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燈布光實用攝影技巧

  閃光燈既可以成就也可以毀掉一張照片。閃光燈只是一個光源,它服從你的安排。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單燈布光。

  

  這篇短文會給你介紹為什麼需要用閃燈這個問題,用最簡單卻也最重要的結論就是「創造出自己想要的光線」。所以閃燈的拍攝也不會有絕對的準則跟用法,因此閃燈就是用來儘可能操控與改變光線的一種很重要的工具和技能。另外,這樣做還會有一些額外的好處。正確的使用閃光燈就能讓你拍出精彩的照片。本文以一般小閃燈能夠做到怎樣的程度為出發點,來做一些分享與建議。

  剛開始入門,我們通常只有一隻燈,所以單燈的捕光可以說是最簡單或最基本的。但在像是網路上的許多文章後,也瞭解「Just One Light」也能夠很不簡單。

  不過,一開始還是先分享基礎的單燈技法。市面上也有許多外拍專用的外拍燈,出力與光質都好過於小閃燈,攜帶性也算方便,但小閃燈的第二個也是非常棒的優點:「高速同步」。一般棚燈外拍燈的快門同

  步速度都約在1/250 內,在棚內當然非常夠用***注:姑且不論透過一些高階引閃器可以突破1/250 快門同步速度的情況***,但一旦到了戶外這個1/250 的快門速度就

  會變成了一種拍攝上的限制。

  1、光是有邏輯性的

  打光最基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弄清楚光一定來源有自,特別是在戶外的環境中,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光應該來自於哪個地方,然後順應這個邏輯來做打光的思考與設計。

  就像這張照片其實為了窗外的曝光正確,其實屋內幾乎已經沒有光線了接近全黑。不過因為主體上方有個檯燈,所以我就順應著這個思考從燈的方向補了一個簡單的閃燈。當然這張照片拍起來還有許多改進的地方,但卻是光線邏輯一個很好的範例。

  當你的閃燈捕光越有邏輯性,你就越容易隱藏你捕光的痕跡。

  2、離閃需要的器材

  相機內閃操控外閃觸發

  閃燈離機延長線

  紅外線觸發器***例如:Nikon SU-4***

  外閃操控外閃光觸發***需要兩隻閃燈以上***

  無線引閃器Canon 600EX閃燈系列內建的無線系統

  以我的使用經驗來說,光觸發是最簡單也最方便的離閃方式,特別是原廠閃燈還可以TTL與高速同步。但最大缺點就是,光觸發很容易因為感應點的位置無法感應到光線而造成無法觸發。

  而無線引閃器,是另一種我覺得很好用的離機閃方式。無線引閃器有高貴品牌,像是Pocket Wizard,優點在於可以支援TTL與高速同步,但就是貴。不過市面上也有

  很便宜只要幾百塊的品牌,像是斯丹德,除了無法TTL與高速同步外,說真的使用起真的是很好用。像我本身雖然有Pocket Wizard,但還是帶了一組斯丹德回來。

  而Canon最新系列閃燈,無疑是解決了絕大多數離閃的問題,可以說是相當棒的產品,希望Nikon快點跟進。

  光的品質就是一個很花功夫的習題,因為小閃燈的燈管很小所以光質先天並不好,出力也低。創造出一個好品質的光,需要不少額外的器具來輔助,創造出不同質感的光真的是非常複雜的一門功課,至今我也還再學習。在目前的階段中我把光的品質先簡化成光源的面積,也就是如何將小燈管的小閃燈擴大它的發光面積。

  3、陰天裡,只補淡淡的一點光線

  陰天拍照雖然很輕鬆,但總會遇到光線過平的情況。有時候除了主體跳不出來外,人臉的膚色也會比較不那麼討喜。在陰天裡或光線很薄弱的環境下進行捕光是一件很簡單也很輕鬆的事,因為閃燈的光線只需要淡淡的補一點,就能感受到它的效果,而且一隻小閃燈的出力絕對夠。

  4、單燈跳燈拍攝

  單燈一開始最常被用到的應該就屬跳燈,也就是以牆面做反射來製造一個大面積的光線。跳燈可以說是最簡單且最便宜製造大面積光源的手法,但卻有個非常難克服的問題所在:控制光線的擴散。

  跳燈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控制閃燈光線四處擴散的這個缺點,特別是在一般室內空間不大的情況下,往往一個跳燈就會讓光線在室內的空間中不斷的彈射,而將許多

  不該打亮的地方通通打亮了。因此,就需要透過一些額外的器具,來進行一些離機閃的直接對主體捕光的方式。

  在學習閃燈前,我認為也需要先了解自己為什麼需要用到閃燈。我相信多數人都知道為什麼會需要用到閃燈,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現場的環境光線不佳」。另一種則是攝影人很常用的手法,也就是刻意的改變現場的光線來造成不同一般視覺經驗的照片,也就是「Drama 戲劇性」。

  5、多了介質,閃燈光質瞬間加分

  如果需要一個漂亮的光,又沒有一大堆燈具,那麼最簡單的就是找生活周邊的可透光才質來運用。

  在拍攝這張時,整個陰暗到不行,所以窗外幾乎很少照入的光***注:同樣得方式,有時候如果自然光很棒的情況就不需要額外打閃燈了***

  6、一盞溫暖人心的燈光

  閃燈有閃燈的色溫,而生活中各種人造光源也都有各種不同的色溫,因此閃燈才有這麼多不同的濾色片要來搭配,不過似乎很多人都會忽略濾片這種東西。以這張照片來說,新人站的位置以這樣的曝光條件來拍幾乎是全黑的,所以就需要進行捕光。

  從光線的邏輯來說,這張照片看到的感覺就會覺得光應該是會來自於旁邊的檯燈上,那麼妳的閃燈就讓它的顏色跟這個檯燈相符就好了。這張照片我用了全濃度的橘色濾片***Full CTO***。

  7、包覆性的柔光

  跳燈是一種最快產生大面積的光的方式,不少時候都是很好的捕光方式,特別是在你就是需要一個夠均勻的光,遇到一個不需要太有個性的畫面。這張照片是孫女替奶奶補妝的照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張照片。但這張照片其實右邊有一個大落地窗,因此照片的右邊其實有相當多來自於環境光線。所以在跳燈時,就是往左半邊來進行捕光的動作,出力就是儘量平衡兩者來做思考。一般來說,要跳滿一個房間我的經驗是需要兩盞閃燈。而兩盞跳燈出力不一定要完全相同,可以做一個很簡單的層次。

  8、色膠片大作戰

  同樣是色膠片的運用,這是一個很昏暗的小餐廳,ISO 1600,光圈F2.8,快門1/50,環境還是很暗。在這樣暗的環境小閃燈真的就非常夠力了,唯一的困難就在於怎麼補一個光而不會破壞掉氣氛。所以同樣需要拿出色膠片。這個閃燈我用了1/2濃度橘色濾片和65% Pink的粉色濾片。

  當然在光線上並沒有完全符合現場的光,但我的思考方向並不想要整個人過橘或過粉紅,另外就是希望人物可以從這個環境中稍稍的突顯出來。在這樣的環境中,跳燈就會完完全權毀了現場的氣氛,所以我用了一個Lastolite柔光罩直打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