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討論心得體會錦集

  下面是兩篇關於解放思想大討論心得體會的範文,歡迎閱讀,感興趣的可以分享哦。

  解放思想大討論心得體會

  黨的十六大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確立為黨的思想路線,是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豐富和發展,表明我們黨在理論上的自覺性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時俱進,就其語言形式上講,是中國化的;就其基本內涵上講,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直接、通俗、準確的概括。

  首先,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是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黨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紀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任務做出重大部署,而且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許多新的突破。要理解好、貫徹好十六大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適應實踐的發展,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把思想認識轉變到與十六大要求相適應的狀況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十六大提出的奮鬥目標上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實現新世紀的巨集偉目標。如果我們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的階段上,就會使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相脫離,就難以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難以準確地理解和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就跟不上發展的形勢,就承擔不了黨委、政府賦予民政部門的重任。

  其次,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是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從國際形勢來看,當前國際局勢複雜多變,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序進一步加快,國與國之間在科技和綜合國力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我們不得不直接參與國際競爭,正在面臨著舊的體制和工作方式與國際如何接軌的挑戰,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通過解放思想再討論,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有清醒的瞭解和認識,審時度勢,把握大局,制定對策,力求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勝。 從國內形勢來看,黨的十六大吹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全國各地都在搶抓機遇,加快發展。

  第三,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用創新精神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 。 當前,運用馬克思主義於中國實踐,最根本、最緊要的任務就是運用創新的理論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和解決在創新實踐中的重大問題,從而達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統一思想、團結奮進的目的。歷史一再證明,有礙於思想解放、思想統一的問題首要的是理論問題。一些職工之所以有這樣那樣思想上的迷惘、認識上的迷霧,其深層根源在於理論上的不清醒,即不能用創新精神對待創新理論,不能以創新理論回答和闡釋影響和制約解放思想、統一思想的重大理論問題。

  實踐是一個永恆的發展過程,理論武裝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這就要把用“三個代表”武裝思想貫穿於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的實踐中,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迴圈復往中不斷推進思想解放和思想統一。一是在現實中預見未來,以創新理論回答可能出現而尚未出現的問題。要預見實踐中可能出現的新的思想認識問題,運用創新理論搞好思想奠基,在思想解放時做好解放思想的工作,在思想統一時做好統一思想的工作,以收到預防在先、事半功倍之效。二是及時洞悉可致潰堤的“蟻穴”,以創新理論回答萌芽中的問題。“一炬有燎原之憂,而濫觴有滔天之禍”。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一旦發現有礙於解放思想、統一思想的萌芽和傾向,就要止之於始萌,絕之於未行,運用創新的理論痛下鍼砭,以救於痛微,防於患初。三是在鬥爭中完善創新的理論,以創新理論戰勝各種錯誤理論和非理性思潮。 “三個代表”的創新理論提出兩年多來,正在顯示出並將繼續顯示出這種威力。

  但是,創新的理論掌握群眾,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需要做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需要增強寓事於理、以事明理的說服力,需要提高激濁揚清、祛邪扶正的戰鬥力,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地直面和解決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同時,也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以不斷豐富創新的理論。把“三個代表”要求貫穿於黨的思想、政治、組織和作風建設的各個方面,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中去,從而在實踐中解決解放思想、統一思想的問題,解決實踐的理論指導問題,解決理論的創新發展問題。在發展的實踐中發展創新的理論,以發展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的發展,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統一論的真諦,也是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和根本原則。

  通過學習我從中找到了自己思想、行動的不足與差距,今後要努力做好民政救災救濟、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民政工作,用愛心成就未來,進一步加強民政公務員的政德建設,增強抓落實的基本功,重視發展慈善事業,構建農村和諧民政,規範管理農村五保工作,做好敬老養老的工作,為白水鎮的發展而努力工作。

  解放思想大討論心得體會

  當前,全市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我通過認真學習省七次黨代會、衡水市二次黨代會精神和景春華書記、紀青哲書記的有關講話內容,聯絡自己的工作實際,使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及時性。

  一、解放思想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

  實踐無止境,發展無止境,解放思想也永無止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認識新事物,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鄧小平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就是實事求是、創造性地工作。”從解放思想本身看,是一個長久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客觀事物不斷變化,我們的思想、認識也必須隨之發展變化。實踐是解放思想的基礎,實踐活動具有永恆前進性。相對於實踐發展,我們的思想觀念往往具有相對穩定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實踐的發展變化,及時轉變和更新觀念,否則,曾經正確的思想、方法也會變成僵化的東西,造成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相脫節。因此,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伴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這次解放思想大討論是我們站在“十一五”新的起點上謀求更大發展。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實幹、跨越發展”的總要求和“工業立市、農業強市、商貿興市”三大主體戰略,在各項工作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才能不斷進行創新,才能為“十一五”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思想、組織和政治保障。

  二、解放思想是解決突出思想問題的迫切需要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財富。沒有觀念的更新,就不會有發展的突破;沒有觀念的超越,就不會有發展的跨越;沒有觀念的領先,就不會有發展的率先。一些陳舊的觀念禁錮著我們的思維,束縛著我們的手腳,制約著我們的發展。必須通過持續不斷的解放思想,堅決破除不合時宜的思想束縛,牢固樹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新觀念,著力營造寬商、愛商、富商的發展環境,營造主動為全民創業搞好服務、為廣大群眾排憂解難的良好氛圍。

  一要樹立開拓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我們要牢固樹立市場意識、機遇意識、競爭意識和開拓意識,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在區域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大力倡導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創業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以創業推動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加快致富,以創業促進和諧。

  二要培育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城市加快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和組織永葆生機的源泉。因此大力弘揚創新精神,鼓勵各方面創新創造,以各方面的創新,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用解放思想、服務為民、創新發展的理念,營造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環境,才會有更多的人勇於探索,才會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投身創新創造中來。

  三要營造創優精神。創優,聯絡到一個城市,就是創造最快的發展速度、最好的發展環境,“執政為民、服務發展”正是一個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最滿意服務的指導方針,是實現利益最大化,服務最佳,效率最高最充分的體現。要大力倡導創優精神,引導和支援崗位創優、單位創優、行業創優、區域創優,對成績優異者予以重獎,對勇於冒尖者給予保護,樹立起開拓進取者有功、甘於平庸者有錯、喪失機遇者有罪的輿論導向,形成競相發展的生動格局。

  三、解放思想是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客觀要求

  一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作為人民的公僕,要認清歷史使命,真正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忠實履行職責,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不學習,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工作上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業績。只有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勤奮學習,鑽研業務,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才能為民辦好應有的事情。

  二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關鍵,是看我們是否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擺正自己的位置,虛心向群眾學習,加強個人修養,樹立求真務實、樂於奉獻的精神,不計較個人得失,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三講求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切實服務於民。人民群眾創造財富、黨委政府營造環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正確的定位和選擇。近年來,圍繞擴大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完善創業政策,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等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在發展環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審批程式繁瑣,工作方法機械,把依法按規辦事和高效優質服務割裂開來等問題,制約了民營經濟的良性發展。因此,解決影響發展環境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必須解放思想,大膽探索,與時俱進,建立起為民服務思想理念,完善政策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引導機關部門樹立“管理就是服務,在服務中管理”的行政管理新理念,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以企業為本的思想,堅持一切為投資創業者著想、一切為投資創業者服務,營造寬鬆和諧的人文環境和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