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炒制的禁忌

  茶葉的炒制與喝茶一樣也是有很多禁忌的,炒茶有什麼禁忌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茶葉炒制過程中的四大禁忌,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茶葉炒制過程中的四大禁忌

  禁忌一:茶葉殺青後忌立即揉捻。因為在殺青過後茶葉中的含水量明顯提高,如果馬上進行揉捻,茶葉中的茶汁很容易被擠出,讓成茶失去應有的色澤,使其變成暗黑色。試想一下現在製作的是上品綠茶,最終制成的綠茶呈色澤暗黑,那麼這款綠茶還能夠稱為上品嗎?當然不能,而且它的價格也只能夠賣到同等品質綠茶1/3的價格。要製作好茶就必須按照工序慢慢來,不能夠圖快。殺青過後,要等茶葉中含水率降至40%左右時,再開始揉捻。這樣茶汁才不會外溢,才能製作出成色好的綠茶。

  禁忌二:茶葉烘焙忌用炭火加籠烘形式。這種傳統的烘焙方式在科技不發達的過去適用,但它烤出的茶葉常常帶有木炭味的異味。如今製茶最好使用烘乾機烘茶,烘乾機不帶異味能夠有利於製出色香味較好的綠茶,同時還可以節約能源。

  禁忌三:茶葉乾燥過程不宜低溫長烤。低溫長烤製出的茶葉色澤暗、湯色黃、香味鈍熟,只能夠製出下品茶。不過也有例外,黃茶就適合用低溫長烤。在製作綠茶過程中尤其是優質綠茶,乾燥時間不宜過長,需要用旺火快烤,這樣能夠去除茶中的青草氣,增加茶香。

  禁忌四:茶葉乾燥不足是大忌,正常情況下幹茶含水率在5%左右。如果茶葉沒有達到足幹,在存放過程中就會逐漸出現問題,茶葉的品質會隨之下降,最終會導致茶葉價值下降。我們在市面購買茶葉時注意手捻茶葉呈粉末狀時為足幹。

  茶葉炒制方法

  從採茶到製茶一點不能馬虎

  採茶講究手巧、手快,因此要求採茶者最好是年輕女孩。特別是上等茶,對時間要求極緊,芽頭長出來,外面剛剛冒出一片嫩葉,芽與葉分離的短時間內就必須飛快地掐下來,否則會影響茶葉形態與營養。清明前後是採茶的關鍵期,否則嫩芽一天一天往外爆,不採易老。

  第二步就是萎調。在竹篾筐中把茶葉薄薄一層攤開,葉上不能疊葉,在陰涼通風的房間放上8至10小時後即可。“殺青”是整個手工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農家炒茶用的是柴火燒鍋,如今一律改良成了不鏽鋼電炒鍋,因為“茶葉極易吸異味,造成二次汙染,因此盛放茶葉的都是沒有異味的竹篾筐。”電炒鍋的溫度達到160攝氏度左右時,茶葉即可均勻灑入。翻鍋講究對火候的把握和力度、手位的恰到好處,炒上等好茶時,得是20年以上炒茶經驗的男技師。王仲清是金井茶廠有26年“炒齡”的老師傅了,只見他在抖、推、甩變換手勢間,嫩綠的青葉在鍋底發出輕微的嗞嗞聲,5分鐘後,清醇的茶香開始瀰漫。

  再把茶放入竹篾筐中一個芽一個芽次第攤開,至全部冷卻後,分揀出不好的芽葉,再重放入鍋中,開始“做型”。既要搓成捲曲型,又不能用力過猛以免揉爛,“就像手裡有個嫩毛毛樣,要格外小心。”王仲清這樣比喻。最後一道工序是“提毫”,茶葉在八成乾的時候輔以輕揉,嫩芽上的白色茸毛依稀可辨。如不提毫,則茶葉僅為墨綠色,全無靈動之氣。

  手工炒極品毛尖每年僅500克

  儘管茶的手工藝耐人品味,得知,如今大多廢止了手工炒制。“我們每天要做幾噸茶葉,手工炒哪裡做得出來喲!”由於要批量生產應對市場需求,尤其是在生產旺季供不應求,很多茶葉都是由機器烘炒而來。“我們真正用手工炒的只有極品毛尖,每年也就500克吧,多半是用來參加全國性賽事的。”據悉,此種極品毛尖售價高達1.2萬元/500克,而在去年的一個拍賣會上,金井茶廠的手工炒極品毛尖,更拍出6.38萬元/500克的高價。

  在機械化、產業化時代,手工操作究竟還有沒有存在的空間?與文化息息相關的傳統制茶手藝更像一個“末落貴族”,而這種充滿文化底蘊的手藝傳承,又必定是機器無法取代的。在蘇州等一些產茶地,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採取措施,通過制定在炒茶環節上推行師傅帶徒弟的工藝傳承等制度,讓“炒茶王”們的手藝、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代代流傳。

  炒茶的方法

  茶農概括為三句話:“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鍋溫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鐘。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二青鍋主要起繼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捲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鑽到把內竹枝內,有利於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裡。這樣反覆操作,使葉子吞吐於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後揉捻的製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溼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約三四成幹,即可出鍋。

       茶葉衝​泡方法

  1.百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淨茶具;

  2.觀音入宮***落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佔茶具容量的五分;

  3.懸壺高衝***沖茶***:把***的水提高衝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

  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裡;

  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裡;

  7.鑑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

  8.品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

  在泡行茶過程中,身體保持良好的姿態,頭要正、肩要平,動作過程中眼神與動作要和諧自然,在泡茶過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帶動手的動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


猜你感興趣:

1.普洱茶的功效和禁忌

2.枸杞茶葉的功效與禁忌

3.喝茶養生幾大禁忌

4.紅棗茶的功效與禁忌

5.炒茶葉怎麼炒

6.鐵觀音茶的功效與禁忌

7.鐵觀音屬於綠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