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夜飯的散文

  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都要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面是有,歡迎參閱。

  :不能忘懷的年夜飯

  新春佳節漸行漸近了。多少人在歸途中邁著匆匆的腳步,日夜兼程,舟車勞頓,只為那緊扣的親情,只為那象徵親人大團圓的大年三十的年夜飯。

  節日的鐘聲不停的敲打著,走在繁華的街頭,人頭攢動的超市,擁擠的人海摩肩接踵。喧囂聲,汽笛聲,融成一曲昂揚的協奏曲,撥動著人的心絃,激動的心海在翻騰。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還是365天,歲依舊,人依然,花依開,日月星辰同在。一些滑過指尖的往事卻根植於腦海,在心靈深處烙上深深的印記,有喜樂,有甜蜜,有辛酸……

  靜靜的,自然而然的在節日的氛圍裡籠罩著思親的情結。

  多少不眠之夜令思緒飛揚。那份沉重的思念之情,是永遠不可忘懷的根蒂,總會在特別的日子開啟記憶的閘門,萌生莫名的情愫,品味經歷過的歲月。就像果實,不論酸甜苦辣,總是回味無窮……

  ***一***雪上加霜的年夜飯

  不知從何時起,喜歡倚立在陽臺,仰望遙遠的海面,凝視眼前的河水,任寒風吹拂臉,絲絲涼意,讓內心默默萌生出一種深深的思念。夜深了,手捧一杯盛滿了思念之情,清香滑口的家鄉香茗,慢慢聞香淺酌細品……

  仰望著粵北方向,思緒像面前母親河的水緩緩而流,淵源久遠……

  那一年,我還是媽媽的跟屁蟲,還是撒嬌的幼童,記憶卻刻骨銘心……

  那一年,年過百歲的圍龍屋,蒼老的磚瓦房在寒冬冰霜雪雨中坍塌……

  那一年,家無居所,飢渴的孩子呆呆的望著瘦弱的母親……

  那一年,堅毅的母親張羅著挖地基,打夯、做磚,燒瓦,砌牆,蓋瓦……

  房子總算建起了,可送走師傅的那一天家的米缸空空如也,連粗糧都尋找不到斤兩。

  大年三十,跟著母親菜趕集。從東走到南,從西走到北,滿街兜兜轉轉,母親總想尋找到最廉價的糧食。因媽媽手裡緊緊攥著只有幾個錢。直到晌午,在一次次的討價還價中母親咬牙買下了30斤碎碎的粗米。

  就在付錢的一刻,管理市場的同志來了。“咳咳”一聲,一個皮笑肉不笑的人走到我們面前說“現在還在搞投機倒把啊?”“我家裡無米過年了,孩子們等著我買米回去做飯呢”。母親飽含著淚花,用哀求的語氣,聲音輕得只有鼻子才能夠聽見。“走,到工商所去”!我驚呆了,恐懼的望著雙眼盈滿淚水的母親。母親拉著我冰涼的小手,母女倆拖著沉重的腳步跟著羅**來到工商所,把米上繳了。母親說不出一句話,只有湧泉一樣的淚水……

  我們娘倆不知道怎麼走回家,天空一片陰霾,腳踩著坎坷的路,跌跌闖闖……

  母親做年夜飯了,煮了一大鍋冬瓜湯,湯裡參合母親的淚……

  大哥請求大隊寫了一張證明,大隊幹部幫我們取回了那三十斤碎米……

  一家人的淚眼早己忘記了這天是大年三十,忘記了是團圓飯,忘記了要開懷慶祝……

  ***二***其樂融融的年夜飯

  過年了,一個大家庭,子子孫孫圍坐一起,是母親夢寐以求的大團圓,是母親每年最開懷的時刻。

  一年的春節,我準備好螃蟹,魚蝦用海水養著帶回家,為了讓媽媽嘗一嘗海鮮。年夜飯,我咬碎螃蟹,取出蟹肉送到母親的口中時,侄子侄女們都笑了“阿瑪食唔開啊,愛阿姑咬爛喂其食***奶奶咬不動,要姑姑咬碎喂她吃***”,大嫂笑著說“你們小的時候也是大人一口一口喂大的,現在阿瑪***奶奶***老了,阿姑就像當年阿瑪當年喂她一樣了。”大家爭相給母親夾菜,母親樂開了花,哈哈大笑著說“做夢都沒有想到有今天的日子,這輩子山精海味都嘗過了”……四哥開玩笑說“娘,您真會做生意,當年賣青菜供我們讀書,誰有您會算,您是青菜換豬肉啊”……

  母親響亮的笑聲感染了全家,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大年三十又至了,中華大地瀰漫著喜慶的氣息,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年味。閤家團圓,舉國同歡的日子裡,沉浸在永不褪色的記憶裡,回味著酸楚與甜蜜的往事。天依舊是那片天,地依然是那片地,但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年夜飯是太平盛世下豐盛的晚餐!

  特別的日子,平添了無限的思念,我父母親啊,中華盛世,龍騰虎躍,多麼想我們一起安享當今無比愜意的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啊,多想我們一起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歡聲笑語,喜氣洋洋,過溫馨祥和快樂的大年三十啊!

  龍年,祝福我們國家巨龍騰飛,天天起舞!願我們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康,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甜甜美美!天天都是豐盛的團圓飯!

  :年夜飯

  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都要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

  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對我來說,今年的年夜飯更有意義,難得老爸老媽今年在我家。早早的妻子就開始準備,首先選購新鮮的豬肉、胡蘿蔔、大蔥、姜、蒜等原料,再就是絞肉、剁餡、調味,然後和麵,等餃子餡入味,面興好之後,一家人圍在一起,有的擀片,有的包,回憶著以前除夕夜那些有趣的事。

  在我小時候,老家還沒有通電,除夕夜家裡的亮光只是一盞昏暗的煤油燈,能夠體現年味的是門外的紅對聯和家裡的年畫,還有就是早早蒸好的棗山、抓錢、豆饃、黃珍等,唯一期盼的大年初一早上和大人給長輩拜年了。早早吃過晚飯後,媽媽便讓我們睡在熱炕上,說明天早點起,給長輩們去拜年,有花生、柿餅、軟棗、糖塊吃,有可能的話爺爺、奶奶會給五毛錢的壓歲錢。即使自己不想睡,也聽話地鑽進被窩閉上眼睛,媽媽收拾停當後,把新衣服放在我和弟妹炕頭,然後和老爸一起坐在包餃子,拉家常,第二天一早媽媽煮好餃子才叫我們起床。

  今年的年夜飯是難得的“團圓飯”,全家三世同堂,上有父母,下有女兒,還有兩個豆蔻少年,一家七口圍坐在一起共進晚餐辭舊歲迎新年。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平時就想吃什麼做什麼,年夜飯的繁簡就根據自己的條件而定了,有的家庭在酒店訂一桌,有的在家裡自己做一桌,有的更簡單隨便吃點看春晚,但在除夕夜仍要遵循一些規矩,如不能說不吉利的話語,不準打罵孩子等等。

  今年的年夜飯因人口多,如何做到美味可口,著實讓我很為難,既要照顧老爸老媽的口味,還要兼顧三個年輕人的喜好,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做一鍋“肉絲餃子湯”,這可是高平的一到名吃。這鍋湯看似簡單,實則需要準備很多,除了需要包餃子外,還需要肉絲、青椒絲、油炸豆腐、蒜薹、豆芽、木耳、黃花菜、肉丸等十餘種材料,這些材料現在很容易買到,而在以前也只能有啥做啥了。各種材料準備妥當後,做的時候就容易多了,首先按照家裡人平時飯量開一鍋水煮餃子,然後把肉絲炒熟,再放上喜歡的材料,可多可少,待餃子快熟的時候,把肉絲菜倒入煮餃子的鍋中,再一次調味後即可出鍋食用。這頓簡單的年夜飯,做的比平時多出一半,但還是沒剩下多少。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範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關愛。年夜飯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

>>>點選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