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詩人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書畫家。初名黻,字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家、書畫理論家,鑑定家、收藏家。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米芾,古代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山西太原。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又精於模仿秀***精於鑑別***,能把前人的書法模仿的以假亂真程度。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而米芾有這麼大的成就並不是從小家庭貧寒努力學習的結果。恰恰相反,他出身在書香門第、仕宦之家,米芾的爺爺的爺爺米信當初就是北宋的有功之臣,到他父親米光輔那一代做官至“左武衛”,母親閻氏也是跟皇后關係不錯。

  說到這兒,我有幾句話要插這兒。我大致查了一下從古到今的文化名人,不管他們從事書也好,畫也好,說也好,唱也罷等等,不管他們藝術風格多麼的不同,但他們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那就是:出身很好或者家族富庶。

  小時候學政治,政治書上說:西方政治是有錢人的遊戲。我認為有錢人不僅遊戲政治,還遊戲藝術。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藝術都應該是有錢人的遊戲。

  你想想,藝術這行,既不能當吃又不能當喝,短時期內又不能換來錢***當然你要是名人,換錢很快,這是說有時候藝術和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有關,這是另一個話題,稍後再說***。我給孩子買奶粉錢都沒有,還想讓她學畫畫、練書法、彈鋼琴?想是能想,但別老想,想多了就是幻想了!所以說一旦出身低微的人喜好了這一口就很麻煩,要麼為了藝術理想窮困潦倒一生,要麼死了之後其作品價值連城。後面這種情況和前一種情況相比,對當事人來說更可悲。當然也有極少數運氣好的活著時就很值錢。但天知道那些極少數運氣好的是多少人多有實力的團隊在背後幫著“運氣”。

  上面說了,米芾的家世不錯,但不是說家世好的人就一定能成藝術家。我的意思是你物質富足,才能潛心創作,或者從小見過大世面,較易受藝術薰陶。不是說我爹孃都是當官的,我生下來長大就是李白王羲之。我也要努力刻苦,我也要好好學習。不愁吃不愁喝的,坐那裡刻去唄苦去唄。又不像不吃飯會死一樣,反正刻苦不死。

  米芾七八歲開始習書作字,十七八歲的時候由母親帶進宮,不久做了祕書省校書郎,此後到退休是一直有官做。

  近四十不惑之年他又結識了當時的另一位比他年長十五歲之多藝術造詣一點兒也不比他差的蘇軾蘇東坡先生,想必米芾從蘇先生那裡受益匪淺。

  米芾晚年定居在今江蘇境內,因居處有山林堂。故名其詩文集為《山林集》,有一百卷,現大多散落在天涯。目前詩文集傳世有《寶晉英光集》,畫作絕跡於世。

  1107年米芾逝世,活了56週歲。後來其子米友仁書法繼承家風,亦為一代書家。

  最後附米芾詞一首:

  水調歌頭·中秋

  米芾

  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

  我來對景,不學宋玉解悲愁。

  收拾淒涼興況,分付尊中醽醁錄,倍覺不勝幽。

  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

  悵襟懷,橫玉笛,韻悠悠。

  清時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甌。

  可愛一天風物,遍倚欄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臥江流。

  裝癲索硯

  米芾喜愛硯臺至深,為了一臺硯,即使在皇帝面前也不顧大雅。一次宋徽宗讓米芾以兩韻詩草書御屏,實際上也想見識一下米芾的書法,因為宋徽宗也是一個大書法家,他創造的“瘦金體”也是很有名氣的。米芾筆走龍蛇,從上而下其直如線,宋徽宗看後覺得果然名不虛傳,大加讚賞。米芾看到皇上高興,隨即將皇上心愛的硯臺裝入懷中,墨汁四處飛濺,並告皇帝:此硯臣已用過,皇上不能再用,請您就賜予我吧?皇帝看他如此喜愛此硯,又愛惜其書法,不覺大笑,將硯賜之。米芾愛硯之深,將硯比做自己的頭,抱著所愛之硯曾共眠數日。他愛硯不僅僅是為了賞硯,而是不斷地加以研究,他對各種硯臺的產地、色澤、細潤、工藝都作了論述,並著有《硯史》一書,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