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孟子知識點總結

  孟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繼承人和發揚者。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政治、倫理及教育三大焦點。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為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仁,並以仁德作為孟子王道的核心。孟子仁德又以民本思想為中l心,民本的宗旨為“民責君輕”。足見孟子的王道思想相當具有時代的進步性。

  孔于思想體系的核l心同樣是仁,並且是以仁禮並列為軸l心,孟子則以仁義並列為主體。

  孟子的政治思想繼承了孔子政治思想的特徵,即道德政治,其實質即為強調王道為仁政德治,即孔子所說的“為政以德”。

  在閱讀時要重點注意以下兩點:

  一、縝密純熟的論辯技巧

  這正是《孟子》千百年來一直具有無窮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遊說諸侯,進行政治活動,宣傳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張,是孟子一生的主要活動內容。孟子長於雄辯,在論辯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體生動的形象表現出來,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孟子常用一個個簡單的比喻,表現出自己明確而深刻的思想主張。

  二、氣勢浩然的文風

  氣勢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風格特徵。這種風格,源於孟子人格修養的力量,孟子內在精神修養上的浩然氣概,是《孟子》氣勢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時,《孟子》大量使用排比、疊句等修辭手法,來加強文章的氣勢,使文章氣勢磅礴,讀來給人一種波瀾壯闊之感。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前2******,名軻,戰國時期鄒***今山東鄒縣***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和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有《孟子》一書。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並稱為“孔孟”。

  內容精要

  《孟子》是儒家經典著作,全書共七篇。孟子的思想學說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尤其對宋明理學影響更巨,宋代以後常把孔子思想與孟子思想並稱為“孔孟之道”。

  “仁政”思想:孟子仁政主張行“王道”,施“仁政”。何謂仁政?他說:“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則為“仁政。”***《孟子·公孫丑》***即強調君善政才能仁。他反對春秋五霸,他強調“義戰”,並說“春秋無義戰”,***《孟子·盡心下》***並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主張仁政王道“仁者無敵”。這些觀點無疑都是有益的。

  孟子的王道仁政還包括“民貴君輕”思想,即重人民,強調民主,他說“人皆可以為堯舜”,還說“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國人百姓皆日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並且還有“禪讓”的進步主張***即舉賢為君***。孟子的仁政從孔子的“親親”發展為“祥讓”,甚至大膽提出君主也可舉賢,大膽地向以血統關係世襲的君主世襲制提出了挑戰。

  “性善”道德觀:孟子的性善論是孟子倫理道德的核l心,是建立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的。包括仁義禮智四性,性善是孟子仁論的基礎。

  孟子認為性善是與生俱來的,如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即比喻人性是一種本能,這有它的合理核心。但認為人的性情是“本善論”又未免失之於絕對化。荀子的性惡論恰與孟子相反,認為人性本惡,如曰:“人之性善,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孟子也看到了人性是比較複雜的,如他說:“有性善有性不善”,但他堅信,人性是可以恢復其本來面目——“善”的。他說:“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滕文公上》***就是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善人。

  “仁義”倫理觀:孟子繼承孔子的“仁”,在“仁”的基礎上提出仁義並重,並把仁與義禮智相聯絡,建成一個以仁為綱,義、禮、智為目的“仁義學”思想體系,提出“居仁、立禮、由義”,他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術,哀哉!”又日:“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天下也”。即言,仁是人的良心,義是人的正道,以及“仁”包括孝敬在內。孟子還提出為了義,甚至可以捨生取義。如《孟子·告子》日:“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即是。孟子的仁對孔子的仁是有突破的,孟子仁義並重,並且認為任何人都應該行仁道,大膽地提出:“暴君可誅”,告誡人們:“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成為反映中華民族氣質的千古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