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生活的經典文章

  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激勵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和煦的陽光照過,樹林裡的冰也開始融化,向窗外看去,遠處的沙山彷彿籠罩在一片霧裡,蔚藍的天空,雲朵架起彩虹,榻榻米上,杯中的茶還有一絲餘溫。我想,生活就像一杯茶,細細品味: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風景在故鄉,這是遊子的心聲。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背井離鄉的人踏上歸鄉的路。“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但“所思在遠道”,人在路上,心已飛回。腦海裡閃過父母充滿喜悅的眼神,耳旁回想著姊妹的問候,眼裡倒映著歸鄉的路。歸心似箭,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回家鄉,在路上,抬頭望,多晴朗。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風景在路上,這是旅行者的心聲。

  背上揹包,帶上帳篷,伴著朋友,踏上旅程。登上氣勢雄偉的長城,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來到五嶽之首的泰山,體會大自然的奇妙;觀看壯觀的壺口瀑布,感受黃河的咆哮;欣賞美麗的敦煌壁畫,體會佛教的深遠博大。黃昏的鄉村道上,灑落一地細碎殘陽。心在路上,風景就在路上。

  風景在螢幕上,這是攝影師的心聲。

  手持自己心愛的攝像機,協同自己的夥伴。來到非洲大草原,記錄雄獅的蹤影;來到古老的埃及,揭開金字塔的祕密;來到日本東京,拍攝櫻花盛開的場景;來到風景瑰麗的瑞士,陶醉於“音樂之城”的美妙;來到塞納河畔的法國巴黎,痴迷於巴黎聖母院的哥特風格。攝影機記錄了一幕幕風景,一種種心情。心在螢幕上,風景自然也存留於螢幕中。

  人生的風景,即是心靈的風景。日子一天天度過,時間的車輪也未曾停歇。正如朱自清所作《匆匆》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又如王錚亮所唱:“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再美的花朵,盛開過就凋落;再亮眼的心,一閃過就墜落。冬去春來,春暖花開,時光易逝,生命短暫卻也美麗,你也是一道風景。

  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生日禮物

  明天生日了。今天意外收到兒子捎來的禮物,太好了。這是一本我渴慕已久的一本書,歐亨利的一部中短篇小說選。事務冗繁,好幾次去買而又擱淺,讀書是一個文人起碼的需求,就像農民扛著鋤頭日出而作,而落而息一樣。莊稼不收年年種,沒有收穫我們依然扛著鋤頭,耕耘,播種,也期待著收穫。

  歐亨利,是我喜歡的美國作家,每每在閒暇之餘鸚鵡學舌,像他的樣子那樣寫作,總是學不像。

  記得羅斯福曾經說過:“正是歐亨利震驚了我,促使我去尋找像達爾西這種不幸的女郎並教我懂得如何對待自己的女職員……”的確歐亨利的作品帶給美國甚至全世界的,不僅僅是藝術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全新的,廣闊視野下的生存體驗。

  我們都在為生存而活。都在凸顯自己的生命價值。就像乞丐是為一頓簡單的午餐,皇帝是為一場戰爭或者是為一個女人。都擺出一副無與倫比的英雄的架勢,這是一個人本能的人性使然,當然,原始的人性復甦,總是依賴與催生生命的環境,於是,生命的驛路上不可逆轉的總會出現一些大起大悲的悲歡離合,和貧窮潦倒和富貴顯達的一些林林總總的事兒。這是我們生命個體無法預測的事。我們只是惶惑的,本能的,自然的丈量著生與死的距離。生靈的渺小與偉大,我和你都無法預測和把握,就像命運早就安排了我們一生的行程一樣。

  但是,我們可以抗衡,我們可以不依附於命運。我們可以詛咒上帝,甚至,叛逆一樣的改變其軌跡。其實,上帝在遇到,不臣服的子民的時候,也很無奈。

  歐亨利是我的表率,一生就寫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說,僅僅一部長篇。和我一樣,可惜他的命運比我好,論字數,也許我比他還多。命運就是這樣,不信奉命運的人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結局。歐亨利就是這樣,他的經歷就是離經叛道和跌宕而蜿蜒的軌跡。

  命與運總是一體的兩面。命是決定生命的主體,而運可以顛覆生命的全部,改變一切。甚至生命。

  :我在愛的遠方等你

  我始終是一個人,會殤,會痛,會哭,都是一個人。或許是太久沒有人惦記了,倒是習慣了自知冷暖,堅強,獨立,或許都是被逼無奈罷了。

  父親是一個孤言寡語的人,在家中都是一副威嚴的模樣。而我的母親,是一位優秀傑出的工作者,卻實然不是一位慈愛的好母親角色。

  家裡,從來都是靜悄悄的,沒有一點聲音,沒有一絲活力。這讓我窒息,讓我害怕,父母也都是很少在家,一年級學會做飯,三年級開始自理生活。不得不說,小時候的日子,孤寂,無聊。

  從三年級開始,我學會了使用網路。或許這,也便是我生命開始重生的一刻。記得那時,開始在網上看一些小故事。漸漸適應後,開始查閱各式各樣的人的百度百科,看他們不同個性,職業,興趣愛好。開始被不同的角色吸引,開始捏造自己的未來。

  獨立的意識,便是從那一刻開始的。

  我開始學習素描,舞蹈,文學,跆拳道。父母自然沒有什麼異議,開始用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填充自己,變得沒有任何空閒時間,這是麻木,或是在尋找自己。

  學習各項特長,也讓我成長許多。因為知道父母很忙,沒時間來理一個小孩子,我開始拼命練習,拼命努力,並不是想在父母面前炫耀,只是掙扎這尋找真正的自己,不是乖乖女的自己。

  學習方面的事情,父母從來沒有與我交談過任何一句,倒是那時的自己不知道怎麼回事,好像一不認真學習就變扭的感覺。

  有一段時間,對於父母,是厭惡,反感。討厭他們對於我,像養一隻寵物那樣容易,每次同他們聊天,都是應付,僵硬。他們似乎也沒有時間來管教我這個頑固分子,每次大致知道我的生活情況,便停止了接下來的對話。

  忽然覺得自己很可悲,覺得自己是一個沒人要的孩子。更加堅定了原本的想法,我要變強,要贏,要靠自己去戰勝一切。

  十三歲時,初一結束了。那時的我,也可以說是有了自己多方面的特長,也特別要強,為了不被別人超過。我在暑假時便買好了初二的教材,卻又不想做個只會學習的書呆子,於是每天一邊寫作,一邊參加各項興趣班,一邊學習初二的內容。每天過的很充實,但是很累很累,每天都是累趴在床上,體力透支,腦力透支。

  初二的數學有些難解,要聯絡之前學過的知識。很多時候用了很長時間都想不出一題答案,而又想到英語的語法還沒有背完,心裡自然很著急。那時候,經常會哭,蒙在被子裡哭,哭完了再繼續背書。不想放棄,不想比別人差,或許這便是堅持下來的原因。

  我不知道父親是如何發現的。八月初的下午,我訓練回來了,看到一踏列印好的文學資料和三本教材全解放在書桌上,還有一張信紙,幾個清秀的字映在上面:

  我在愛的遠方等你。

  我知道這是父親的字跡,同時也恍然明白了,這些材料的來源。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字好像一下撞擊在心的深處。鼻子酸酸的,卻沒有想哭的感覺。

  對於這張紙,難以言表,埋藏在心中太久的渴望,就是這張紙的內容罷了。

  隱隱約約明白了父親這些年為何沒有給予我更多的關愛,對於充滿愛的孩子,是幸福的,對於自強自立的孩子,是能夠從容處理一切的。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還是如往常一般,沒有太多話題,太多接觸,因為我也開始知道,他們愛護我的方式或許有所不同,因為我始終相信父親說的話——

  我在愛的遠方等你。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