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學業考試的備考建議

  高二歷史的水平考試就快來了,歷史科目的備考建議你想知道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二歷史學業考試備考建議:複習探討

  一、借學業水平考試之勢,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鬥志,把備考工作抓嚴、抓實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面向全體在校學生,成績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高中畢業水平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在最短暫的時間內有效地提高歷史學科學業水平測試的複習效果,我們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從行動上要認真抓好歷史學業水平考試的備考工作,大力宣傳,紮實準備。借用學業水平測試之機,營造緊張、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精心研究《學業水平考試說明》,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

  積極研究考試說明,準確理解說明要求,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教學深度。複習時要始終強調知識的整體性,注重建立學科知識網路。強化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絡,既是突出基礎知識的教學問題,也是提高學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手段。強化歷史知識的縱橫聯絡、中外聯絡、史論聯絡。

  三、降低教學基點,務必落實基礎知識

  中學歷史基礎知識包括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基本線索、重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制度和歷史現象;既有規律性的認識,也有具體史實,是史論結合的。組成中學歷史基礎知識的要素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要善於分解教材,提煉教材內容,使之變得更簡潔,重點更突出。備考過程就是使學生高度熟悉歷史必修1、2、3的過程,要做到章節過關,知識到位,不留死角。

  四、教法得當,聽、說、讀、寫、講、議、練步步到位

  對於歷史複習備考,我們可以採用讀—講—議—練四步教學法,首先學生熟讀要複習的知識,然後老師精講內容,評議師生互動中學生易錯易混的知識,最後學生進行鞏固練習,教師講評。在複習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歷史基本線索的梳理,前後相關內容的比較、分析,構建完整系統的歷史知識結構。 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士兵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學生則是平時多練習,考時才能多取分。

  高二歷史學業考試備考建議:明確考試要求

  考綱是複習的必要依據,只有明確知道學習內容的次重點,才能合理地進行時間的分配,合理地進行復習計劃。另外,每年的考綱並不是一塵不變的,所以在全面複習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考綱新增加的內容,以及重點強調的內容,這些往往是考察的重點。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時,首先應吃透《考試說明》,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試內容等方面的變化,以及與教材內容上的差別,在複習時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複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1]在《考試說明》中,對於不同的內容都有比較具體的要求,比如“瞭解先秦時期的王朝變遷”、“理解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認識五四運動的主要史實及其影響”“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知道中國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報刊”對於這些知識點,學業水平測試都有相應的具體要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復習的時候,一定嚴格的執行《考試說明》的要求。

  高二歷史學業考試備考建議:組建知識框架

  高中學業水平測試被人們形象的稱之為小高考,因為它兼有高考資格考試和高中會考的雙重職能,另外成績優異,獲得A的學生還能夠獲得高考加分的獎勵。因此,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技巧,而試題的設計,尤其是主觀題的設計,最主要的是考察學生對於諸多歷史理解的考查,而不是僅僅注重學生的死記硬背,更要注重學生理解和能力的培養。在學業水平測試中,學生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獲取資訊並進行答題。比如讓學生比較熟悉“古代中國中央行政機構示意圖”和 “當今世界區域經濟集團示意圖”,與此相關的問題不必依據材料就能夠回答。[2]為此,學生在複習的時候一定要將知識點構成組織框架,當面對歷史問題,學生能夠很敏銳的洞察到這個問題的考點,從而能夠較為清晰的進行問題的分析,有策略的進行答題。

  細緻的落實每個考點,這是全面複習階段的必要過程。在複習的時候,應該更加註意考點之間的聯絡,從而進行有效的知識框架的構建。比如教師在複習的時候,將必修的課本看成一個整體,然後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進行復習,從而對於某個時期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都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比如近代政治學習中,不得不提的是“一國兩制”的思想的構建和實踐,瞭解一國兩制提出的歷史背景,以及“一國兩制”的制度也給我們的經濟、文化、科技同樣也帶來了哪些影響。所以說在總複習的時候不能孤立的看待一個問題,而應該從多角度的進行問題的分析,只有胸中有竹,在考試的時候才會臨危不懼。只有銘記了歷史、守護住記憶,才能實在而真切地瞭解民族文化傳統的偉大和璀璨,才會自覺地樹立民族的自豪感、歷史的使命感和社會的責任感。[3]當然在複習的時候,既要注意知識的模組化認識,也要注意細節,認識到每個知識點相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