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勢的意思和造句

  鼎足之勢的意思是什麼呢?怎麼用它來造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希望大家喜歡。

  鼎足之勢的意思:

  【拼音】dǐng zú zhī shì

  【解釋】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

  【出處】語出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史記·淮陰侯列傳》

  【用法】作賓語;指三方面相持

  【相近詞】鼎足而立

  鼎足之勢造句:

  1、三國時期,魏、蜀、吳各據一方,形成鼎足之勢。

  2、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國鼎足之勢已形成。

  3、周滅之前,中國已為南北對峙,而王氏以周之滅與鼎足之勢有關,其意不能詳知。

  4、赤壁之戰決定了魏、蜀、吳三國鼎足之勢.

  5、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

  6、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7、魏與吳、蜀已成鼎足之勢,汝累次入寇,何也?

  8、三大聖地圍著洛城,成鼎足之勢而立,而且相隔甚遠,所以在路上就耗費了不少時間。

  9、於是,三方竟成了一個鼎足之勢。

  10、三人成鼎足之勢站立,張峰有些摸不著頭腦,怎麼一轉眼,大家都互相防備一般。

  11、此時餘博、李露和陳正三人,背靠背呈鼎足之勢,彼此正好將身後空擋擋住,不必擔心身後有喪屍襲來,可以專心致至的對付面前的喪屍。

  12、既然如此,我們就共同抵抗曹操,形成鼎足之勢。

  13、九州鼎足之勢已過百年,大國紛爭漸息,各君主貪圖享樂,荒廢武備,底層民眾生存艱難。

  14、再想合力殺敵,已經變成了奢望,三人成鼎足之勢嚴陣以待,同時還在商量著脫身之策。

  15、圓圈之外,卻是三人成鼎足之勢盤坐,眼神灼灼頂著圓圈之內的那一片華光。

  16、如此與朱家莊形成鼎足之勢,互相聯絡,防止田爾耕耍花招,來個聲東擊西。

  17、灕江城三大勢力明爭暗鬥,相互抗衡,呈鼎足之勢。

  18、再看苗民其他部,一左一右與程鼎足之勢。

  19、如省心改過,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塗炭,汝等皆得全生。

  20、終於,四人呈鼎足之勢託著天雲,然而絲毫不可擋的強力直接將四人深陷於地,周圍地上更是出現了道道裂痕,最後終究化作一塊塊碎石殘碣。

  21、三個幫派在這金陵城完全就是鼎足之勢。

  22、……這一招,先分後合,形鼎足之勢,是為劉玄德‘聯吳抗曹’之計。

  23、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羅貫中

  24、漢口、漢陽居長江之西,當中又被漢水分割為一南一北,而武昌居長江之東,三鎮成鼎足之勢。

  25、還有人以為,辦理是現代社會文化開展地三年夜支柱之一,它與科學和手藝鼎足之勢。

  26、未免凌然困獸猶鬥且背水一戰反擊二人,二人聯名寫密信給駐紮在離島璃曉城中的凌然,勸他不如與他們聯手對抗天晟朝廷,然三人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勢。

  27、敵必以為我據羌寨而守之,必再發重兵圍剿,我軍則暗渡陳倉,繞道入川,摔開敵軍,襲取四川州城,擴軍備戰,憑四川天險而持之,則可成鼎足之勢亦!

  28、那些苦海境的強者全都在爭搶那三隻石匣子,天崩地裂,雲蒸霧繞,七位強者佔據了三方陣營,每一方都佔有一隻石匣子,成鼎足之勢站立,彼此對峙,相互戒備著。

  29、想起連劉畢也是如此,珂月不禁又悽又悲,誰能想到青梅竹馬一塊兒長大的四個人,到如今卻鬧了個鼎足之勢,誰也不能容誰、誰也不願讓誰的地步。

  30、他日我若當了皇帝,必要招納賢士,廣募精兵,與宋、金成鼎足之勢。

  31、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魏、蜀、吳三國相繼倔起,成鼎足之勢,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長劇。

  32、雖說群龍不可無首,但與其引起江湖禍亂,倒不如廢除這武林盟主,各門派形成鼎足之勢,和諧相處,共享武林太平。

  33、三國鼎立之勢已經無法形成,缺乏尖刀力量的其他統領,就算全部加入教廷一方,也不可能與野蠻人一脈,陳雄一方形成鼎足之勢。

  34、南北之間雖然還常有戰事發生,有時規模還比較大,但是總的說來,力量大體平衡,鼎足之勢維持了四十餘年之久。

  35、說著,他從懷中拿出一封信,交給韓廣,韓廣半信半疑,開啟羊皮,上面果然印著陳勝的王印,並且寫明,希望韓廣自立燕地,牽制武臣,形成鼎足之勢,不可有負等語。

  36、《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37、因為這座建築足足有五層高,在城中與其他三座建築形成鼎足之勢。

  38、佔了扶風之後,白起又用了兩天時間,攻下了武功,殺了縣令,這樣一來,三縣呈鼎足之勢,白起終於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39、夏國擁兵自固,佔據夏、銀、甘、涼十數州,地接黃河、玉門,控大漠、蕭關,與宋朝、契丹呈鼎足之勢。

  40、最後三個柱國大將軍各據一方,各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起三個新國家,將原來的千機國瓜分蠶食,形成鼎足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