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學習心得體會

  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 範文,供你參考。

  篇一

  優秀的廚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廚德,培養好的廚德才能使廚師走向成功,在行業內有所建樹。所以說:廚德是當好一名廚師的根本。如何在方寸灶臺上培養好廚德呢?我在行業內得到大家的認同,與自己用良好廚德來要求自己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廚德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要素:一是要熱愛行業,立足本職。只有熱愛烹飪這一行,才可潛心做這一行,只有立足廚師本職,才會在工作中不斷獲得喜悅,獲得成功。一名廚師從學開始就要經歷從水雜、解功、配菜、站爐等不同崗位的漫長磨練,每一崗位的工作都是在為做好一名廚師打基礎,每一崗位鍛鍊的過程都必須立足本職,不怕髒、不怕累、不能急於求成,這是培養廚德的根本。二是要踏實工作、精益求精。做廚師來不得半點虛假,每道菜品都須經過嚴格的工序,省一道工序,菜品就達不到質量的要求,同時,食客的口味在不斷變化,廚師做菜也必須順應變化,尋求創新,成以做一名廚師必須踏踏實實、精益求精。三 要謙虛謹慎,持之以恆。中國烹飪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每一們從廚者來講都沒有止境,不是在大賽上得了金獎,在行業內被授予了大師稱號就可以高忱無憂,就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必須持之以恆,做到勝不驕、敗不餒。方保持進步。四是要親和同行,尊重前輩。人民飲食質量的提高,在於烹飪水平的提高,烹飪水平的提高,在於烹飪同行的共同努力,廚師之間相互研討、相互幫助、相互勉勵,才可推動行業的共同進步。同時,我們要認識到大部分菜品的原形都是前輩們創造留下來的,我們的技藝是前輩們經驗的積累,所以要尊重前輩,學習前輩,親和同行。

  二、 要成為一名優秀廚師必須擁有精湛的廚藝。

  廚藝是廚師立足的關鍵。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必須擁有精湛的技藝。比如一名優秀的湘菜廚師,不但要精通湘菜,還必須旁通其它菜系。如何才能擁有精湛的廚藝?一是學藝要從零做起。學藝是一個艱苦的、長期的過程。學海無邊,廚師學藝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廢或停滯不前,從最基本、最基礎的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要有一股永不知足的鑽勁。特別是現在飲食消費日新月異,顧客消費的多樣化,更加要求廚師立足傳統,不斷創新。廚師學藝要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博採眾長,在理論和實踐操作方面全面發展。

  三、 要成為一名優秀廚師必須對企業和顧客充滿感情。

  我所談到的感情,就是在工作中要把促進發展和滿足顧客需求擺在首位,將個人利益置後,帶著感情工作。我認為這是一名合格的廚師不可缺少的素養。何謂充滿感情的工作:一是對企業要有“家”的感情。多年來,我一直紮根企業求發展。我認為,一個好的餐飲企業離不開技藝超群的廚師隊伍,同樣一個大師也需要好的企業做後盾,把企業做大做強是廣大廚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前,一些廚師受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單純以經濟利益為追求目標,這於已於企業都不利。作為廚師,如能將企業當成家,多投入,多付出,為企業的發展多出點子、多想辦法,定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二是對顧客要有“親戚朋友”般的情誼。我們常說顧客是上帝。要滿足顧客需求,需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研究顧客心理,掌握顧客的消費趨向,把顧客擺在第一位。工作中,對顧客充滿“親戚朋友”般的情誼,能把來企業就餐的長輩顧客,像對待自己的父母、老師、領導一樣相待;對晚輩顧客,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相待,我想廚師製作菜品就一定能發揮出最高水平。

  四、 要成為一名優秀廚師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情。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廚師作為菜品的直接製作者,在菜品的烹製過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的心態,菜品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從而給顧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企業的聲譽。工作中廚師如何做到擁有良好的心情?一是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敬業精神。要認識到自身工作在企業中的重要性,要認識到菜品質量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以極其負責的態度工作,工作中體現強烈的事業心和務實的敬業精神,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二是不要把工作之外的不愉快心情帶到工作中來,人處在社會環境中,心情受外界影響很大,家庭矛盾、朋友誤會、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影響人的心情。目前,中式烹調不是標準化操作。試想,一個廚師在工作中,心情受到工作之外不愉快因素的干擾,菜品質量怎能得到保障?因此,廚師要克服這些不良情緒,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保持良好的心境。

  “廚德、廚藝、感情、心情”是一個優秀廚師的必備素養。一個優秀廚師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晨裡言行一致,才能使自己在烹飪事業上擁有更加輝煌的前程。

  這些都是我工作以來的一些心得,也非常感謝長沙xx給我的一切,如果沒有xx, 就沒有今天的我。感謝母校給我新的人生,新的我。

  篇二

  烹飪是膳食的藝術,講得通俗一點就是做菜、燒菜家常菜譜。雖然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在做菜、燒菜,但做什麼菜,各有特色;怎麼做,各有方法;做得怎樣,各有味道。話說做菜,也是要講學問的。在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裡,說到做菜,不得不提及商朝的伊尹。據典故記載,伊尹初至殷時,為祈求神靈保佑,成湯曾特意為伊尹舉行盛大祭典,歡迎伊尹的到來。祭祀完畢之後,成湯虔誠地向伊尹請教關於“治國平天下”的策略。

  對此,伊尹並未冠冕堂皇,坐而論道,更未談高深玄妙的大道理,而是“說湯以至味”,為使自己的言說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伊尹選擇了人世間最為平常,而自己又最為擅長的飲食烹飪來現身說法。於是就有了“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的說法。民以食為天,通過品嚐人間美味,伊尹以烹飪中精妙細微的奧祕,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地教給了成湯許多治國之道,為湯治國提供了寶貴的經略。事物都是有共通性的,烹飪與法學也不例外。

  烹飪與法學都要求具有實踐性。理性認識來源於實踐,但又對實踐活動進行指導。下廚做菜,用什麼火候,放什麼調料、何時放調料、放多少調料,何時出鍋,都需要在多次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林淡秋在《馬逢伯》中說道:“小菜還是平常的小菜……但一經過這位女廚師的神手烹飪,的確有一種不平常的滋味。”是的,小菜還是那樣的小菜,但是經過多次下廚實踐,熟能生巧,慢慢領會出做菜的奧妙,做出來的菜才美味可口。

  作為一種知識,法學也需要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來。法學是司法具體實踐的總結和昇華。脫離實踐的法學,就像是沒有放油鹽醬醋的菜,苦澀無味,會讓人產生排斥,甚至是厭惡。源於實踐的法學,才更具有生命力。近年來,司法機關建立與法學院校雙向交流機制,

  烹飪做菜是家常便飯,法學也應該通俗易懂,成為老百姓的拿手“好菜”。在法學理論著述中,“陽春白雪”當然不可缺少,但“下里巴人”亦是不可或缺。因此,法學應該走出超塵脫俗的“象牙塔”,步入尋常百姓家,讓法理在具體生活中運用自如。作為法律人,我們不是生活在紙質的法律之上,而是生活在現實社會裡。法律本身是整個社會體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法律與社會的良好執行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不能將法律從社會體系中剝離開來。法律人只有以社會的背景為考量,用社會常識、常理、常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進而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民國時期的法學家孫曉樓說:“只有了法律學問而缺少了社會常識,那是滿腹不合時宜,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即不能算作法律人才。”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談老百姓關注的問題,講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應該是我們作為法律人的追求。烹飪的靈感、法學的理性都來自老百姓的生活中。好吃的菜和法學理論要用於百姓尋常生活之中,烹飪與法學都需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法學不能只是文人墨客的言說,更應該是尋常百姓口中的談資。

  篇三

  1、只要是好廚師,人品一定呱呱叫。做事認真嚴謹,能吃苦耐勞,說的少做的多。凡是和工作有關的都搶著去做,其他毫無干系的事情不會隨便插嘴議論。不但如此,好廚師還會站在老闆的立場上為老闆著想,甚至主動幫助老闆節省開支降低成本。即使有時候和老闆的意見出現分歧,有道理便虛心接受,錯了也不當面起衝突,而是選在事後挑個適當時機心平氣和地與老闆溝通,從不叫苦叫累。試想老闆每天管理飯店裡大大小小的事務,還要想方設法保本贏利,已經很累很苦了。如果你再向老闆發脾氣、添亂,老闆又會做何感想?

  2、大凡好廚師,基本功都非常紮實。做菜速度快,一人能同時佔好幾個爐灶。特別是在用餐高峰時間,不慌不忙,工作有條有紊,一人能抵幾個人用。這種在關鍵時候能“打仗”的員工,有哪個老闆不會喜歡?

  八個細節:

  1、優秀的廚師,即使是一個站墩子的,也能清楚地知道冰箱裡還存放著什麼原料,它們擺在哪個位置,什麼時間進的貨。常見一些廚師配菜時找不到原料,而過段時間清理冰箱時,又丟來一大堆不能用的廢料。實際上,很多廚師都是傳選單進了廚房之後,才開始翻箱倒櫃地找原料。

  2、大廚做事情很注意細節,就連“隨手”—塊抹布的疊法都有一套規矩。因為他們明白,只有做好了每一個細節,才能把整件事情都做好。再來看我們一些廚師,“隨手”抓來抓去,把抹布都弄成是一張油水玷汙的“萬用布”。

  3、調料缸和放料頭的碼兒,大廚們每天下班後都會仔細清理一次,及時添補缺料。而一般的廚師則把這等事情放到第二天早上才去做。下班嘛,比誰都跑得快。

  4、敬業的廚師在上班時間以外,花在學習方面的時間也是最多的。不管是朋友聚會、外面就餐、還是出差在外、出門旅遊……隨時隨地都會留意烹飪方面的新資訊。這樣的廚師,往往都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博採眾長就能創出有新意的菜餚。可是目前多數廚師的創新仍然以“克隆”為主。不過這些把時間大部分花在喝酒打牌玩遊戲上的人,又哪裡可能克隆好人家的菜品呢?

  5、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廚師,包裡大多都揣著個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記著自己的心得體會、原料配方等。因為他們知道,再好的記性也比不上寫在本子裡牢靠。

  6、手藝過硬的廚師處處可以“閃光”,即使手裡只有下腳料了,他也能做出受人歡迎的流行菜,比如當今流行的兔腦殼、鴨下巴、鵝翅膀、掌中寶,這些都是典型例子。

  7、同樣是做滷水拼盤,可是有些廚師只追求表面功夫——蓋在面上的原料大小整齊,厚薄均勻,而裡面墊底的原料就不一樣了,不是渣就是砣,反正稀裡糊塗地一堆,就看哥們兒你愛吃不吃了。而你再看那負責的廚師做拼盤,就是不一樣,連邊角餘料都會加以認真對待,讓拼盤表裡如一。

  8、多數廚師殺魚時,都是把魚“啪”一聲摔到地上,再順手將其抓起來,三五刀颳去鱗片、開膛破肚了事。然而好廚師殺魚,會小心地把魚摁在案板上,從魚鰓後面小心運刀,一邊劃一道口子後,再把魚放回清水盆裡遊動放血。搞這麼複雜的放血程式為的是讓魚肉雪白細嫩,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去除腥味。

  做菜如做人,菜品如人品。不要怨天尤人,實際工作中,廚師不能因為那是細節瑣事就不去認真對待了。要知道,只有做好了那許多細節瑣事,才會構成自己的整體優勢。當然,也只有在細節方面都做好了的廚師,才可能得到應該得到的高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