分手的下場呢?因為付出了太多,所以被分手時也跌得比其他人更重。

  :為什麼你偏偏做不到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體驗:

  痛下決心,今晚開始,就不再熬夜,可過了沒幾天,又舊病重演。

  熱血沸騰地說,從明天起,開始健身,結果堅持了不到兩週,就宣佈計劃擱淺。

  一本書、聽了一堂課或者打了一針雞血,於是腦洞大開,決定改變,順手還發了條朋友圈:努力遇見一個更美好的自己,結果到最後,只看見了一個更狗血的自己。

  ……

  明明知道又想要,偏偏任性做不到。

  Why?

  1、是因為你總是在暗示自己做不到

  M是一個“否定上癮者”,因為她總是習慣去否定很多。

  工作不開心,她就開始否定工作和領導:“我們領導,真是沒什麼水平…”、“這份工作,真是如同雞肋…”。

  培訓剛結束,她已經開始否定課程和老師:“都說這課程多牛,可我看就有很多漏洞,比如…”、“我看那老師,也一般…”。

  ……

  M彷彿練就了一對火眼金睛,總是能夠敏銳地發現生活中的差。

  後來,公司有一個內部崗位競聘的機會,M報了名參加,而且,她很想得到這個崗位。

  照理說,根據M的資歷和能力,拿下這個崗位肯定沒問題。

  可競聘開始以前,M又掉入了不斷否定的漩渦:

  “我的PPT做的不夠好”、“我總是不擅長演講”、“我不能很好的跟領導相處”…

  這一次,M把自己都給否定掉了。

  後來的競聘,M輸的一塌糊塗。

  習慣負面思維,會讓你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會讓你產生對抗性,會讓你容易去否定和批判很多,讓你的視野越來越窄,讓你的行動力越來越弱。

  而當你去否定一切之後,最後能夠否定的,只剩你自己。

  當你否定了自己,就很難再做成些什麼。

  2、因為你想的太多而無法聚焦

  小胖去聽了一場某大咖的讀書講座,回來以後,興致勃勃宣佈:啟動自己巨集大的讀書計劃。

  按照大咖開出的書單,小胖買了書單裡的大部分書,然後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週日晚上,和小胖一起在秀林路吃燒烤。

  你說,我要不要開一個公眾號,小胖說。

  怎麼突然想搞個公眾號?我問。

  小胖說,用來分享讀書心得呀,XXX***大咖的名字***說讀書需要跟別人分享,這樣才能吸收的更多。

  讀書計劃還沒開始實施,小胖就已經想著用公眾號來分享讀書心得了,也真夠遠見卓識的。

  想法挺好的,不過,你得先把讀書計劃執行起來再說,後續的事情再慢慢搞,我說。

  小胖不說話了,低著頭擼著他手裡的串兒。

  還沒完。

  週二晚,我正加班,整個人心急火燎的,小胖突然打進來電話,說:我又想到一事兒,我們要不要搞個線下讀書會,這樣讀書才有意思…….

  我一著急,甩出來一句:丫還是先把你買那一堆書讀完再說,別整那麼多沒用的…..

  過了一個月,我問小胖:你那讀書計劃搞的咋樣?

  第一本書剛讀了一半,不過,關於讀書,我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小胖開始滔滔不絕地講他的新想法。

  唉,真心要給這死胖子跪了,想法太多了,可問題是,你得去幹呀。

  最後,小胖的讀書計劃還是破產了。

  簡則明,多則惑,知道的太多而無法聚焦,知道的太多而不去行動,只會讓你精力分散,最後偏離原本的目標。

  3、是因為你沒有危機意識

  華子終於宣佈戒酒了,這讓我們都大吃一驚,因為華子曾經說過:唯女人和美酒不可戒。

  聖誕夜,星座酒吧,華子們公司和B公司一起搞聯誼。

  也不知咋回事,華子和B公司的D嗆上了。

  倆人放棄武鬥,決定通過拼酒一決高下。

  D虎背熊腰,壯的像頭牛,據說酒量比武松還大。

  倆人開始斗酒,紅的啤的洋的輪著來,一杯一杯的往肚裡倒。

  同事怕華子吃虧,勸他少喝點,但華子那倔脾氣一旦上來,誰也攔不住。

  華子繼續和D纏鬥在一起。

  還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酒逢***喝到倒。

  也不知道喝了有多久。

  後來,喝著喝著,華子突然吐了一口血,然後就癱軟在地。

  這一口血,終於停住了酒局,也差點嚇傻了眾人。

  同事匆忙把華子弄到醫院,一檢查,胃出血。

  還好不是很嚴重,但需要住院休養一段時間。

  那天,我去醫院看華子。

  他媽的,這次玩大了,華子說。

  我調侃他,說:是玩的挺大的,人家喝進去的是酒,吐出來的是酒,你喝進去的是酒,吐出來的是血…

  華子笑著用拳頭砸了我一下,說:這次真戒了,我還不信戒不掉了,***的!

  就這樣,在經過了陣痛之後,華子再次開始了他的戒酒之旅。

  可過了沒多久,在幾個朋友的飯局上,我看到華子仍舊是喝的最凶的那個。

  你不是戒了嗎?我問華子。

  華子說:本來要戒的,可後來經不住朋友勸,再說了,少喝點也沒啥事,不可能每次都喝到胃出血呀,以後再慢慢戒…

  我聽完,也就不再說什麼。

  華子經歷了喝酒之痛,仍舊不把戒酒當個事,又怎麼可能戒的掉?

  有時候,我們明明知道該做一些事情,但因為這些事重要而不緊急,再加上缺乏危機意識,所以總想著以後再做,但人生苦短,哪有那麼多以後?

  4、是因為你分不清輕重緩急

  聽說我辦了張健身卡,蛋蛋也去辦了一張,說是要抱成團健身,這樣更容易堅持。

  於是,約好每週一三五晚上,至少去健身房運動兩個小時。

  第一週還好,蛋蛋還能夠如約而至。

  而且每次運動完,蛋蛋都會發張自拍到朋友圈,搞的很勵志的樣子。

  可到了第二週,蛋蛋就總是遲到,不是因為那樣的事耽誤了,就是因為這樣的事拖延了。

  第三週,週三,晚上沒見到蛋蛋,我就打電話給他,問他在哪兒。

  電話那頭一片噪雜,蛋蛋喘著大氣吼著:我在唱K呢,今晚就不去健身房了,對不住啊,哥們…..

  第四周,在健身房已經根本見不到蛋蛋的影子,打電話給他,他不是在忙,就是今天太累不想來了。

  催的次數多了,我自己也煩得慌,就不再管他了。

  蛋蛋的健身計劃,也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健身很重要,蛋蛋不知道嗎?他知道!

  可是,在蛋蛋的心裡,比健身更重要的,是讓別人知道他在健身,是去唱K或者忙其他,於是,健身本身,似乎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一件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誰會去用心做並且努力完成呢?

  5、是因為你內心並不真正認可你所做的事

  內心的價值觀並不認可所做的事,這一點是導致知道但做不到的根本原因。

  M不知道正面思考很重要嗎?她知道!可是在她的價值體系裡:當一個評判者比當一個讚美者更重要,所以,她總是改不掉負面思考的毛病。

  小胖不知道讀書很重要嗎?他知道!可是在他的價值體系裡:享受人際交往的快感比讀書本身跟重要,所以,他總是分散精力而無法專注讀書。

  華子不知道戒酒很重要嗎?他知道!可是在他的價值體系裡:面子和當下的歡娛比戒酒更重要,所以,他總是無法真正戒掉。

  價值觀是我們心裡那雙“看不見的手”,它會主宰著我們去做出判斷並行動。

  當你內心真正認同你所做的事時,就會想辦法去做到,就算遇上困難,你也會把困難當作成長的陪練。

  而當你並不真正認同你所做的事時,你就很難去做到它,而且還有很多借口及理由。

  然而,知道但做不到並不是我們的終極宿命,

  那麼,該如何做,才能從知道到做到?

  1、正面思考,及時跟蹤

  停止抱怨和否定,不做生活的差評師,嘗試肯定與接納。

  正面思考,多去發現可能性和解決方案,制定一個計劃或拿到一個任務,先想一想:如何才能完成的更好,而不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我無法執行。

  制定跟可蹤的行動方案,藉助外力監督,比如,你無法堅持早起,就可以加入一些早起群,通過準點打卡和同伴監督的方法,來讓自己做到早起。

  2、簡化目標,聚焦行動

  簡化目標,才能抓住重點和保持專注,比如,制定年計劃,可以涵蓋很多目標,但核心目標最好保持在兩到三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聽完一堂課或者看完一本書,沒有必要記住所有內容,而是抽取對自己最有用的幾個點,這樣才能夠快速吸收和行動。

  聚焦行動,需要化大為小和強化重複。

  化大為小,是指把大目標或者長遠目標拆解為眼前的小目標,比如你的大目標是半年內減肥5公斤,大目標拆解到最後,就是你每天要跑步90分鐘。

  強化重複,是指可以通過寫下你的目標,比如:2015年讀書100本;勤記筆記,比如:記錄你的讀書程序和心得;讓目標視覺化,比如:把你的讀書計劃排成照片,然後設定為手機屏畫;來讓你時刻記住目標和該做的事,從而刺激行動並堅持。

  3、建立危機意識

  危機意識的強化,一方面是來自自身經歷的領悟,比如:人在生了一場大病之後,就更容易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從而變得能夠堅持運動;另一方面是來自對別人經歷的感知,比如:當我們看過天災中一些人的經歷之後,就更容易珍惜眼前和親情。當然,這都是被動的建立危機意識,主動建立危機意識,需要你清楚自己的目標並隨時考量,比如:你的目標是三年掙夠100萬,可當時間過去一半的時候,你卻只掙了不到10萬,你自然就著急了,無論健康、工作或者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道理。

  4、分清輕重,行動先行

  分清輕重緩急,最好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四象限時間管理法,方法常見,人人熟知,所以就不在此贅述。但用好四象限時間管理法的前提是,你得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標,並能夠做出取捨和排序,否則,一樣難以分清輕重緩急。

  行動先行,指的是有時其實我們並不需要用計劃來指導行動,而是用行動來帶動計劃,比如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小胖讀書那件事,小胖根本沒必要先制定個計劃再開始讀書,而是先去讀書,讀著讀著,慢慢找到感覺,掌握了讀書的頻率和速度,然後再製定個靠譜點的讀書計劃,這樣就更容易達成。

  5、真正接納並認可你所做的事。

  尋找榜樣的力量:可以看看身邊,跟你做同樣事情的前輩或者同行,他們是如何做成並且如何堅持的,找到做成事情的方法和精神動力。

  想清楚做這件事情的利益點:做成這件事能給你帶來那些好處,比如如果減肥成功:可以讓身材更健美;可以讓你的免疫力增強,變得更健康;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增加去做這件事的動力。

  擇你所愛:因為熱愛,所以更容易堅持和認可。

  內心對話:安靜的問一問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那些影響我至深的價值觀是什麼?我為什麼活著?找到更多的內在動機和力量。

  從知道到做到,是一次從腦到腳的旅行,也是一場一個人的戰役,你需要了解自己、改變自己並戰勝自己,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

  做一個知行合一的人,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