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勵志拼搏的日誌素材

  初三學生即將面臨人生第一個關鍵的路口——中考,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就不可避免的面臨和這樣那樣的難題。怎樣才能充實地走完這段歷程?唯有拼搏!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勵志日誌,希望能幫到你!

  勵志日誌篇一:

  人生什麼事最值得做呢?吃喝玩樂嗎?不是。娶妻生子嗎?不是。買房買車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值得做的事,莫過於拼搏了。人若學會拼搏,雖挫不餒;若懂得拼搏,雖成功而不驕;成、敗乃是人生常有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麼特別的,但在得到結果前的拼搏中所獲得的經驗卻是寶貴的。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值得去拼搏的事。

  大作曲家貝多芬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十七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歲不幸失去了聽覺,愛情上也屢遭挫折,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與生命的頑強拼搏中,他的意志佔了上風,在樂曲創作事業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燒得越來越旺盛了。凡屬努力拼搏過的人,那麼在拼搏過程中得到的快樂都會比別人要多得多。

  那麼,怎樣才算是成功呢?自然拼搏過了,算是成功者了。俗話說得好,“失敗是成功之母”;“成敗不是永恆的,而是可以轉化的。”人成功的時候,那種輕鬆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越是努力拼搏,成功就越容易降臨,那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拼搏中得來的成功才算真的成功。這種拼搏與成功的迴圈,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一翻過來,處處敢拼搏,便處處有成功;時時敢拼搏,便時時有成功。成功之權,操之在已。容國才所以說,“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何時搏。”正是這種作用。

  漢朝司馬遷繼承父業,立志著述史書。他遊歷各地,閱讀了大量書籍。不料正在他著手編寫《史記》時,遭到了李陵之禍的株連。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弄,幽而發憤,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寫成了鴻篇鉅著《史記》。

  正是拼搏使人們獲得了成功。現在是認真看待拼搏的時候了,因為拼搏是走向成功的階梯。

  勵志日誌篇二: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看未必。光有失敗,哪能成功?要我說,只有拼搏才能成功。

  成功確實會經歷很多次失敗,對於達觀的人來說,失敗可能是前進的動力;但對於一些意志薄弱的人來說,只是吧人推向萬丈深淵的元凶。有兩個殘疾人,一樣都有生理缺陷,但結果卻迥然不同,一個不甘沉淪,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努力奮鬥,不斷拼搏,最後,他成為一家規模很大的殘疾人學校的校長。而另一個殘疾人,雖然也努力過,但在遭到感情失意的打擊之後,他厭倦了生活,走上天花板,和死神握了手。

  拼搏是成功的前提。許多人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並且渴望實現,但只有肯努力,肯拼搏的人才能實現。海倫。凱勒相信“上帝總是對每一個他愛的子民開玩笑,”所以她在一次次的拼搏中體現了自身的價值。

  成功是拼搏的必然結果。貝多芬相信“只有拼搏才會成功”,所以努力的奮鬥著,最終,他成功了。保爾,這個“活死人”,這個連自己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在與病魔的鬥爭中頑強拼搏,終於在病蹋上完成了文學鉅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拼搏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拼搏的必然結果。

  勵志日誌篇三:

  成功是美好的,它能給予人優越感,卓越感,每個人都幻想著成功,但往往都忽略了成功的主要因素——拼搏。

  有句話說得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從古至今,經過拼搏成偉績的人不勝列舉,我們從他們的背後,看到的是拼搏,是奮鬥,是汗水。是啊,”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跳水名將伏明霞,當她在為亞特蘭奧運會作準備時,大大小小的傷出現在她的身上,但是,頑強的拼搏精神驅使著她,堅強的鬥志激勵著她,因此,她把一切都拋諸腦後,帶傷訓練,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拼搏精神,才使得她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見:拼搏精神是一個人成功的主要因素,沒有了拼搏精神,這個人,就很難有一番成就。

  徐霞客頑強,不怕危險,一生在外遊覽40多年,寫成了著作《徐霞客遊記》,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地理資源;李時珍,司馬遷等等,這些偉人們的成功,背後隱藏的,難道不是拼搏,不是努力,不是奮鬥嗎?顯而易見:要想成功,還需敢於拼搏,勇於挑戰的精神。

  細心觀察,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其實,時時刻刻需要著這種拼搏精神。每一件小事都要我們去拼;要想擁有更好的成績就要去拼。拼搏永遠是取勝的法寶!為你的前途,為你的人生,勇敢的拼搏,勇敢地衝吧!

  不要害怕你只是群體中的一個弱小的個體。因為,只要我們抓住了希望,努力拼搏,努力奮鬥,成功就會迎候你的!我們相信:愛拼就會贏,肯拼就是贏!

  勵志日誌篇四:

  我國西漢文學家,偉大的學者劉向曾經說過:“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是啊,我們必須活到老,學到老,下苦工夫學習!可是,有不少同學總是不愛學習,父母罵,老師說,同學勸,都無濟於事,依然和原來一樣,不勤奮學習。你可曾想過,你不努力學習,不僅白白浪費了父母用血汗換來的金錢與你們的寶貴時間,還使你變得愚蠢如呆。好好的知識不學,而用這些時間,這些精力去做一些無聊的事,祖國將來還要靠我們來建設耶!人就像是一塊玉,你不去雕琢它,它就跟普通的石頭一般,人呢?如果人不好好學習,就像面對牆壁站著,什麼東西也看不見,甚至到死也不知人生的意義。說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知道學習的好處了,學習會使你終生受益的!

  俄國和國際無產階級的導師列寧在《寧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曾經說過:“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勤奮學習;第二,也是勤奮學習;第三,還是勤奮學習。”列寧的一生,是為革命而勤奮學習的一生。不論在流放和僑居國外的動盪期間,還是在革命取得勝利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繁忙期間,列寧都把學習看作是至高無上的命令,即使在工作空前緊張的時候,他對於學習和研究也沒有絲毫的放鬆。他還規定每天學習演算時間為12小時,遇到難題寧可自己憋幾天,也決不問人。有時憋上一兩個星期也不退縮,直到最後解決問題為止。這樣苦幹了半年,他就換著做了好幾千題,扭轉了被動局面。”他常說:“學習就要爭取主動權,要勤奮,步步主動,步步勤奮。”連俄國的列寧先生都如此勤奮,何況我們小學生呢?

  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學習,拼搏進取,成為智慧如海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