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茶道的茶藝分類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由於標準不同,茶藝的分類也就多種多樣,有從沖泡方式和茶具來區分,如工夫茶、蓋碗茶和玻璃杯泡法。有按茶葉來區分,如龍井茶藝、碧螺春茶藝、花茶茶藝、 寧紅茶藝等。有按地區名稱來區分的,如武夷茶藝、安溪茶藝、潮汕茶藝等。還有一些加工整理的民族茶藝和仿古創新的主題茶藝,其名稱類別就更是五花八門了。但是有些名稱和分類卻是沒有嚴格的科學含義,並不能準確反映該茶藝的主要特色,經常會與別的茶藝混同。

  比如綠茶類的龍井、碧螺春和黃山毛峰等名茶,都是用玻璃杯***或者用蓋碗杯***沖泡,其程式大體相同,如果都用茶葉名稱來命名,則中國有數百種綠茶,就有數百種茶藝名稱,但除了名稱不同外,其沖泡茶藝卻是大同小異的。同樣,所謂武夷茶藝、安溪茶藝和潮汕茶藝等,儘管各自都有其特點,但都是採用工夫茶沖泡方法,應該是與工夫茶同類。

  如果都按地區名稱來命名,那麼有多少生產烏龍茶的地方,就有多少種茶藝,令人無法進行科學的統計。如果我們承認茶藝就 是茶葉的沖泡技藝和飲茶的藝術的話,那麼以沖泡方式作為分類標準應該是較為科學的。為 了突出地區的特色,有時可以在前面冠以地名,如武夷工夫茶藝、安溪工夫茶藝、潮汕工夫茶藝和臺灣工夫茶藝等。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飲茶的歷史悠久,各地的茶風、茶俗、茶藝繁花似錦,美不勝收。

  淺析中國茶道的的精神內涵

  1、 茶文化的美在於物質之美和精神之美。物質之美在茶的色、香、味。茶之色清新怡人,茶之香悠遠輕盈,茶之味甘爽清冽。品茶的物質之美,是茶給人生理帶來直接的愉悅感受。精神之美則是品茶之美的另一境界——意境之美。這是因茶的清香、甘爽帶來的愉悅感受,並由此幻化出的意境:松濤、田園、高山、流水„„意境之美將人緊張的壓力、煩惱的心情帶入一個輕鬆、閒適的氛圍中。另外由飲茶而產生的詩、畫等藝術作品則是意境之美的昇華。詩歌因其獨有的韻律和意境表現力,使其與茶文化的結合更為緊密。歷朝文學名家都曾留下不少有關茶的名詞佳句。杜甫曾在<重遊何氏五首>中的第三首詩中寫到:“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欄斜點筆,桐葉坐題詩”。詩人把他同友人品茶時的愉悅心情、優美的環境描繪得如同一幅清新雅緻的山水畫。可以說茶文化與美學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聯絡。

  2、 茶文化中蘊涵了豐富的哲理。最突出的儒家的中庸、和諧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

  想。儒家哲學的中庸、和諧思想的核心是“和”。所謂 “和”是恰到好處,是理性的節制。“和”是事物兩端間的平衡。中庸不是沒有原則的調和主義和折中主義,而是對立中求統一。目的在於將事物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秩序中,既非“過”又非“不及”,是一種事物內部矛盾雙方以及事物與外部之間保持一種相對穩定、有序的存在狀態。茶文化中蘊含了儒家的中庸和諧思想。茶性平和,飲茶之人在飲茶時享受的是一種輕鬆、平和的氛圍。傳統儒士多飲茶,就是在飲茶時感受那種和諧的意境。儒家把這種思想引入茶文化中,主張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創造和諧氣氛。道家所謂“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語意是抽象哲學範疇的“道”要“法”“自然”,且須“法” “自然”。這表明,自然是道家最尊崇的哲學層次。一切萬物皆應效法自然,並從中汲取規律適應自然。在茶文化中,飲茶是人與自然的直接交流。從茶湯的品嚐中感受到大地山川等自然之物的奇妙。從飲茶中體味不斷微妙變化的真味、真香、真氣,從而領悟自然之真諦,享受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精神感受。

  3、 茶文化精神內涵的另一方面是通過品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茶性溫和,飲茶使人保持

  一種清醒自然的狀態,是一種人與自然的精神交流。古代人品高沽的君子通常在飲茶中寄託自己高風亮節的精神追求。飲茶亦成為一種高雅的時尚,同時也是一種陶冶情操和交流友誼的方式。另外,烹茶、煮茶對器具、水源都要求嚴格,需要十分潔淨,不能有其他物質摻雜其中。因此,人們常將茶與人品相關聯。強調茶的君子特性。韋應物在《喜園中茶生》裡寫到:“潔性不可汙,為飲滌煩塵。此物性靈味,本自出山原。”在這裡詩人把茶的淳樸特性昇華到人格品質的高度來讚美。由此可見茶對當時人們的人品修養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