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調研文章

  黨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線,也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根本工作路線。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黨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我們黨的生命線,也是黨員幹部自警自勵的“廉潔線”、執政為民的“事業線”、立身做人的“人生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築牢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的思想底線,建立和完善群眾工作體制機制,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加快新建設程序的必然選擇。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局深入村,採取入戶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就群眾所思所盼所求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村基本情況

  村位於鎮東部,由原來的村、村、村合併而成,是我縣唯一的省級旅遊名村。村域國土面積38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小組,830戶,2780人***黨員82名***,其中2個村民小組分佈在鴉來省道沿線,4個村民小組位於半高山以上。全村耕地面積3570畝,山林面積39000畝,平均海拔950米。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茶葉***3700畝***、蔬菜***1800畝***、旅遊附屬產業及打工經濟,2012年人均純收入為4100元,2013年人均純收入為4700元。村域內有3家茶廠、1家加油站、1家汽站、1家幼兒園、1家爐具加工廠、10餘家農家樂、80多家門面店鋪、1塊1400畝的集體山林,個體工商經濟比較發達。村中心地帶有4條街道、一個移民安置小區,“穿衣戴帽”後的古民居特色明顯。該村2004年被確定為全縣整村推進扶貧工作重點村,通過產業扶貧、專案扶貧、科技扶貧等,經濟社會得到較好發展。村近幾年一直是省民委的“三萬活動”聯絡村,近四年一直沒有安排縣直單位專門聯絡和幫扶。

  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在1月26日入村座談的基礎上,3月3日至4日,我局組織10人工作專班深入村,與4名村幹部一道入戶走訪180個農戶,召開屋場會議15次,發放問卷調查表400份,群眾覆蓋面達到85%。歸納整理老百姓的呼聲,集中反映出以下方面的問題。

  ㈠農民增收制約因素多

  一是勞動主體瘦弱、科技推廣缺乏。伴隨外出務工的滾滾洪流,村同其他地方一樣,留守農村的基本上以“386159”隊伍為主,以地生財的骨幹力量嚴重不足。縣鎮兩級送科技下鄉未能網路該村,村辦科技培訓班幾乎為零,科學種田、科技增收成為老百姓的殷切期盼。入戶走訪時光碟搶手足以證明。

  二是產業致富功能萎縮、扶持政策入戶艱難。茶葉、旅遊服務是該村“平原地區”的主導產業,受制於諸多客觀原因,產業增收效應並不明顯。因土質較差、季節較晚、價格較低,茶葉在該村的增收功能大打折扣,畝平2000元與茶農的預期差距太大,與縣內其他地方畝平5000元的現實落差太大。作為我縣唯一的省級旅遊名村,受旅遊路線與重點轉移的影響,有名無人讓旅遊服務功能萎縮。民族大酒店已多年關門閉戶,10餘家農家樂僅有2家在苦苦支撐,古鬆酒樓40人的接待能力,年純收入不到4萬元。走訪調查中瞭解到,部分農戶因人多地少想“靠山吃山”來養羊,改水田為堰塘來養魚,規模發展來養豬,但苦於政策、技術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夢想遲遲不能變為現實。

  三是就地打工收入低、土地流轉障礙多。村內有3家茶廠、80餘家門店,按說應該能夠吸納一批人就地打工,囿於技術壁壘、人情關係,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帶貧幫弱的機制很難形成。同時,因為意識、規模、效益等方面的障礙,土地流轉在該村沒能開啟局面,集約經營、共同致富仍然只是“空中願景”。

  ㈡民生難題解決辦法少

  一是道路投建管養難。該村98%的農戶通了公路,但公路硬化、公路保養、公路維修卻是廣大老百姓無法消除的“心病”。一方面,老百姓切盼公路硬化。比如至百年關1.5公里、邵家淌至板橋灣1.9公里、月山至韋家屋場4.2公里3條公路,事關400多戶群眾的通行問題,群眾集中呼求硬化,但指標爭取落實難、配套資金籌集難,這一問題成為群眾反覆提的“老大難”。另一方面,老百姓更盼公路暢通。該村有4個組散佈在山上,絕大多數到戶公路等級太低,一遇洪水就不得不面對塌方、沖毀的困擾。誰來投錢、誰來管理、誰來維護的體制問題亟待研究。

  二是水利興利除害難。該村一二組近200戶反映飲水困難,事實上主管道已鋪到,管網、水錶也由群眾自己掏錢安裝到戶,但自從供水除錯後就再沒有吃上自來水。癥結在於主管管徑太細、水的壓力太小,工程施工挖斷主管、無人組織維修,上游個別農戶故意刁難、“切斷”供水管道。同時,“平原地區”村民反映有、3處天坑沒有疏通,500多畝良田在漲水季節面臨淹沒之虞。這樣的問題僅靠老百姓自己是無法解決的。

  三是供電電壓穩定難。該村三組村民***片***普遍反映電壓過低,垛草機、粉碎機等農用電器不能正常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跳閘,或將電路燒壞,甚至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電視機、電風扇等小功率電器也不能正常運轉,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四是農戶建房獲批難。部分村民房屋建設年代已久,屋柃、窗櫺等已經腐爛,牆體大面積剝落,有的是天上下大雨屋內下小雨,更有甚者還是用木頭輔助支撐牆體,在這樣的房屋裡連睡上踏實覺都是一種奢求。該村有10多戶危房急需獲批新建或改造,劉為海、馮正貴、張仁陽等農民反映已申請3年都沒有得到允許。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老百姓反映沒有換髮林權證、辦理房產證不知所以、農村低保政策落實不公平等問題。

  ㈢黨員幹部工作作風浮

  走訪調查中群眾普遍反映見各級幹部太難,召開群眾會議太少,惠農政策和建設工程讓群眾知道的太少,實際上是對幹部作風有意見。有些老實自覺的老百姓因為不願對上“找茬子”、不想給黨委政府“添麻煩”,說“我們都已好多年沒看見幹部了”。有的老百姓說“除要我們去投票選舉外,就沒有通知我們參加過群眾會”。有的老百姓說“黨的政策沒得話說,就是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怎麼落實的,開小車的還吃低保,一家殘疾的又沒得”。有的老百姓說“有些工程質量太不象話了,一堆沙摻一包水泥,打的氹麻雀子都趕不得水”。更有極端的還專門製作了一幅對聯,左聯“青山黑槽在白坪”,右聯“凶山惡水坑百姓”,橫批“易守難攻”。

  ㈣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缺

  在走訪座談和徵求意見的過程中,工作專班問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是什麼,他們說“我們除了看電視,就是打牌。我們還是蠻想跳個舞,村裡又沒得場子,農忙之餘我們也想鍛鍊身體,就是沒得器材”。工作專班問群眾喜不喜歡看戲,他們說“哪個不願意看戲,沒得來演的啥,要是有人來演,我們還可以表演幾個節目呢!”這說明在解決溫飽問題後,農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也說明農村文化建設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並加大投入、強化組織予以逐步解決。

  三、解決相關問題的對策建議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著眼群眾最關注、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切實為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我們除宣傳政策、解釋疑惑、疏解情緒外,也作出了力所能及的承諾。

  ㈠密切聯絡群眾,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維護群眾根本利益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絡群眾,最大的執政危險是脫離人民群眾。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只有密切聯絡群眾,我們才能所向披靡;離開了群眾,我們將會一事無成。群眾滿意度是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是衡量黨性強弱、作風好壞的“試金石”,是判斷黨群幹群關係融洽與否的“風向標”。要時刻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追求。多聽聽群眾怎麼說,多問問群眾怎麼看,多請教群眾怎麼幹,力求獲得平時難以聽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況,真正抓住制約發展的“結”,群眾鬧心的“難”,基層工作的“憂”,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㈡注重作風建設,真查真轉真改,提高黨員服務群眾本領

  加強理論學習教育,首先從理論上弄清問題的根源,從思想上找到問題的癥結,從行動上聚集轉變作風的***。要牢牢把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正確方向,將有關原則、要求、目標根植於心。要走到田間地頭,走進農家小院,走向基層一線,面對面與群眾進行感情和思想交流,直接聽取群眾意見,而且要真聽意見、聽真意見。要自覺對照“四面鏡子”,對照好乾部“五條標準”,深刻剖析和反省自身問題,深挖思想根源,以“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精神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真正出出汗、排排毒。“真查”要用“真轉、真改”來落實,要緊抓解決問題不放鬆,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即知即改、立改立行,做到梳理分解到位、研究迴應到位、解決落實到位、建章立制到位。

  ㈢拿出實招新招,解決實際問題,以最大的成效取信於民

  根據收集整理的情況反映,我們將採取與鎮黨委政府溝通、向相關縣直部門爭取、與本職工作對接、與“村兩委”配合的辦法,做能做的事,解能解的難,盡到幫扶單位應盡的職責,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

  1.幫找致富之路。一是組織農業科技培訓。根據村農業發展情況,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專門培訓,對茶葉和蔬菜的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知識等進行專業輔導,引導村民科學種田。二是協調落實政策。堅持從實際出發,引導群眾根據自願、有償、依法的原則流轉山林、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擴大經濟效益。三是銜接外出務工。及時收集有關招工資訊,及時傳遞給廣大群眾,幫助他們尋找合適的打工就業門路,為他們搭建更好的增收平臺。

  2.幫解民生之憂。一是銜接交通、電力部門,如實、全面反映情況,幫助爭取指標,儘快啟動相關公路沙化、硬化和農村電網改造專案,促使重點民生關切實現初步改觀。二是雙管齊下解決飲水難題。一方面積極爭取水利部門給予水管支援,更換主線水管,增大有效管徑。另一方面,指導建立村民用水管理協會,實行村民自治,強化自我管理,讓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三是指導“村兩委”用足用活農田水利建設、一事一議政策,分步疏浚溝渠、疏通天坑,建好“當家田”,提升土地種植效益。

  3.幫補文化之缺。一是配送音響、健身器材等文化體育設施,幫助該村建好村文化體育廣場,讓老百姓開展活動有場所。二是從書籍更新、增量,制度完善、管用,管理有人、有法等方面著力,扶持該村建好農家書屋,讓老百姓讀書學習有陣地。三是堅持送戲、送科技到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融入其中,武裝群眾、教育群眾,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社會主義思想陣地。四是到該村組織開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南曲社群傳承,培養優秀傳承人,活躍當地文化生活。

  篇2

  按照鎮黨委關於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4月28日至30日,鎮黨委書記同志帶領聯絡片副鎮長同志、駐村幹部同志、經濟辦主任同志等深入到村進行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工作的基本情況

  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深入推進“萬家行動”,通過深入農戶家中與群眾交心談心、實地察看、與村社幹部座談交流等方式進行調研。

  ***一***實地調研村

  4月28日下午,調研組到實地調研,村轄12個社,幅員面積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有388戶、1181人,其中:農業人口1170人***男586人、女584人***,勞動力702人,外出務工446人。耕地1128畝,其中:水田473畝,旱地655畝,退耕還林138畝,2016年底全村共養豬644頭,牛89頭,家禽3300只。該村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去年引進業主發展速豐林栽植500餘畝。

  書記仔細聽取了村支部書記侯平彙報後,希望村委會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44名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一是要帶頭推廣適用科技,帶領群眾增收致富;二是要帶頭從事公益事業,帶領群眾改變生產生活環境。對於不通路的社要想方法、投工投勞,改善交通基礎設施,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

  ***二***深入農戶家中訪貧問苦

  4月29日下午,以鎮黨委書記同志為首的調研組深入到貧困戶家中訪貧問苦,並詳細瞭解該貧困戶的家庭成員、糧食生產、經濟收成等基本情況,仔細記錄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認真填寫民情聯絡卡,以便及時掌握民情動態,讓群眾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特別是該村6社鮮開川,現年61歲,因家庭貧窮50歲才與外鄉離異婦女結婚,於2001年生育一男孩取名鮮周,但災難再次降臨這個貧困家庭,鮮周患病確診腦癱,12歲的鮮周不能說話,更不能行走,完全不能獨立活動,吃飯靠喂,行走靠抱,常年需藥物治療,談起現狀,鮮開川悲痛萬分,哭著介紹了生活狀況,見此,鎮黨委書記同志一行幹部給該家庭捐資慰問資金1000元,後又認真聽取他對發展當地經濟的意見和建議。

  ***三***召開座談會,認真聽取基層意見

  4月29日下午,在村4社召開了由村兩委人員參加的座談會。會上,首先說明了來意和目的,重點想了解該村基本情況、群眾脫貧致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調研組詳細聽取了情況彙報,充分了解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活的期盼和解決問題的訴求,感受很深。針對彙報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及實地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幫助村兩委認真進行梳理和分析,積極建言獻策。希望村幹部為了老百姓生活的改善,儘管條件艱苦,也要樹立信心,哪怕付出十分的努力,只有一分收穫,也要造福一方百姓。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通過三天走訪農戶實地瞭解、聽取村班子的彙報,目前該村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

  1、貧困程度比較深,因殘因病致貧情況較嚴重。其貧困原因主要是自然性貧困,自然環境較差,有二個旱山社;其次在我們走訪的貧困戶中家中有殘疾人或者病人較多,農民收入本來就少,生病無錢醫治,導致家庭貧困,因殘因病致貧的家庭佔到60%。

  2、產業發展後勁不足,支柱產業不突出。大部分農戶的生產只能自給自足。近幾年雖種植了速豐林,但種植養殖大戶較少,沒有形成規模,農民致富難。

  3、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兒童生活狀況令人擔憂。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現象越來越普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經濟條件,但還不能給予相應的生產、生活保障。目前絕大部分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還是依靠自己的勞動所得,收入低,生活相當困難。而且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有些留守老人還要承擔起照顧其孫子的責任,使老人覺得教育小孩力不從心,生活壓力和精神負擔較重。

  4、基礎設施薄弱,生活環境亟待改善。一是村飲水管網自給自足,供水能力嚴重不足,造成一些群眾蓄飲水困難,嚴重影響了群眾生產生活;二是道路交通依然是制約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3個社道沒硬化,晴通雨阻,坑凹不平,直接制約了畜牧業產業發展,當地產業難以發展壯大。

  三、對策建議

  針對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基礎設施差、支柱產業不突出的現狀,結合當地發展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1、要進一步吃透村情,理清發展思路。村兩委一是要吃透民情。對群眾的基本情況瞭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數,要充分認識構溪河的優勢和潛力;二是要吃透上情。結合當地實際和群眾的迫切需求,結合中央、省、市、鎮的扶持政策,理清思路、科學地制定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

  2、要精心謀劃,做好專案的前期準備工作。要根據輕重緩急,認真梳理專案,對於成熟、急需解決的困難形成一套完整的規劃,及時向相關部門申報專案,才能為人民群眾辦實事。

  3、要注重科技興農,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的核心問題是增加收入,村耕地少,農業資金投入不足,要想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必須依靠科技興農。為此要加強宣傳,切實做好科技推廣和運用,引進適合本地的產業發展,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4、要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切實做好扶貧工作。加大扶貧力度,對扶貧工作分類指導,對於情況較好的要加大培育力度,促其成為種植養殖大戶,形成規模化經營,以典型示範戶帶動周邊農戶的發展;對於處於中間水平的要通過扶貧讓農民自己有能力擴大再生產,真正富裕起來,而對於特困戶要全覆蓋納入低保,以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和溫飽問題,要保證學生不失學。

  5、要加強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示範帶頭作用。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帶領群眾的優勢,大力發展生產,不斷提高收入。要努力提高農村黨員幹部的素質,起好示範帶頭作用,依靠科技,成為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能手。

  通過深入村社,深入群眾,拉近了我們和群眾的距離,體察了群眾所思、所需、所盼、所憂,也使我們看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我們將以此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切入點,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實現“五個”而竭力工作。

  篇3

  按照《關於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長組明電〔20**〕38號***要求,我縣對照調研提綱,採取個別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就我縣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方面的情況和如何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了深入細緻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方面的情況

  群眾觀點是我們黨最基本的政治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我縣牢牢把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把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群眾路線貫穿於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全過程,堅持做決策以群眾意見為依據、謀發展以群眾需求為根本、評政績以群眾滿意度為標尺,實現了群眾意願基本滿足、群眾利益基本維護、群眾評價基本滿意。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報告範文節選!

  一是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我縣始終秉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原則,始終站在群眾立場,做決策、定政策時徵求群眾意願,廉潔從政、務實為民上接受群眾監督,讓人民群眾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如2008年,我縣就如何開展“北方水城、中國沁州”建設開展了“聚民意、集民智”的徵求群眾意見活動,面向基層、面向社會廣泛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寶貴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制定出了“以水為魂,打造北方水城;以土為根,建設生態園區;以工為重,建立新型工業;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四以”發展戰略。

  沁縣近年來水城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充分證明,這個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基礎上制定出的發展戰略,切實把握住了沁縣當時經濟社會發展命脈,是完全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又如,沁縣近年來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主動將黨的工作、各項活動和所取成效置於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推行黨務政務公開,權力執行公開,堅決陽光施政。在縣委開展了縣委權力公開透明執行工作,在鄉鎮推廣了文建明工作法,在黨支部推行了“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讓人民群眾全面瞭解、正確評判、積極參與黨和政府的工作,提高了黨政工作的效率和群眾滿意度。

  二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發展為了群眾,為了群眾發展”。我縣將“為人民謀利益”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在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同時切實關心群眾生活,不斷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近年來,為了實現“十二五”農民收入翻番目標,我縣在廣泛調查、深入研究的前提下,在農村大力推廣實施以“設施蔬菜、沁州黃、核桃經濟林”三大產業為主的特色農業種植,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同時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年、專案建設年等活動,全力引進、大力實施促農增收專案建設,形成了以鬆村農業園區為典型的農業園區經濟發展模式。

  尤其是從20**年以來開展了領導幹部下鄉住村包村增收活動,動員全縣縣直單位黨員領導幹部轉變作風、深入基層,進農村、進社群、進企業、進學校,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幫貧助困、扶持產業、推進基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活動,為基層群眾辦了大量實事好事,有效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維護了群眾利益,提升了黨政工作與群眾意願的契合度。為了切實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貼身利益,我縣在各級黨政機關推廣實施了人民群眾來訪接待制度,縣委政府主要領導更是堅持每週二接訪,暢通了人民群眾的來訪渠道,明白了群眾所需所盼所憂,瞭解了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評價、意見和建議。

  三是提高黨員服務群眾本領。群眾對黨的工作滿意不滿意,能否貫徹執行好黨在群眾工作方面的部署舉措是關鍵,因而提高黨員服務群眾本領是重要環節。近年來,我縣採取多項措施來提升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

  一是重視學習培訓。多次組織黨員領導幹部“一把手”通過集中學習、外出參觀的方式提升能力素質。2009年冬季,縣委組織全縣鄉鎮縣直單位“一把手”在省委黨校集體封閉學習一週;2010年春,組織全縣涉農單位部門、農業龍頭企業、農民致富帶頭人赴山東青島、壽光等地參觀學習;2011年冬,農村兩委換屆後,對全縣農村兩委主幹分期分批進行了集中培訓;2012年冬又組織講師團深入全縣各黨委進行了黨的精神專題培訓,這些教育培訓工程的實施大大提高了黨員幹部的群眾工作本領和工作效率。

  二是重視民主評議帶動。以黨支部為單位,每半年召開一次黨員、幹部述職報告會,對自身半年來在聯絡群眾、深入群眾、服務群眾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積累的經驗在大會上作出報告,接受上級領導、同級黨員和基層群眾的點評、評議,聽取寶貴意見,學習先進經驗,改進自身不足。

  三是重視一線鍛鍊。注重對黨員在面對面做群眾工作,實打實解決群眾難題方面的能力鍛鍊,在這方面,我縣堅決加大對幹部下鄉住村活動的督查力度,督促黨員幹部常下基層、常訪民情、常解民憂,讓幹部在真刀真槍地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中提高服務群眾工作的本領。

  我縣貫徹執行群眾路線方面雖然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進的問題:

  一是部分群眾不理解。存在部分群眾觀念陳舊、信訪不信法,抱有“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僥倖心理,容易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蠱惑,採取過激行為反映利益訴求,導致群體性上訪事件的發生,造成黨的方針政策難以及時、全面地貫徹執行,帶來發展滯後、緩慢、不科學等後果。

  二是一些幹部不優秀。部分幹部群眾觀念淡薄、宗旨意識不高、工作作風不實,不願做群眾工作,或者思想理論水平不高、能力欠缺、本領不大,做不好群眾工作,導致基層黨組織、黨員幹部與群眾聯絡不密切,不能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進而導致組織和幹部公信力的下降。

  三是整體制度不健全。雖然在聯絡群眾制度、信訪接待制度方面作出了探索,取得了實效,但銜接合理、配套齊全的制度體系還未形成,主要缺乏對幹部做好群眾工作的激勵考核機制和在處理群眾問題方面部門之間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導致全縣整體推進群眾工作的合力還未完全形成。

  二、黨員幹部群眾調研中提出的意見建議

  調研中,黨員群眾提出了不少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合理意見和寶貴建議,經梳理總結,有以下幾條:

  ***一***關於活動的目標、原則

  1.以活動的開展為契機,解決各方面突出問題,促進中心任務落實。多數人認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目標還是要見到實效,讓幹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要達到密切聯絡服務群眾,推動中心任務完成,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弘揚求真務實作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好群眾貼身利益的目標。活動要堅持與工作實際、與群眾利益、與轉變幹部工作作風結合緊密,不達目標、不見實效不罷休的原則。

  2.強化教育,重視實踐,推進活動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教育內容重點圍繞提高黨員幹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能力進行,要將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作為重要教育內容,採取理論教育與實踐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將實踐載體設定與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相結合,讓黨員幹部在為民排憂解難辦實事中錘鍊務實、清廉的工作作風。理論教育就是要讓幹部在思想上樹立起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理念,樹立起“服務群眾、聯絡群眾、幫助群眾即政績”的正確觀念。

  ***二***關於如何既體現從嚴要求,又確保不出偏差

  1.提高幹部自我提高、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能力。真正利用好“開好民主生活會”這個黨的優良傳統和制勝法寶,利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把利器,要求黨員以“吾日三醒吾己”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對照黨章要求,對比典型人物,及時發現和更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及經常會犯的小錯;以“不怕惹人”、“不恥下問”的心態來督促自己,主動找人談心交流,既指出他人不足,又請教自身缺點,實現真誠交心、共同進步。

  2.綜合推進,強化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在思想上教育,在行動上引導,在措施上激勵。一是抓好廉政警示教育,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開展,讓黨員幹部思想得到觸動。二是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如開展領導幹部集體走基層、搞調研等活動,外出學習不去發達地區、而去窮鄉僻壤,不走康莊大道、專走羊腸小道,讓領導幹部體驗基層、感受基層,增強基層閱歷。三是加強考核評議。注重聽取單位同事、服務物件、基層群眾的評價意見。

  ***三***關於活動的組織方式

  1.選好載體。將中心工作的熱點、難點、關鍵點作為活動載體,以黨員幹部解決實際問題的成效來衡量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成效,同時將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列入黨員幹部年度考核細則中。

  2.抓好調研。在活動開展前,要組成專門調研組對不同部門、不同層次領導幹部和黨員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方面主要做法、基本情況分類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找出存在問題和不足之處,瞭解不同型別黨員對群眾路線教育的需求,進而有針對性地作出部署。活動不一定非要同時啟動,要在做好摸底調研、全盤考慮、統籌部署的基礎上展開,沒有合理的實施方案,就堅決不進行,要做就做到最好,絕不打無準備之仗。

  3.搞好互動。一是制定活動載體時徵求群眾意見,瞭解群眾心中的幹部形象、群眾最需要幹部如何為人民服務、在哪些方面服務。二是黨員幹部向聯絡點或本單位群眾代表會議作述職報告,尤其是在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方面的工作情況,主動接受群眾評議,聽取群眾意見。三是適當增加現場辦公和公開處理事件次數,將處理過程向幹部和群眾公開,增強群眾大局觀念和發展意識,避免出現無理上訪、影響發展的現象發生。

  三、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意見建議

  綜合調研中徵求到的意見建議,結合我縣以往開展各項主題實踐活動的經驗做法,現就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如下幾點建議:

  黨的群眾路線調研報告範文預設分類  一是指導思想要明確。指導思想關係根本,指導思想正確,就能有力地推進活動見實效,要在指導思想上貫徹落實黨的精神,讓各級黨組織、黨員幹部認清形勢,明確中心,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真正將活動開展擺上重要位置。

  二是目標制定要合理。要結合實際,將活動目標制定與促進中心任務、解決實際問題、轉變幹部作風相結合,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基層黨組織可根據各自實際,加入自己的活動目標,讓活動真正融入自身工作實際,將活動效應發揮到關鍵處。

  三是階段設定要科學。做到各階段主題突出、任務明確、時間合理,讓活動開展紮實、穩步、深入、有成效。建議“鞏固成果、總結工作、完善制度”的“回頭看”階段放長時限,讓基層黨組織切實建立起務實管用的制度。

  四是推進方法要有效。堅持實行分類指導,讓活動更靈活、更有效益;堅持典型引路,讓各黨組織開展活動有目標,少走彎路;堅持督查促進,讓各級黨組織始終緊繃神經、高度重視。建議督查指導組加入群眾代表,確保活動符合群眾需求和期望。

  五是載體設定要準確。載體是活動取得實際成效的媒介,其作用是將教育活動與工作實際有機結合,讓教育活動發揮其促進中心任務落實、解決突出問題的作用,因而可以將中心任務落實過程中的關鍵點、熱點、難點問題作為載體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