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跟中國的鬼節有什麼區別

  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這跟中國的鬼節很相似,那麼,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萬聖節習俗

  10月31日是西洋萬聖節前夕,美國的街上四處可見精彩的現場表演、戲臺上演的幻覺魔術、逼真的遊屍和鬼魂,及各種恐怖電影的放映。

  這場嘉年華盛會的由來是在公元前五百年時,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以及法國西北部等地的人們相信,往生人的亡魂會在10月31日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並在活人的身上找尋生靈,以獲得再生的機會。當地居民因為擔心鬼魂來奪取自己的生命,故當10月31日到來時,會將所有燈光熄掉,使得鬼魂無法找尋到活人,並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將鬼魂嚇走。

  隨著時間的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變得含有喜慶的意味。象徵萬聖節的妖怪及圖畫,都變成了可愛又古靈精怪的模樣,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愛發揮創意的美國人,在這一天則極盡所能的將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樣,讓鬼節變得趣味多了。


萬聖節

  萬聖節是兒童們縱情玩樂的好時候。它在孩子們眼中,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節日。夜幕降臨,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顏六色的化妝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盞“傑克燈”跑出去玩。“傑克燈”的樣子十分可愛,做法是將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後在瓜中插上一支蠟燭,把它點燃,人們在很遠的地方便能看到這張憨態可掬的笑臉。

  萬聖節收拾停當後,一群群裝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威嚇般地喊著:“要惡作劇還是給款待”、“給錢還是給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錢款待他們,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說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們有時把人家的門把手塗上肥皂,有時把別人的貓塗上顏色。這些小惡作劇常令大人啼笑皆非。當然,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款待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客人。所以萬聖節前夜的孩子們總是肚子塞得飽飽的,口袋裝得滿滿的。

  萬聖節前夜最流行的遊戲是“咬蘋果”。遊戲時,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裡,然後讓孩子們在不用手的條件下用嘴去咬蘋果,誰先咬到,誰就是優勝者。

  中國三大鬼節 中國鬼節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節

  清明要上墳,同時有踏青的習俗,把新土往墳上揚,添墳。以前清明也叫寒食節,曾長達百日,曹操改為一天,唐改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滅,出寒食後,從宮中傳出新火。

  清明還要插柳枝,戴柳條帽,放風箏,盪鞦韆。

  中元節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後定為地宮聖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這一天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是中國三大冥節中最重要的一個,設有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內容也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

  寒衣節

  寒衣節***十月初一***,上墳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買紙紮成,包起來晚上在門前燒。

  欽天監要在這一天頒佈新的皇曆。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是中國鬼節——正名“盂蘭節”。

  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這段日子裡,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裡以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們為禍社群,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萬聖節主要是驅鬼,中國的鬼節是以祭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