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辛棄疾並稱為什麼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辛棄疾是南宋的詩人,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蘇軾與辛棄疾並稱,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軾與辛棄疾並稱為

  蘇軾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

  蘇軾和辛棄疾並稱為“蘇辛”,是取蘇軾的姓氏“蘇”和辛棄疾的姓氏“辛”和在一起的。這就有了“蘇辛”,這個合稱十分的好記。而且一下子就可以想到“蘇辛”的兩個人是誰。雖然“蘇”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姓氏,不過說起在文學上名氣大的,那自然就會馬上想到蘇軾這個人了。“辛”這個姓氏本身就不常見,如果對於文壇有些瞭解的人,看到“辛”就會馬上聯想到辛棄疾。

  蘇軾和辛棄疾和稱為“蘇辛”,這是因為他們兩個都是豪放派的詞人,是豪放派詞人中的領頭人物。原先的詞要婉約的,後來才有了豪放的詞,蘇軾和辛棄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這兩個人被合稱“蘇辛”,這是對雙方的一種肯定,那麼是誰提出了這個稱號呢?是一個叫做高佑釲的人在他撰寫的《陳其年湖海樓詞序》中引用了顧鹹三的一句話:“宋各家詞最盛,體非一格,蘇、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嫵媚風流,判然分途,各極其妙。”這就使得“蘇辛”這個稱號被叫開了。

  其實蘇軾和辛棄疾不能單單說是對於豪放派的詞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可以說是對整個詞的發展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個北宋的“蘇”,一個南宋的“辛”,雖然沒有相遇卻因為自身的文學造詣而“走”到了一起,這也是一種特殊的緣分吧。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將士。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詩人,和蘇軾並稱。他的詩詞風格豪放,多體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壯志難酬的憤懣。

  辛棄疾早年的時候出生在金人的殖民地上,他一直目睹著金人殘害漢人的悲慘場景,再加上祖父的敦敦教誨,辛棄疾從小就養成了一種豪放的氣魄,立志要驅逐韃虜,恢復中原。到了後來,漢族人民再也無法忍受金人殘酷的統治,就紛紛起義,年輕的辛棄疾也趁機拉起了2000多人的起義軍加入到保衛中原的戰爭之中,後來還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當時的抗金大將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聽到這個訊息,辛棄疾憤怒不已,立馬集結了50來人,強闖了幾萬人的敵營,將張安國等叛徒抓住帶了回去。

  回到南宋之後,辛棄疾因為在起義軍中的優秀表現,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但是他“北歸人”的尷尬身份,讓他根本無法進入到南宋的權力中心,也一直處於被排擠的狀態。而且當時的南宋高層其實已經沒有了和金國一戰的勇氣,所以雖然辛棄疾表現出了自己高度的北伐熱情還寫了不少的北伐的建議貼,但是不想再打仗的南宋只能讓辛棄疾去做那些安頓一方的職務,這讓辛棄疾的內心感到非常的痛苦。

  後來辛棄疾在被免職之後,就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好不容易,南宋朝主戰派佔了上風,打算北伐抗金了,但是此時的辛棄疾已經老了,雖然銳氣還在,但是畢竟身體已經不如壯年時期,在他68歲那年,辛棄疾病重不治,躺在床上,高呼三聲“殺賊”之後逝世了。

  蘇軾的生平簡介

  蘇軾,又稱蘇東坡,他出生於宋仁宗年間,生性闊達,率直,交遊廣闊,尤其喜歡美食,大名鼎鼎的東坡肉就是出自他的手中。蘇軾早年的時候隨著父親進京趕考,蘇軾那豪放脫俗的風格,深深打動了當時考官歐陽修和梅堯臣,對於蘇軾的大膽創新非常讚賞,認為蘇軾日後必然是文壇中的領袖。歐陽修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這麼一誇,蘇軾頓時聲名大噪,就在蘇軾名動京師,準備有一番大作為的時候,蘇軾的母親病逝了,他不得不回家守喪。等到喪期結束的時候,王安石又發動變法,和王安石政見不和的蘇軾不得不申請離開京城,去地方工作。

  離開京城之後,蘇軾去了好些地方,都做得不錯,直到蘇軾到湖州任知州的時候,“烏臺詩案”發生了,很多人上奏要殺蘇軾,幸虧得到當時很多有識之士的幫助才得以倖免於難,被貶到了黃州。在被貶黃州期間,蘇軾留下了很多傳世的名作。之後隨著神宗病逝,蘇軾又得到重用,但是好景不長,蘇軾或許確實是沒有當大官的命,沒多久就又受到朝廷黨派的排擠,不得不再次請求調離京城。

  蘇軾在杭州任職期間,修建了大名鼎鼎的蘇堤,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到了晚年的時候,蘇軾被貶到海南為官,蘇軾在海南辦學堂,教書講學,為海南的文化、教育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最後蘇軾是在了常州這個他生前很喜歡的地方,享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