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名言格言大全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貴和】

  1.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周易·繫辭上》

  2.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左傳·隱公六年》

  3. 禮之用,和為貴。 ——《論語·學而》

  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

  5. 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 ——《禮記·中庸》

  6.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孟子·梁惠王下》

  7.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8.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淮南子·兵略訓》

  9. 單者易折,眾則難摧。 ——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 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錄》

  11.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

  1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顏淵》

  1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莊子·山木》

  ·【勤儉】

  1. 君子以儉德闢難。 ——《周易·否》

  2.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尚書·大禹謨》

  3.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4.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5.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子·辭過》第5 / 6頁

  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憫農》

  7.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李商隱《詠史》

  8.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9.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訓儉示康》

  10.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四

  11. 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範純仁列傳》

  12.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治家格言》

  ·【奉公】

  1.  27.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尚書·周官》

  2. 大義滅親。 ——《左傳·隱公四年》

  3. 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左傳·僖公九年》

  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5.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孟子·滕文公上》

  6.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韓非子·有度》

  7.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8.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9. 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義所在。 ——賈誼《新書·階級》

  10. 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淮南子·主術訓》

  11.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淮南子·泛論訓》

  12.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淮南子·修務訓》

  13.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14.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史記·太史公自序》

  15. 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 ——劉向《說苑·正理》

  16. 聖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幹《中論·賞罰》

  17.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後出師表》

  18.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傅玄《傅子·通志》

  19. 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 ——包拯《論星變》

  20. 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21. 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 ——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22.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劉鶚《老殘遊記》第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