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是夏天的腳步

  雨下起來了。!

  先是滴答滴答,後來是滴滴答答,再後來,就分不清雨點的滴答聲。

  就像人的腳步,先是一個人行走,腳步清晰可辨;後來是幾個人行走,還可以分辨出行走的節奏;再後來,所有的人都行走起來了,腳步急了,節奏亂了,響成了一片。

  一位老人,拖一把藤椅,坐在長長的廊簷下,凝神諦聽著,夏天裡第一場雨的腳步。

  雨點首先是從郊外的山野裡行走起的。只有在那裡,雨的腳步才顯得那麼輕柔,那麼飄逸。那裡,有千萬株青草在迎接它的到來。那些草兒高舉著手臂,仰著臉,等待雨的光臨。雨從空中飄飄而來,從一團團雲朵裡瀟瀟而來,千滴萬滴飄落下來。飄落在了樹葉上、花朵上、那些青青的草尖上。葉兒、花兒、草兒溫柔將雨點接納,不曾有一滴落在裸露的黃土地。山野裡各種各樣的植物是夏天的兒女,它們不想雨點在這裡被冷落,被摔痛。

  一會兒,小草就變得新鮮,翠綠了。一滴一滴的雨水從小草的草尖一直流到草的根部,在地上彙集成了一股股溪流,在小草的身邊流淌。小草喝足了水,腰肢挺起來,一起一伏向雨水致敬。花朵被一滴滴的雨點選中了心房,一顫一顫的,在雨點中搖曳起來。先是一朵兩朵,緊接著,漫山遍野的花朵都搖曳著,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奼紫嫣紅,風情萬種。跟隨著雨的腳步,一山坡一山坡的花草都在雨中搖曳、奔跑,整個夏天似乎都在行走著。

  老人感覺雨的腳步是越來越近了,已經嗅到了雨點選打在土地上泛起的那種泥土的味道,隨風飄來的,還有陣陣山花的香味。

  老人眯起眼,抬起頭,向外望過去。他看不見雨在田野裡行走的步履,卻感覺到了夏天腳步的急促。他看到對面的房脊上,有無數雨點落下來,細密的雨點瞬間就成了一片白霧,籠在房頂。本來青灰色的房脊、瓦片,被白茫茫的雨霧籠罩,顯得綽綽約約。就像中國水墨畫裡暈染的技法,朦朦朧朧飄飄渺渺,有一種詩意的美妙。有風來了,在房頂打著旋,裹著霧一般雨水,在房頂飄過來又蕩過去,房頂上雨的腳步全亂了。

  雨水順著青灰色的瓦槽流下來,滴落在廊簷下面的青石板上,滴滴答答,高低成韻。


  這些青石板,比那老人的年齡都要長,不知在這個院子裡存在了多少年。青石板被經年累月的雨點選打出了許多深深淺淺、長長短短的凹槽,像鋼琴的鍵盤,只不過是另一種表現形式罷了。老人看著雨水從房簷上落下來,不偏不倚,紛紛飄落在那些深深淺淺的凹槽中,疏密有致,錚然有聲。

  老人似乎陷入了沉思,幾十年來,這樣的場景,他已經習以為常了。他知道房頂上哪一道瓦槽會有水先滴落下來,發出怎樣的音長;他知道長長的房簷有千條萬條的雨水傾瀉,形成一道道壯觀的飛瀑,一齊激盪在青石板上,水花四濺,是怎樣一種動人心魄的場景。那傾瀉而來的雨水,像是在演奏一曲偉大的樂章,從舒緩到急促,從急促到激昂。他知道,那是夏天的腳步在行走,將夏天的蓬勃生機,盡情表現出來。

  有時候,老人會俯下身去,撫摸那凹凸不平,傷痕累累的青石板。堅硬如鐵的青石板熬不住歲月的雕琢,厚厚的青石板經風吹雨蝕已然失去了舊時的風采,更何況雨水箭鏃一般不斷地穿擊呢?一個個凹槽變形了,被擊穿了,“水滴石穿”的道理被詮釋得如此真真切切。

  水滴石穿,也是歲月堅韌的腳步啊。

  沉思間,雨停了,清涼的風撲面而來。

  一片蛙聲,從遠處傳來。緊接著,是幾聲清越的蟬鳴。

  雨水一定讓郊外那個池塘愈加豐滿了,池塘邊上的坑坑窪窪也一定溢滿了水,那些墨點一樣的蝌蚪一定高興極了,在池塘裡穿梭往來,舉行一場盛大的集會。那些蝌蚪要在這場雨過後,在這個池塘裡,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蛻變,像它們的父母那樣蛻去長長的尾巴,成為真正的青蛙。或者,隨波逐流,順著溢位的池水,進行一場人生的行走,不計艱辛,不問歸處。

  青蛙或許是最不負責任的父母,產卵過後,就率意出走,尋一處清靜的地方,仰起頭,鼓起白白的肚皮,“呱呱”地叫。而已經漸漸乾涸的池塘邊上,到處是斑斑的墨跡,那是蝌蚪的屍骸。

  青蛙是合格的鼓手嗎?它的鼓點,讓夏天有些慌亂了。

  蟬肯定是夏天裡最為勤奮的琴師了。雨後的日子,它總是站在高高的枝頭,長一聲、短一聲,深一聲、淺一聲地叫著。叫著、叫著,夏天的日子就瘦了。

  夏天,就這樣,在一點一點的雨水中,一步一步走向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