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遊有什麼小貼士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日本旅遊的小貼士,助你安心旅遊。

  小貼士1:

  付過錢的物品幾乎不退貨

  以前聽朋友說加拿大有消費者利用商場三個月的退貨時限去買巨幕電視機看世界盃,

  等比賽結束後就把電視機退掉。

  此類故事表示了北美退貨條款的寬鬆。

  而日本的退貨條款和北美的南轅北轍。

  消費者很少因為質量問題以外的原因退貨。

  小貼士2:

  走路靠左

  雖然大阪、中國和北美走路都靠右,

  可是東京卻是靠左。

  無論是在人行道還是在地鐵步行道,

  靠左走可以有效避免撞到迎面走來的行人。

  以至於下了東京到溫哥華的飛機後,

  大家乘扶梯都還沒緩過神,

  還是清一色靠左。

  小貼士3:

  街道上幾乎沒有垃圾桶

  一開始看到東京的人幾乎都攜帶大號單肩包覺得好奇。

  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們的包裡有一個塑料袋用來裝垃圾。

  日本人會把垃圾帶回家自己分類後丟棄。

  如果旅途中需要找垃圾桶,

  可以去便利店。

  小貼士4:

  不能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

  前三次去日本完全不知曉,

  只是一直覺得有點好奇為什麼東京人有時間站在便利店或者街邊食品攤邊上慢慢吃東西。

  特別是冬天天氣冷的時候,

  迎著風吃東西好冷。

  後來問了日本朋友才知道一邊走一邊吃對他們而言不僅不夠有禮貌,

  而且如果食物掉在地上會給別人造成困擾。

  小貼士5:

  用私人物品佔座

  去東京的美食廣場或者食堂時,

  會看到人們先把書包或手機放在桌子上佔座位以後才去買食物。

  如果忘記錢包在地鐵上,

  常常都能找回。

  日本的犯罪率非常低。

  其中原因是國民素質較高且犯罪成本太昂貴,

  有案底很難找好工作。

  並非倡導大家也如此隨意擱置私人物品,

  只是分享這個日本特有現象。

  小貼士6:

  不用給小費

  在北美,

  給小費是必需開支。

  而在日本,

  就是求著服務人員收小費,

  他們也不會收。

  住酒店,

  每天都在枕頭下塞錢給清掃人員,

  可是晚上回到房間錢都還在。

  一個星期下來都如此,

  後來想出來守株待兔等她們來打掃了親手把錢交給她們,

  可是結果她們還是不肯收。

  不死心。

  出去吃飯結賬時多留了接近1000日元的銅幣***大約50塊人民幣***在賬單夾子裡然後揚長而去。

  想這下人都走了,

  他也沒辦法拒絕了。

  沒想到走出餐廳幾百米後,

  店員氣喘吁吁地跑過來把零錢給我。

  那天店裡就他一個店員,

  於是他沒說話就匆忙跑回店裡。

  害他跑來跑去,

  真是特別不好意思。

  自從那次起,

  在東京我都沒有再試圖給小費。

  如果實在想致謝,

  就送洋果子***日式糕點***或甜點酒。

  小貼士7:

  得體打扮

  雖然在日本穿什麼都可以,

  也不會有人過問,

  可如果想在旅行中融入社會人流,

  而不想走到哪兒都昭告世界自己是遊客,

  也許以下小貼士有所幫助。

  許多在北美和國內的打扮在東京人身上卻比較罕見,

  甚至可能比較不得體。

  比如在溫哥華時單穿瑜伽褲或者緊身褲去上課、去跑步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是在東京,

  單穿瑜伽褲有點類似沒穿褲子。

  走在街上會比較奇怪。

  生活中,

  通勤或者上課,

  女孩子不會穿瑜伽褲。

  如果去運動要穿此類緊身褲,

  也會在緊身褲外面套上一個短褲。

  雖然在涉谷這一類有自己特色和時尚元素的街道,

  奇裝異服和超短裙再正常不過,

  可是如果在港區寫字樓群和西麻布住宅區,

  很少有日本人穿布料特別少的衣服或者短裙。

  小貼士8:

  聲音分貝

  一次乘電梯回酒店房間,

  同個電梯有個外國人在電梯裡打電話,

  因為已經習慣了東京的細聲細語,

  他這樣倒是有點不習慣。

  東京人說話小聲到耳語。

  在公共區域,

  如果接電話會離開座位到角落低語。

  早上的CBD,清一色黑西裝的salaryman***日本語:上班族***夾著幾個穿長裙的上班女性,

  沒有一絲說話嬉鬧聲。

  第一次見識到這個場景真有些震撼。

  早高峰竟然安靜到只能聽到鞋子和水泥人行道的碰撞聲。

  小貼士9:

  餐桌保持乾淨

  吃完飯後的桌子請保持清潔。

  聽東京高階酒店禮賓部工作人員透露,

  有人想去之前打卡過的米其林餐廳而不得,

  覺得奇怪,

  後來追問才知道原來上次他們去的時候把餐桌弄得很亂就撤了,

  所以這一次餐廳拒絕他們的再訪要求。

  小貼士10:

  看別人在做什麼

  與其去擔心自己在無意間給周遭添麻煩,

  只要多一分心思去模仿周圍的人怎麼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