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旅遊攻略

  肯亞位於非洲東部,與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南蘇丹、坦尚尼亞、烏干達接壤。肯亞旅遊資源豐富,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美麗的乞力馬扎羅山終年不化,佔地62000英畝的萊瓦野生動物保護區棲息黑犀牛、格雷維斑馬獨立種群等野生動物,人類遠祖的頭蓋骨化石在這裡被挖掘。而且肯亞東非遊獵之旅第一目的地。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作為旅遊目的地,真正令肯亞脫穎而出的,是那遼闊、巨大、色調豐富的“風景調色盤”,使它成為一個視覺上令人震撼的國度。馬賽馬拉熱帶稀樹草原的招搖形象,或許是肯亞旅遊業一個單獨的關鍵賣點;但大膽無畏的遊客同時還可以探索荒涼而寬闊的裂谷地帶、肯亞山的冰川山脊以及斯瓦希里人居住的沿海地帶的海灘。肯亞攬非洲各種自然環境的精華於一身,其豐富的多樣性提供了徒步旅行、跋山涉水、潛水、揚帆出海以及諸如此類的更多機會。

  景點攻略

  納庫魯湖

  世界著名的納庫魯湖是為保護禽類鳥建立的公園, 海拔1753-2073米,佔地面積188平方公里,有約200多萬隻火烈鳥,佔世界火烈鳥總數的三分之一,被譽為“觀鳥天堂”。納庫魯湖處於火山帶,湖水鹽鹼度較高,適宜作為火烈鳥主食的浮游生物生長。此外,園中有約450種禽鳥,最著名的火烈鳥,公園中還有多種大型動物,如疣猴、跳兔、無爪水獺、巖狸、黑犀牛等。

  小知識:火烈鳥又名大紅顴,體型勻稱,羽毛有黑、白、玫瑰、硃紅色,喜歡結群,時常聚集萬隻以上,遠遠眺望,似錦如霞,豔麗異常,群飛群止,場面壯觀。分佈於地中海沿岸、印度西北部及西印度群島,棲息於溫帶鹽湖水濱,以小蝦、蛤蠣、昆蟲、藻類等為食。

  安波塞利國家公園

  安波塞利國家公園位於肯亞邊境,公園面積392平方公里,由於臨近雲霧繚繞的非洲之巔——乞力馬扎羅山,吸引著一批批前來觀光的遊客。儘管這裡的動物沒有馬賽馬拉豐富,但由於沒有高大的植被遮擋,反而更容易跟蹤猛獸,也更容易看到它們的捕食。

  ObservationHill及其附近是絕好的觀景點,在ObservationHill附近的EnkongoNarok沼澤地,是觀賞黑犀牛、河馬、大象、牛羚、蹬羚和水牛的好去處。在ObservationHill北面的Kioko湖旁的綠洲則是賞鳥勝地,可以看到成群火鶴、雪白的鶶鵝、冠鶴、埃及雁等。


肯亞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當你想象非洲時,你所想象的就是馬賽馬拉。美麗的合歡樹、獅子一家親密摩挲安享天倫之樂的場面、如雷貫耳的“天國之渡”,對許多人而言,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是東非之行的亮點所在,更是他們前往肯亞的唯一目的。

  馬賽馬拉全年景色優美,但每年7-9月的天國之渡最壯觀。數百萬只笨拙的角馬、斑馬和和羚羊,為尋找籍以活命的食源,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向北遷移,橫渡馬拉河,往馬賽馬拉狂奔而去***10月左右再返回南方***。馬拉河沿岸是觀看角馬們渡河的最佳地點。你可以在馬拉河附近,找個視野寬闊的角度耐心守候。不過想要觀賞到這一場壯觀至極的遷徙場面,還是很需要一點運氣的,許多人都抱憾而歸了!

  馬拉河

  馬拉河全長395公里,大半部分位於肯亞境內,小半部分流經坦尚尼亞。馬拉河的霸主是鱷魚以及令它們無可奈何的鄰居河馬,鱷魚雖凶殘可是體積巨大的河馬也不是省油的燈,如果沒有每年8、9月份的“天國之渡”,那麼整條馬拉河還是相對平靜的,總有鳥兒在河邊的樹上停歇,場面顯得再和諧不過了。

  無比壯觀的“天國之渡”,是很多人前探訪肯亞的最主要原因。每年5、6月間,坦尚尼亞北部原本水草豐美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逐漸荒疏,成群結隊的角馬開始向北方仍有青草可食的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遷移,這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這些食草的四蹄動物們,以小部分的犧牲換取大部分的成功遷徙,渡河之後,就是水草豐美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對它們而言那就是天國, 因此被稱天國之渡。

  內羅畢國家公園

  內羅畢國家公園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位於首都城市的國家公園。公園地貌是熱帶稀樹草原與沼澤地的混合體,在這裡,獅子、獵豹、瞪羚、疣豬、斑馬、長頸鹿、鴕鳥、黑犀牛等等,你都能看到。這裡還是世界上黑犀牛最集中的地方***超過50頭***,因此也被稱為“犀牛方舟”。園內的沼澤地養活了近400種鳥類。眾多野生動物在這裡演出著大自然母親指導的戲劇,而背景卻是赫然聳立的摩天大樓、超速行駛的馬他突和附近機場降落的噴氣式飛機。

  內羅畢國家公園的部分割槽域用鐵絲網圍了起來,以防止野生動物闖入城市。不過它並不是一座封閉式的公園,公園的南部沒有設定任何阻擋,作為動物遷徙的通道,角馬、斑馬、長頸鹿和羚羊等經常在公園內外遷徙,它們在雨季離開,在旱季遷回,因為公園內始終有足夠的水供它們飲用。

  納庫魯國家野生動物園

  納庫魯國家野生動物園面積188平方公里,是一個專門為保護禽鳥而建立的保護區,被譽為“觀鳥天堂”。這裡平均海拔約1000米。

  這裡最大的特色是群聚著數以百計的鳥類,因為帶有鹽分的湖水裡生長著豐富的藍綠藻和矽藻,這些都是鳥類最喜歡的食物。鳥類在湖中低頭覓食或振翅起舞,那景象讓人終生難忘。這裡除了有超過450種以上的鳥類,還有許多野生動物,包括非常稀有的白犀牛,此外還有長頸鹿、獅子、野牛、羚羊、斑馬、鬣狗、疣猴、狒狒、狐狸等。

  美食攻略

  【特色食物】來到肯亞要說最最不能放過的食物,恐怕肯亞燒烤可作為首選了。肯亞的非洲烤肉與一般的烤肉不同,他們有著特殊的烤肉餐廳,在這裡您能不僅可以吃到普通型別的您最喜歡的烤肉,還可以換換口味讓味蕾與你的胃吃一頓難以享受到的大餐,比如說斑馬肉、羚羊肉、長頸鹿肉、鱷魚肉等等那些只能聽聽的動物名字此刻卻被技藝高超的黑人師傅考成香噴噴的肉串或肉片,吃著香噴噴的烤肉,再點上一杯當地最受歡迎的,具有獨特的香味酸甜結合的清香口感的“愛情果”汁,真是無法言表的享受啊!

  【傳統食物】不同於國內的米麵作為主食的情況,肯亞人民則以玉米麵、土豆、木薯與竹芋、綠豆等食品作為主食,在當地有著一種叫做“姆卡姆”的食物,原料為綠豆與玉米和土豆,土豆與綠豆製成泥裝再與玉米粒混合配上牛肉與湯汁,清香美味帶給您別樣的享受。除去日常主食您還可以在肯亞嚐到國內輕易不可見到的水果哦!肯亞還盛產國內比較貴的木瓜、薄皮芭蕉、核小肉細的蘋果芒。在肯亞你還可以看到遍佈各地的一度咖啡屋,品嚐一杯咖啡,享受一道那些精緻的無以復加的當地菜品,相信肯亞會成功的拴住你的胃!

  住宿攻略

  露營

  在肯亞原野露營漫遊是世界一流的旅遊探險經歷。在灌木叢裡安營紮寨讓您切身體驗野外生活。在繁星點點的美妙夜空下,面對野營篝火的浪漫讓人無法抵禦。原野的夜晚是如此的奇異,空氣裡瀰漫著鬣狗的嘶叫,而讓人難忘的獅子吼聲又迎來了黎明。

  旅舍

  在肯亞的原野旅舍使您在野外住宿卻又享受到酒店的舒適。其服務標準各異,從非常陳舊的到現代化的,從簡易的到豪華及至的, 應有盡有。這些旅舍在設計上通常儘量使其融入周圍的環境,注重使用當地的自然建築材料,以及傳統藝術和裝潢。大多數的旅舍提供膳食,設有休閒室和酒吧,通常可以欣賞到美麗的風景,或俯視吸引野生動物的水池或鹽漬地。不少有駐店的自然學專家,以及組織徒步遠遊或野生動物越野汽車遊的導遊。

  酒店

  肯亞擁有各種各樣的酒店住宿服務,能滿足所有遊客的經濟預算和口味。對揹包客和那些尋找便宜住宿的旅遊者,Nairobi***內羅畢***有一間YMCA, 青年旅社以及許多廉價的旅社。在肯亞幾乎所有的城鎮都提供具有基本設施的廉價旅社。在許多旅遊區,有適合揹包客的,收費低廉的私人露營地和小型旅社。

  租用房屋,公寓和村舍

  在肯亞各地,都有一流的物業可供短期或長期租用。物業差異很大,從鄉間叢林裡陳舊的村舍,到位於海邊,歷史悠久的斯瓦希里豪宅, 從提供客房服務的城市公寓到開門就是人跡罕至美麗沙灘的住房。租用私人物業, 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去體驗肯亞,遠離酒店,露營地和旅舍,自由休閒。大多供租用的物業設施齊全,通常還會有服務人員以及廚師協助膳食和清潔衛生。

  交通攻略

  公交車:

  肯亞的長/短途公共汽車線路四通八達,內羅畢周邊、沿海和西部地區交通格外便利。遠離首都的地方——特別是北方——公共交通線路稀少,在許多城鎮裡還是隻有馬他突可乘。各種私營和國有公司都運營公共交通線路,舒適、便捷程度和車輛效能迥異。公共汽車比火車和飛機便宜多了,而且總體而言公共汽車班次多、速度快,通常相當舒適。但是,許多旅行者因肯亞糟糕的路況而乾脆放棄乘坐公共汽車的打算。

  計程車:

  在內羅畢,蒙巴薩和肯亞其它一些大型城鎮,到處都有方便快捷的出租汽車服務。出租汽車沒有里程錶,價格必須在出發前與司機商定。請向當地人請教或向您居住的酒店瞭解準確的價格。在內羅畢和蒙巴薩有幾家公司經營電話叫車服務,提供電話預訂,現代化的車輛,合格的司機和合理的價位。

  租車:

  租車是遊覽肯亞的奢侈方式,但租車使你行動自由,如果去往該國比較偏僻的地方,有時只能租車。然而,除非有足夠數量的乘客來分擔租金,否則租車比參加包三餐的露營遊獵之旅旅行團還貴。

  飛機:

  除非你從南非或埃及經內陸旅行,否則乘飛機是到達肯亞最便捷的方式。內羅畢是非洲主要交通樞紐,連線肯亞和非洲其他國家的航班數量眾多,而且價格相對便宜。須知:航線是否開通和票價隨季節不同變化很大。內羅畢國際機場位於肯亞首都內羅畢,是該國最大的機場,也是東部非洲最繁忙、非洲第六繁忙的機場。

  火車:

  在肯亞,從內羅畢至蒙巴薩和內羅畢基蘇木之間都有火車線連線。乘火車去坎帕拉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從內羅畢至蒙巴薩的夜班車一直是最受旅遊者歡迎的火車班次。車票可從內羅畢火車站購買,或提前在當地旅行社購買。從沿海地區到內羅畢的鐵路線有著多姿多彩的悠久歷史。如果您對肯亞鐵路的歷史感興趣,您可以參觀內羅畢鐵路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