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一的複習的知識點分析

  高一學生學東西到高中的課程,而高一的課程和初中的在難度上有比較大的差異,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一語文必修一複習的知識點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必修一的複習的知識點

  第一單元——詩歌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說明:

  這個單元主要指導學生鑑賞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本單元有中國詩歌、外國詩歌,大都是廣為傳誦的名篇佳作。主題可以共用一個“情”字來概括:《沁園春長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對丁香姑娘的朦朧愛情,《再別康橋》中對母校的綿綿別情,《錯誤》中閨中思婦對“歸人”的怨情……情感“風景”可謂豐富多樣。教學時,用“情”這根線串起這些看似各不相關的詩歌“珍珠”,學生必收穫情感,啟迪思想。

  這個單元的鑑賞重點是情感與意象。情感與意象,既是指單元鑑賞重點,也可以說是詩歌鑑賞的主要方法,即:一方面要注意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詩中運用的意象。下面分別說說這兩個方面。

  如何體會詩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較含蓄甚至隱晦的詩歌如《雨巷》《斷章》等表達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從瞭解詩歌的創作背景、詩人的思想生平和詩中運用的表現手法三個方面入手。欣賞技巧是重要的,但須提醒學生要有意識地增加生活閱歷,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養,尤其要廣泛閱讀中外名詩,培養對詩的感受力和讀詩的趣味。所謂“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意象是詩歌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賞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審美主體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有形與無形的統一。具體教學中,要注意區分詩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又稱為實生活意象和象徵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或實生活意象,在《再別康橋》用得較多,如 “雲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輝”“夏蟲”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則為比喻性意象或象徵性意象,它們表達的詩人思想情感豐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預習要點:

  1、基礎知識***字音、字形、詞語***。

  2、按要求朗誦。

  3、詩歌的寫作背景和詩人的經歷。

  4、相關的文學常識。

  5、分析意象;發揮想像;感受真情;陶冶性情。

  6、背誦:《沁園春 長沙》,《雨巷》,《再別康橋》

  第二單元──古代記敘散文: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說明

  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瞭解中國文學發展簡況。

  能使用多種語文工具書,利用多種媒體,蒐集和處理資訊。

  學習這個單元要注意,不可拔苗助長地提升學習目標。從一定意義上說,讀懂、讀通仍是主要的教學任務,也就是說首先要掃清語言文字障礙,在此基礎上再把握文章主題或中心思想,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然後登堂入室,顧及其他目標。不能忽略基本訓練而一味地進行玄妙的“探究”,那是違背文言文教學規律的。

  二、預習要點:

  1.朗讀背誦;《荊軻刺秦王》

  附背誦部分:

  《荊軻刺秦王》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2.概括要點;

  3.提取精要;

  4.培養語感;。

  第三單元──現當代寫人記事散文: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說明

  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人記事的佳作。它們都是回憶性、紀念性的文章,大體上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寫悲慘、憂傷之事,表憤怒、悲悼之情,發深邃、邈遠之思***《記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寫偉人、名人之事,表讚美、頌揚之情,傳活潑、幽默之趣***《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些課文都包含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生哲理,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咀嚼,帶來廣闊的思維空間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也可以獲得豐富的語感和寫作的啟示。

  學習本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既要學習品人,又要學習品文。品評人物,要以性格、品質為關注點。例如梁實秋筆下的梁啟超顯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筆下的金嶽霖顯示出真率的性格。有時人物的性格是多種因素構成的,如劉和珍既是溫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評人物,不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還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則難於準確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則擅長此道,如巴金坦陳深藏的心跡,從“懺悔”入筆,寫出了一個大作家的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品評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時代因素,將對人物的分析,與對時代背景的分析相結合。如劉和珍身上具有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的執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獻身精神,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沒有的特點;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點或弱點,也體現歷史和時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記。

  品文,就是品賞文章***在這裡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語言藝術。以前語文課堂上習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冊第一單元裡學到的欣賞詩歌的方法也可靈活運用於本單元。本單元品文的內容大致包括:賞析寫人技巧,如刻畫人物的外貌,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賞析敘事技巧,如與人物相關的材料的詳略安排,敘述的先後次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還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辭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散文的語言藝術,也是學習這個單元要著重揣摩和賞析的。就像詩歌的語言是藝術化的語言一樣,散文的語言同樣是藝術化的語言,散文的語言與詩歌的語言相比,具有不同的藝術趣味,從一定意義上說,散文的語言離學生常用的書面語言更近,這是勝於詩歌的語言之處。本單元的練習多有語言題,主要是從欣賞的角度來學習這些語言的,其實不限於這些語言題,在學習每篇課文的時候,都可以品味課文中精彩的和關鍵的語句,還可以仿寫課文中的語句。有些課文作了評點示例,學生也試著評點課文,評點課文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賞析課文語言。

  二、預習要點:

  1.抓住細節;

  2.分析個性;

  3.體察傾向;

  4.品評亮點;

  5.圈點批註。

  6.背誦:《記念劉和珍君》第二、四節

  第四單元──中外新聞報告文學: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說明

  本單元屬於“溝通與應用”板塊,學習新聞和報告文學,所選的都是這兩類文體中的典範作品。這些作品強調真實性,及時準確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會資訊,從真實的生活出發,傳達出時代的精神。

  有兩篇現場短新聞,記者在現場,以眼睛為“攝像機”,以耳朵為“錄音機”,簡筆勾勒出清晰可視的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別了,“不列顛尼亞”》記錄了英國撤離香港,香港迴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它選取了英國撤離香港的一系列場景,並把它們放在歷史的背景中,使香港迴歸這一歷史事件有了一種歷史的縱深感;《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則打破客觀報道的傳統,直接講述記者自己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所見所感。

  報告文學《包身工》是中國報告文學史上劃時代的作品,作者以鐵的事實、精確的資料、精闢的分析和評論,把勞動強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隸一樣做工的女孩子們的遭遇公諸於世,憤怒控訴了帝國主義和買辦勢力的殘酷剝削和掠奪中國工人的罪行。

  通訊《飛向太空的航程》從“神舟5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的載人航天史。在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中,國人的喜悅和自豪顯得更加凝重。

  二、預習要點:

  1、學習新聞作品:弄清新聞結構、新聞事實、新聞背景、客觀敘述和主觀評價,學會提取資訊。

  2、學習報告文學:聯絡時代背景,把握作者傾向,鑑賞敘事技巧,學會關注社會。

  3、讀寫結合:評論新聞事實,思考社會問題。

  語文必修一複習要點整理

  1、讀準下列加點的字。

  沁***qìn***園春 百舸***gě***爭流 橘子jú 百舸 gě 悵寥廓***liáo******kuò*** 崢嶸***zhēng******róng***揮斥方遒***qiú***浪遏***è***飛舟 吝嗇***lìn******sè*** 嬉***xī***遊

  澄***chéng***清 召***zhào***喚 不馴***xùn*** 明澈***chè***灰燼***jìn*** 不屈不撓***náo*** 搖曳***yè*** 睫***jié***毛 瞳***tóng***孔 惆悵***chóu******chàng*** 輕蔑miè 嘲諷fěng

  給***jǐ***予 迂***yū***回 脊骨jǐ 不屈不撓náo 礦藏zàng 閃爍shuò 震顫chàn 戰慄lì 憎恨zēng 棲息qī 倔強jué 誕生dàn 炫耀xuàn

  沉湎miǎn 眷戀juàn 溺愛nì 抹煞shā 遨遊áo 翱翔áo

  磕絆bàn 汗流浹背jiā 感慨kǎi 企望qǐ 掙脫zhèng 愚昧mèi

  乾癟biě 召喚zhào 厭倦juàn 矇蔽méng 藐視miǎo 恪盡職守kè

  吮吸shǔn 欽佩qīn 教誨huì 斟酌zhēn 水泵bèng 雛形chú

  眺***tiào***望 撩***liāo***起 喧***xuān***響 座標軸***zhóu***

  絮絮***xù***叨***dāo***叨 迷惘***wǎng*** 炫***xuàn***耀 晨曦***xī***

  沉湎***miǎn*** 抹煞***shā*** 面面相覷***qù*** 溺***nì***愛

  粘***zhān***貼 怪癖***pǐ*** 摭***zhí***拾 祈禱***qí******dǎo***

  磕***kē***絆***bàn*** 顫***chàn***抖 冰雹***báo*** 夭***yāo***折

  碾***niǎn***成 引吭***háng***試啼 自艾***yì***自憐 乾癟***biě***

  藐***miǎo***視 刻薄***bó*** 齧噬***niè******shì*** 吮***shǔn***吸

  恪***kè***守 欽***qīn***佩 犄***jī***角 擂***léi***鼓

  纖***xiān***巧 瞠***chēng***目結舌 商榷***què*** 忐忑***tǎn******tè***

  雛***chú***形 斟酌***zhēn******zhuó*** 甄***zhēn***別 思忖***cǔn***

  妥帖***tiē*** 跋涉***bá shè*** 斑斕***lán*** 狹隘***ài***

  慰藉***jiè*** 麻痺***bì*** 戕害***qiāng*** 符籙***lù***

  時髦***máo*** 恢***huī***巨集 木直中***zhòng***繩 槁暴***pù***

  參省***xǐng***騏驥***qí jì*** 須臾***yú*** 跬***kuǐ***步

  舟楫***jí*** 鍥***qiè***而不捨 契***qì***約 強弩***nǔ***

  君子生***xìng***非異也鏤***lòu*** 句讀***dòu*** 官盛則近諛***yú***

  郯子***tán*** 老聃***dān*** 蟠***pán*** 以貽***yí***之

  萇弘***cháng hóng*** 熾***chì***熱 疑竇***dòu*** 諂***chǎn***媚

  焚膏繼晷***guǐ*** 熟稔***rěn*** 心無旁騖***wù*** 城垣***yuán***

  不遑***huáng*** 宅邸***dǐ*** 綺窗***qǐ*** 魂牽夢縈***yíng***

  酒闌燈灺***lán******xiè***餓殍***piǎo*** 艾蒿***hāo*** 嫋嫋***niǎo***

  搭訕***shàn*** 悠邈***miǎo*** 一飲一啜***chuò*** 田塍***chéng***

  濡染***rú*** 烙印***lào*** 匝數***zā*** 侘傺***chà******chì***

  鎩羽而歸***shā*** 恬淡***tián*** 締造***dì*** 謫居***zhé***

  低徊***huí*** 欷歔***xī******xū*** 發軔***rèn*** 方興未艾***ài***

  含辛茹苦***rú*** 翹首***qiáo*** 桑梓***zǐ*** 蕞爾***zuì***

  翰苑***hàn*** 別墅***shù*** 靜謐***mì*** 悲愴***chuàng***

  矯飾***jiǎo*** 遊泊***bó*** 遷徙***xǐ*** 戈壁***gē***

  按捺***nà*** 顛簸***bǒ*** 惶惑***huáng*** 豐子愷***kǎi***

  崔顥***hào*** 廿七***niàn*** 黏合***nián*** 煙垢***gòu*** 打夯***hāng***

  煮茗***míng*** 蟄***zhé***居閩粵***mǐn******yuè*** 豐腴***yú*** 赭***zhě***色

  烏桕***jiù***遠阜***fù*** 誑語***kuáng*** 驚駭***hài*** 霧靄***ǎi***

  噴薄***bó*** 陰霾***mái*** 攫來***jué*** 混沌***dùn***

  瘴氣***zhàng*** 剔***tī***透 粗獷***guǎng*** 奔放不羈***jī***

  千峰萬壑***hè*** 咆哮***páo******xiào*** 壬***rén***戌 舉酒屬***zhǔ***客

  窈窕***yǎo******tiǎo*** 馮***píng***虛御風 桂棹***zhào*** 扣舷***xián***

  釃***shī***酒 橫槊***shuò*** 匏***páo***尊 相與枕藉***jiè***

  嫠***lí***婦 愀***qiǎo***然 山川相繆***liáo*** 湍急***tuān***

  舳艫***zhú******lú*** 蜉蝣***fú******yóu*** 衽***rèn***席 攢蹙累積***cuán******cù***

  顥***hào***氣 引觴***shāng***滿酌 蜿蜒***wān******yán*** 迸發***bèng***

  僇***lù***人 施施***yí******yí***而行 無盡藏***zàng*** 漣漪***lián******yī***

  馴服***xùn*** 蓊鬱***wěng*** 憂悒***yì*** 追溯***sù***

  嗥叫***háo*** 毛骨悚然***sǒng*** 箕踞而遨***jī******jù***

  纖細xiān 忐忑tǎn tè 抉擇jué 奢侈chǐ 商榷què

  思忖cǔn 苟延殘喘chuǎn 墓冢zhǒng 骨骸hái  狹隘ài 跋涉bá

  沉溺nì 慰藉jiè 時髦 máo 什剎海shí chà 僻靜pì 菜圃pǔ

  黏合nián 逃遁dùn 惦念diàn 貧瘠jí 悲愴chuàng

  酒闌燈灺xiè 搭訕shàn 崎嶇qíqū 濡染rú 烙印lào 締造dì

  方興未艾ài 遷徙xǐ 撼動人心hàn

  按捺不住nà 顛簸bǒ 拋錨máo 煙垢gòu 倉皇huáng

  打夯hāng 涮shuàn 蟄居zhé 豐腴yú 綠林lù 驚駭hài

  震撼hàn 安謐mì 瘴氣zhàng 停滯zhì 驀地mò 醞釀yùn

  蓊鬱wěng 遊弋yì 徜徉cháng 愜意qiè 吞噬shì

  喧囂xiāo 一瞥piē 引擎qíng 殘羹gēng

  扳機bān 餓殍piǎo

  2、正確書寫下列字詞。

  沁園春 悵寥廓 崢嶸 遒勁 遏制 風華正茂 灰燼  搖曳  曙光 輕蔑 筆桿  瞳孔 撒遍  倔強 沉湎金碧輝煌 迷惘 炫耀 晨曦 眷念 急躁 惆悵 溺愛 翱翔 譬如  抹煞 矇蔽 恪守 齧噬 斟酌 甄別 商榷 思忖 妥帖 犄角 急噪 慈祥  摭拾  輕率  鞭笞   洋溢  涉獵 瑣碎

  面面相覷 乾癟 殘骸跋涉 閒暇 斑斕 狹隘 慰藉 麻痺 戕害 符籙 恢巨集 騏驥 須臾 跬步 鍥而不捨強弩 金石可鏤

  官盛則近諛 貽 真知灼見 出類拔萃 熾熱 疑竇 諂媚 焚膏繼晷 熟稔 心無旁騖 城垣 按部就班喧囂 寰宇 餚饌 神裔 宅邸

  綺窗 魂牽夢縈 酒闌燈灺 搭訕 悠邈 崎嶇 田塍 濡染 侘傺 鎩羽而歸 恬淡 締造 謫居 低徊 欷歔 根深蒂固 發軔

  方興未艾 含辛茹苦 翹首 蕞爾 翰苑 別墅 熠熠閃光 靜謐 貧瘠 悲愴 矯飾 遷徙 顛簸 崔顥 辜負 菜圃 煙垢 倉皇煮茗

  蟄居 豐腴 赭色 烏桕 誑語 驚駭 霧靄 陰霾 攫來 剔透 粗獷 奔放不羈 千峰萬壑 壬戌 棹

  扣舷嫋嫋 釃酒 橫槊 相與枕藉 嫠婦 愀然 引觴滿酌 施施而行 漣漪 憂悒 酢 追溯 嗥叫

  毛骨悚然 蜿蜒 餓殍 艾蒿 廢寢忘食 引吭試啼 鏽鈍  磕絆  孕育

  懊惱  淘汰  落寞 敷衍  怨天尤人 入不敷出 驅使  矇蔽

  廢墟  齧噬  鬼迷心竅 妄自菲薄 戰戰兢兢 完美無瑕  斑斕

  妥帖  邏輯  勾銷    執著  百無聊賴 不可或缺 忐忑不安

  瞠目結舌 苟延殘喘 四肢百骸 跋涉  豐盈   慰藉  麻痺

  恢巨集  望洋興嘆 名勝  蜻蜓  僻靜  喘氣  菜圃 逃遁

  惦念  海鷗  靜謐  貧瘠  悲愴  矯飾  烙印 一無所有 搭訕  褪色  融化  熔化  溶解  濡染  朦朧  締造  發軔  魂牽夢縈

  鎩羽而歸 寄人籬下 衣錦夜行 含辛茹苦 休慼相關 憔悴

  顛簸  惶惑  溫馨  焦躁不寧 索然無味 坍塌  證據

  榆樹  牲畜蟄居  明朗  豐腴 潤澤  肅殺 喧譁  恣意 逍遙

  曝背談天 直截了當 誑語   顫抖  霧靄  混沌  瀰漫 焦躁

  炫目 敦煌 迴光返照 山崖  慵懶  揮霍  漣漪   廝守

  深邃  湍急 嬉戲  蠕動  疲憊  內涵 無動於衷

  3、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漫江:滿江。 百舸:大船。 悵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緒。 揮斥方遒:強勁有力。

  激揚文字:激濁揚清,抨擊惡濁的,褒揚善良的。 糞土:名詞用作動詞,視……如糞土。 到中流擊水: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浪遏飛舟:阻止。 嬉遊:遊戲,玩耍。 不馴:不順服。 吝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當用不用。 依偎:親熱地靠著,緊挨著。

  惆悵:傷感、失意。 不屈不撓:不屈服。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囉嗦。 似水流年:像水一樣流逝的光陰。流年,光陰。

  炫耀:照耀;誇耀。 沉湎:沉溺。 摭拾:拾,揀。文中指襲用現成的詞語。 焦灼:非常著急。 自艾自憐:自己憐惜悔恨自己。

  怨天尤人:抱怨上天推及到他人。 入不敷出:收入不夠開支。 刻薄:***待人、說話***冷酷無情;過分地苛求。 落寞:寂寞;冷落。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鬼迷心竅:比喻受到迷惑。 妄自菲薄:毫無根據地看輕自己。指自輕自賤,自暴自棄,不求上進。

  恪盡職守:嚴格遵守自己的職責。 完美無瑕:完善、美好,沒有缺點。瑕,缺點。

  瞠目結舌:瞪大眼睛說不出話來。多形容吃驚或窘迫的樣子。瞠:瞪眼睛。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冥,深深地。

  苟延殘喘:勉強維持一線生命。也比喻其他事物勉強存在下去。苟延,勉強延續;殘喘,臨死前殘存的喘息。

  水落石出: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一如既往:完全跟從前一樣。既,已經。 跋涉:爬山趟水,形容長途奔波。 慰藉:安慰。

  戕害:傷害。 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舉一反三:比喻懂得一件事就可以類推出其他許多同類的事。

  鍥而不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安然無恙:很平安,沒有什麼疾病和事故。恙,病。 惠賜:敬詞,用於指別人贈送給自己的***物品***。 寰宇:寰球,天下。

  餚饌:豐盛的飯菜。 審慎:周密而謹慎。 魂牽夢縈:形容思念非常深切,達到夢中都在牽掛的地步。

  搭訕:為了跟人接近或打破尷尬局面而主動找話說。 悲歡離合:泛指人生的種種經歷、遭遇和感受。 侘傺:失意的樣子。

  鎩羽而歸:指失敗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來。鎩,摧殘、傷害。 悠邈:久遠。邈,遙遠。 寄人籬下:比喻依靠別人過活。

  功敗垂成: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含惋惜意***。 方興未艾:正在興起發展,一時不會終止。形容事物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

  蕞爾:形容小***多指地區***。 逃遁:逃跑,逃避。 熠熠:形容閃閃發光。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這個範圍;一概不能例外。

  靜謐:安靜。 奇詭:奇特,詭異。 貧瘠:***土地***薄,不肥沃。 悲愴:悲傷。 按捺:剋制,抑制。 惶恐:驚恐而疑惑。

  索然無味:形容呆板枯燥,毫無趣味。 粘合:貼上膠合,引申為聚合。 僻靜:地方偏僻、清靜。 悠然:形容悠閒舒坦的樣子。

  倉皇:倉促而慌張。見證:當場目睹可以作證的;指見證人或可作證據的物品。 面目全非:事物的樣子改變得很厲害***多含貶義***。

  虛無:有而若無,實而若虛。誑語:騙人的話。 憂悒:憂愁不安。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出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洋溢:***情緒、氣氛等***充分流露。

  驚世駭俗:因言行異於尋常而使人震驚。 安謐:安寧,安靜。 憤世嫉俗:對於不合理的社會和習俗表示憎惡。

  息息相通:說息息相關,呼吸相關聯,比喻關係密切。 愜意:滿意;稱心;舒服。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樣子。

  餓殍:餓死的人。 無動於衷:心裡一點不受感動,一點也不動心。

  3、文學常識

  1、詞: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於隋唐之際,大盛於宋,隨著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樂曲調的歌辭,在發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起初是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後來也稱作“樂府”“長短句”或“詩餘”。

  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某些詞牌的命名與創始之作的內容有關聯,但後人倚聲或依譜繼作,則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賦詞牌本意,也可以撇開詞牌本意自由發揮。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的區別,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

  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的多少來劃分的。58字以內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詞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其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鬆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於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2、說: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3、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是這次運動的倡導者,他們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持擯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

  4、“六藝”:一是指《易》、《書》、《詩》、《禮》、《樂》、《春秋》等六種儒家學說。二是指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另外,《詩經》中的“風”“雅”“頌”“賦”“比”“興”,文學上合稱“六義”。

  5、賦

  “賦”的名稱最早見於戰國後期荀況的《賦篇》,到漢代形成特定的體制。“賦”著力於鋪陳事物,較多地採用散文化的句式。賦體經歷了長期演變的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賦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究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

  6、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標誌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

  7、韓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韓愈在文中多次自稱“昌黎韓愈”,人們也稱他韓昌黎。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提倡三代兩漢散文,主張“文以載道”,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在文學形式上力主創新,對後世散文影響深遠。他的詩歌,題材廣泛,風格險怪,講究用奇字,造奇句,人們評為“以文為詩”。與孟郊、賈島等人自成一派,史稱“韓孟詩派”。詩文被門人輯為《昌黎先生集》。

  8、老舍: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以淪陷了的北平為題材的長篇《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稱號。話劇《龍鬚溝》《茶館》。

  10、郁達夫:名文,字達夫。郁達夫是著名的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說集《沉淪》。

  12、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在散文領域也有很高成就,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13、柳宗元:字子厚,世稱“柳河東”,也稱“柳柳州”。提倡“古文”創作。其散文以山水遊記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遊記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個人情懷融於自然風景的描繪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記》。梭羅:作家、思想家。他是19世紀超驗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瓦爾登湖》。奧爾多·利奧波德: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的先驅,《沙鄉年鑑》的作者。

  文言文部分***字詞句梳理***

  ***一***文言文字詞。

  1、通假字***例***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乾。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輮 以為輪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天賦,資質。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 舉酒屬客:通“囑”,勸酒。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 山川相繆:通“繚”。 僇,通“戮”,這裡是遭貶調的意思。

  趣,通“趨”,往。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 通 “智”, 智慧。

  2、古今異義***例***

  古今異義字 古義 今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廣博地學習 一般指學問廣博精深

  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 藏身 通常指託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者某事物

  金石可鏤 金屬製品 黃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用來……的 表結果的連詞

  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 一般的人 大眾

  古之學者必有師 求學的人,讀書人 有專門學問的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不一定 用不著,不需要

  吾從而師之 跟從並且 表結果、目的的連詞

  小學而大遺 小的方面要學習 學制的初級階段

  而未始知西山這怪特 古義 未嘗 今義 沒開始

  攢蹙累積 古義 重疊、積壓 今義 積累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 古義 這樣以後 今義 轉折連詞

  遊於是乎始 古義 從此,從這時 今義 遞進連詞

  醉則更相枕以臥 古義 更換交替 今義 更加

  到則披草而坐 古義 撥 今義 覆蓋在肩背上。

  頹然就醉 古義 接近 今義 就是

  然後知吾向之末始遊 古義 從前 今義 朝

  故為之文以志 古義 記 今義 志氣、志向

  是歲元和四年也 古義 代詞,這 今義 判斷動詞

  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凶、走狗。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製品,此代指金屬製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 今義:探究並領會。

  吾從而師之 古義:從,跟從;而,連詞。 今義:連詞。

  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很多人。

  攢蹙累積:古義 重疊、積壓 今義 積累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 古義 這樣以後 今義 轉折連詞

  遊於是乎始 :古義 從此,從這時 今義 遞進連詞

  3、一詞多義***例***

  1***絕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終止*** 以為妙絕 ***到了極點***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隔斷***

  佛印絕類彌勒 ***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橫渡***

  2***強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有力的弓***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強大***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有餘*** 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勉強***

  3***假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借***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憑藉***

  假有人焉,舉我言復於我,亦必疑其誑 ***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不真***

  4***望

  吾嘗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向遠處看***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盼望***

  先達德隆望尊 ***名望*** 適冬之望日前後 ***農曆每月十五***

  5***聞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聽見*** 博聞強志 ***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 ***聲譽、名聲***

  6***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 ***老師*** 吾從而師之 ***以……為師***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樂師;學習*** 猶且從師而問焉 ***老師***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老師***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從師***

  7***傳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流傳***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解釋經書的著作***

  8***從

  惑而不從師 ***跟隨***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介詞,自***

  9***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兼詞,於之*** 於其身業,則恥師焉 ***句末語氣詞***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句末語氣詞***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句末語氣詞***

  10***乎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介詞,相當於“於”,“在”;介詞,“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語氣詞,用於句末,表示反詰語氣。***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與“嗟”組成固定結構,表示感嘆。***

  聖人之所以為聖,……其皆出於此乎 ***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

  11***其

  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代詞,代指“中人”***

  聖人之所以為聖,……其皆出於此乎 ***句中語氣詞,表揣測***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代詞,他/他們***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代詞,代“書”***

  其可怪也歟***指示代詞,“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詞,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12***於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從;比***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叢***

  ……而恥學於師 ***向***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對於***

  師不必賢於弟子 ***比*** 不拘於時 ***被***

  其皆出於此乎 ***在***

  13***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句中起舒緩語氣作用,“啊”或不譯。***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於一般陳述句或語氣輕微的感嘆句句末,表示認定,“啊”。***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用於句末,與疑問代詞“何”呼應,表示反問,“呢”。***

  14***則

  於其身業,則恥師焉 ***連詞,錶轉折,“卻”。***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連詞,表條件與結果的關係,“就”。***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副詞,用在謂語前面,幫助表示判斷,“就是”。***

  15***所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用來……的***

  聖人之所以為聖 ***……的原因,“以”作“因”講。***

  16***者

  假舟楫者 ***……的人*** 此數者用兵之患業,而操皆冒行之 ***代詞,……的情況***

  子瑜者,亮兄謹也 ***表判斷***

  17***而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錶轉折***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表並列***

  鍥而舍之 ***表承接*** 知明而行無過矣***表並列***

  吾嘗終日而思矣***表修飾***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錶轉折***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登高而招***表承接***

  覺而起,起而歸 ***表順承,譯為“就”、“然後”***

  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表修飾,譯為“地”、“著”***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表因果,譯為“因而”、“所以”***

  18***故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所以*** 明知故犯 ***故意***

  溫故而知新 ***原來的東西***

  19***如

  縱一葦之所如 ***往***

  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好象***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比得上***

  如期完成 ***按照***

  20***屬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 ***通“囑”,勸酒***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囑咐***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隸屬***

  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親屬***

  舉匏樽以相屬 ***通“囑”,勸酒***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類***

  21***固

  固一世之雄也 ***本來***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險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使動,使……穩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頑固***

  22***適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享有***

  餘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到***

  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 ***女子出嫁***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丘 ***適合***

  適得君府書,明日來臨汝 ***剛剛,才***

  適大病,不能行 ***適逢***

  23***逝

  逝者如斯,而未嘗為也 ***流逝***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通“誓”,發誓***

  淑爾遠逝,往來翕忽 ***去,消失***

  時不利兮騅不逝 ***跑***

  24***曾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

  曾不知老之將近 ***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

  25***苟

  苟非吾之所有 ***假如***

  欲苟順私情 ***假如***

  26***雖

  雖一毫而莫取 ***即使***

  雖無絲竹管絃之盛 ***雖然***

  27***異

  始指異之 ***稱奇***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 ***獨特***

  28***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別***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29***為

  餘自為像人 ***成為***

  故為之文以志 [為***表目的***]

  30***乎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表反問語氣,譯為“嗎”、“呢”***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形容詞、副詞詞尾,譯為“的”、“地”***

  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用於句中,起調節音節的作用,不譯***

  4、詞類活用***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泳。***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名作狀***

  順流而東也 ***名作動***

  侶魚蝦而友麋鹿 ***意動***

  六、詞類活用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 輮,使動用法,用煣的工藝。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詞作動詞,用腳走。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吾從而師之 以……為師,意動用法。

  而恥學於師 以------為恥,意動用法。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低於,名詞作動詞。

  是故聖益聖,愚益愚 聖人 愚人 形容詞作名詞。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名作狀***向東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名作動***向東去

  侶魚蝦而友麋鹿 ***意動***與……為侶,與……為友

  舞幽壑之潛蛟, 泣孤舟之嫠婦 ***使動***使……舞,使……泣

  烏鵲南飛 ***名作狀***向南

  七、特殊句式

  判斷句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風吹日晒而乾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於***煣的工藝使它變成這樣的。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增長,但是遠處的人能看得見;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君子的天資同一般人沒有什麼差別,***只是***他們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授予業務知識、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固定句式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無以…” “沒有用來…的辦法”。 ***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聚細流,就不能成為江海。***

  定語後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任憑小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的江面上。

  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 有個吹洞簫的客人,按著節奏為歌聲伴奏。

  介詞結構後置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以他為師。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在鬥宿、牛宿之間徘徊。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

  賓語前置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不知道句讀,不能解決疑難問題,有的從師學習,有的不從師學習。

  何為其然也? 為什麼奏出這樣悲涼的聲音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他本是一時的豪傑,如今在哪裡呢?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如果從沒有變化的一方面去看,那麼事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還羨慕什麼呢?

  被動句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 六藝經傳都普遍的學習,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這不是曹操被周瑜圍困的地方嗎?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我以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別形態的,都有我的足跡。

  ***二***翻譯下列句子***例***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廣博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驗反省,就能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了。***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君子的天賦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們善於藉助客觀條件啊。***

  3、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我曾經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學習的收穫大。***

  4、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以不積累小步,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外;不匯聚細流,就沒有辦法成為江海。***

  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雕刻而不停止,金屬和石頭也能雕刻。***

  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是因為用心專一。***

  7、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的人。***

  8、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我學習的是道理,哪裡計較他生年比我早還是晚呢?***

  9、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因此,不論地位高貴還是地位低賤,不論年長還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10、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教育兒童的老師,教孩子們讀書,讓他們學會停頓斷句的,並非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的老師。***

  1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斷句停頓不理解,向老師學習,疑惑不能解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地方學習,而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是明白事理的。***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業各有專門研究,如此罷了。***

  13、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何況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

  14、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寄託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15、 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蕭聲嗚咽,像含怨,像

  懷戀,像抽泣,像低訴。餘音悠長,像細長的絲縷延綿不斷。***

  16、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如果從沒有變化的一方面

  去看,那麼事物和我們都是無窮無盡的,還羨慕什麼呢?***

  17、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森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每日帶著隨從登上高山,進入密林,走進彎彎曲曲的溪流,凡是有幽美的泉水和怪形岩石的地方,不論多麼遠,沒有我們不到的。***

  18、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我以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別形態的,

  都有我的足跡。***

  19、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戰船連線千里,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著長矛吟詩,本是一時的豪傑,如今在哪裡呢?***

  20、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的東西,雖說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高中語文的複習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