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心得體會之孝道_道德講堂孝道感悟與收穫

  孝道,是東方燦爛的文化遺產,是儒家乃至整個中華民族倫理道德觀念裡最核心的部分。下面是帶來的道德講堂心得體會之孝道,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之孝道篇一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子便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大同”的社會,人們“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如此說來“孝”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父母,而是要對全天下的父母。這時,“孝”便成了一種責任,全天下都尊敬老人的責任。唯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進步。所以,“孝敬老人”便成了人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條道德準則。可見,在那時的中國,人們就將“孝”作為“忠”的前提,正所謂是:“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在我看來,當一個人將對父母的孝順之情同時給予一個國家,一位君主時,孝,便是忠;而當一個人為百姓祈福,為蒼生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他便又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忠。當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難道其父母還要受窮苦不成?故這便又是孝。就是這樣,“忠孝”一詞就被流傳下來。有人言:“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其實,當忠孝一詞流傳開來的時候,我們就已說不清什麼是純粹的“忠”,純粹的“孝”。

  在佛教裡,講到孝順父母,有三個層次:初品的孝順父母,是甘旨奉養,讓父母在生活上獲得適度的孝養,沒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為人清白,事業成功,名利雙收,道德令人敬重,讓父母祖宗都得到榮耀,這是中品的孝順。第三是上品的孝順,就是引導父母有道德、有慈悲、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後,也能有好去處,這是最上品的孝順。所以在關愛父母的不僅物質上還要給予精神上的撫慰。

  作為一個社會上的人,我們要學會忠誠,懂得對國家、對人民、對崗位、對朋友、對配偶,包括對自己的忠誠。對國家、人民不忠誠之人,必然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洪承疇叛明投清,遭老母追打;南宋秦檜裡通外國,遭千古罵名;對崗位不忠誠之人,必然路越走越窄,最終無路可走,嚴重者則受刑入獄,甚至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對朋友不忠誠之人,必然孤獨一生,終身淒涼;對配偶不忠誠之人,必然家無寧日,甚至妻離子散;對自己不忠誠之人,為名利做違心之事,必然生活在精神折磨中。忠誠對我們每個人都太重要了,它不僅僅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和立足於職場的一張王牌,它還是一種做人的美德,是一條通向榮譽之路。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之孝道篇二

  10月23日,農曆九月初九老人節,印刷學院1211班的大一新生們於下午12點30分自發組織去到位於青島市銅川路48號的李滄區社會福利院,進行了一次充滿孝心的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中,印刷學院的學生為福利院的老人表演了精心排練的舞蹈“愛的華爾茲”,精彩的魔術串燒和風趣的情景喜劇“門診***”,使得在場觀看節目的近200位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其中表演魔術節目的王子傑同學說:“能看到大爺大媽們的笑臉我就很高興了。”演出結束後學生們還為老人們打掃衛生,與老人聊天,其樂融融。離別前,福利院的老人代表對同學們能在重陽節為他們這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帶來問候表示感謝,同學們也向老人保證以後還會籌辦這樣的活動,繼續為老人們送溫暖,送快樂。

  說起此次公益活動的初衷,原來10月21日至10月22日恆星職業技術學院在國際交流中心舉行了一場“道德講堂——孝行天下”國學講座,著名國學講師北大教授張洪泉做了以孝為主題的演講。講堂上張洪泉教授深入講解了如何孝敬我們的父母;要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接受父母的愛等。教育同學行孝不在乎有多少錢,而在於你有沒有這個心。聽完講座的印刷學院同學深受感觸,遲遲未行動的計劃現在才得以實施。

  針對大一新生的這次公益活動,印刷學院楊洋院長說:“天下孝為先,孝順老人,天下美德。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別人的老人好對自己家的老人會更好,孝德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不是單指重陽節這一天,今後我們一定還會經常組織這樣的活動”。

  道德講堂心得體會之孝道篇三

  你會主動給父母發簡訊嗎?你對他們說過“我愛你”嗎?你有多久沒跟他們擁抱了?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那麼,什麼叫做孝?怎麼樣才算是孝呢?

  日前,新一期杭州市“道德講堂”再次在西湖國學館開講,來自全市各大文明單位的百餘位代表匯聚一堂,接受了一場“孝”與“感恩”的洗禮。

  講座上,本次道德講堂的講師——杭州高階中學校長許濤從“孝”文化的重要地位、“孝”的基本道德規範體系以及 “孝”在當代社會中重新思考等方面,引經據典,以國學的力量引導大家感悟道德魅力。

  “孝的本質是尊重。”“父不慈則子不孝,父母要起到榜樣的作用。”“孝就是‘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孝就是永不背叛。”許濤用自己獨到的觀點,給予了 “傳統孝道”新的涵義。

  作為一名教師,許濤則認為,現在對學生孝道文化的教育迫在眉睫。“這樣的講座對學生來說也很有意義。要趁學生心底還柔軟的時候,為他們種下一顆精神的種子。”

  據瞭解,杭州市“道德講堂總堂”以 “西湖國學講堂”為建設陣地,自設立以來,始終秉承“國學在杭州、國學在當代”的宗旨,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遞社會道德能量為己任。

  講堂緊緊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個核心,利用國學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古樸典雅的文化氛圍,根據不同單位性質、受眾和要求,分線策劃、設定不同型別的“道德講堂”課程,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得到了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