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之上屋抽梯的故事

  上屋抽梯:故意給以方便。等敵人“上樓”,也就是進入已布好的“口袋”之後即可拆掉“梯子”,圍殲敵人。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上屋抽梯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遇毒,位不當也。

  註釋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當也②。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斷其援應,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給敵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綻***,以誘導敵人深入我方,乘機切斷他的後援和前應,最終陷他於死地。

  ②遇毒,位不當也:語出《易經·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震為雷,是既打雷,又閃電,威嚴得很。又離為陰卦,震為陽卦,是陰陽相濟,剛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並用,嚴明結合,故封名為“噬嗑”,意為咀嚼。本卦六三.《象》辭:“遇毒,位不當也。”本是說,搶臘肉中了毒***古人認為臘肉不新鮮,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為六三陰兌爻於陽位,是位不當。

  此計運用此理,是說敵入受我之唆,猶如貪食搶吃,只怪自己見利而受騙,才陷於了死地。

  【上屋抽梯典故】:

  秦朝滅亡之後,各路諸侯逐鹿中原。到後來,只有項羽和劉邦的勢力最為強大。其他諸侯,有的被消滅,有的急忙尋找靠山。趙王歇在鉅鹿之戰中,看到了項羽是個了不得的英雄,所以,心中十分佩服,在楚漢相爭時期,當然投靠了項羽。

  劉邦為了削弱項王的力量,命令韓信、張耳率兩萬精兵攻打趙王歇的勢力。趙王歇聽到訊息之後,呵呵一笑,心想,自己有項羽作靠山,又控制有二十萬人馬,何懼韓信、張耳。

  趙王歇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駐守井陘,準備迎敵。韓信、張耳的部隊也向井陘進發,他們在離井陘三十里外安營紮寨,兩軍對峙,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韓信分析了兩邊的兵力,敵軍人數比自己的多上十倍,硬拼攻城,恐怕不是對方的敵手,如果久拖不決,我軍經不起消耗,經過反覆思考,他定下了一條妙計。他召集將軍們在營中部署。命一將領率兩千精兵到山谷樹林隱蔽之處埋伏起來,等到我軍與趙軍開戰後,我軍佯敗逃跑,趙軍肯定傾巢出動,追擊我軍。這時,你們迅速殺入敵營,插上我軍的軍旗。他又命令張耳率軍一萬,在綿延河東岸,擺下背水一戰的陣式。自己親率八千人馬正面佯攻。

  第二天天剛亮,只聽見韓信營中的戰鼓隆隆,韓信親率大軍向井陘殺來:趙軍主帥陳餘,早有準備,立即下令出擊。兩軍殺得個昏天黑地。韓信早已部署好了,此時一聲令下,部隊立即佯裝敗退,並且故意遺留下大量的武器及軍用物資。陳餘見韓信敗,大笑道:“區區韓信,怎是我的對手?”他下令追擊,—定要全殲韓信的部隊。

  韓信帶著敗退的隊伍撤到綿延河邊,與張耳的部隊合為一股。韓信對士兵們進行動員:“前邊是滔滔河水,後面是幾十萬追擊的敵軍,我們已經沒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戰,擊潰追兵。”士兵們知道已無退路,個個奮勇爭先,要與趙軍拼個你死我活。

  韓信、張耳突然率部殺了回來,陳餘完全沒有料到,他的部隊認為以多勝少,勝利在握,鬥志已不很旺盛,加上韓信故意在路上遺留了大量軍用物資,士兵們你爭我奪,一片混亂。

  銳不可當的漢軍奮勇衝進敵陣,只殺得趙軍丟盔棄甲,一派狼藉。正是“兵敗如山倒”,陳餘下令馬上收兵回營,準備修整之後,再與漢軍作戰。當他們退到自己大營前面時,只見大營那邊飛過無數箭來,射向趙軍。陳餘在慌亂中,才注意到營中已插遍漢軍軍旗。趙軍驚魂未定,營中漢軍已經衝殺出,與韓信、張耳從兩邊夾擊趙軍。張耳—刀將陳餘斬幹馬下,趙王歇也被漢軍生擒,趙軍二十萬人馬全軍覆沒。

  【上屋抽梯解析】:

  什麼是唆?就是用利去引誘敵人。如果敵人不肯輕易上鉤,怎麼辦呢?本來,你不給敵人先開個方便之門,它怎麼會進你預先設下的口袋呢?開方便之門,就是事先給敵人安放一個梯子。既不能使它猜疑,也要能讓敵人清楚的看到梯子。只要敵人爬上了梯子,就不怕它不進己方事先設定的圈套。苻堅就是中了慕容垂、姚萇的上屋抽梯之計,輕易去攻打晉國,大敗於淝水。慕容垂、姚萇的勢力就迅速擴張起來了。

  【上屋抽梯按語】: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為之便,或猶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須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萇諸人慫秦苻堅侵晉,以乘機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