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是怎樣製成的

  提到抹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定品嚐過抹茶味的奶茶、冰淇淋或者甜點,那麼問題來了,在生活中被用來製作成各種精美食品的呢?就讓你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抹茶的起源

  抹茶起源於中國隋唐,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儲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詠歎抹茶的詩篇,“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就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讚美之詞。

  抹茶的栽培

  抹茶的原料是一種沒有經過揉捻的小茶片,它的製作工程主要是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使遮光率達到98%以上,這樣做是為了增加茶葉的葉綠素、氨基酸和類胡蘿蔔素。

  抹茶的加工

  採摘下的新鮮茶葉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在蒸青過程中,茶葉中的順-3-已烯醇、順-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併產生大量的A-紫羅酮、B-紫羅酮等紫羅酮類化合物,這些香氣組分的先質為類胡蘿蔔素,構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氣和口感。所以,覆蓋栽培的綠茶並且蒸汽殺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氣特殊,色澤翠綠,味道也更鮮美。

  抹茶的飲用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溫***不是沸騰***水,然後攪拌均勻。

  在茶中,“濃茶”用4克抹茶,加60CC開水,有點像漿糊狀。“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開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濃厚的泡沫,非常美麗,爽口。

  當前快節奏的社會中,去用茶筅點茶喝的人已經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來製作各種精美的食品,綠色的抹茶食品成為餐桌上綠色的鮮花,受到人們的追捧和享用。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來的喜愛,在歐美等國家也大受歡迎。隨著哈根達斯和上海光明乳業率先在中國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國人對抹茶的興趣也越來越高。

  抹茶的營養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已經大大加深,對茶葉功能性的物質本質也有了深刻的瞭解。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質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和“綠色”本質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飲食生活中。

  普通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裡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為35%,大量的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們當做茶渣扔掉。實驗證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一碗抹茶裡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師們幾乎無一不長壽天年。變喝茶為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

  抹茶飲用的基本方法

  溫碗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

  調膏

  碗裡放入2克抹茶,先加入少量的***幾克***的水,把抹茶調成漿糊狀,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

  點茶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形成濃厚的泡沫。

  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4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稱為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2克抹茶加入60CC的水***稱為薄茶。

  中國抹茶發展的三個階段:

  1、朦朧起源階段,作為藥用材料。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曾經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在公元前約2700年,神農氏把茶葉嚼碎吞入腹中,邁出人類吃茶的第一步,被譽為“抹茶鼻祖”

  2、緩慢發展階段,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併成 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茶經記載:“……始其蒸也,入乎簞,既其熟也,出乎簞。釜涸注於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亞者制之,散所蒸牙筍並葉,畏流其膏。”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抹茶 的飲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嚐色、香、味,佳者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心,謂之點茶。

  3、加速上升階段,伴隨茶葉種植、遮蔭技術、育種技術的發展,為抹茶提供了更好的原材料; 蒸青裝置的進步,又促使抹茶的品質得到大幅度提升;超微粉研磨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降低了成本。使抹茶這種古代奢侈品走向普通大眾。同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快速推進,環境和健康問題日益突出,慢性病對人民群眾的健康威脅日益加重,公眾對營養健康地訴求越來越多,促使抹茶等天然營養健康產品,得到迅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