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學業考試的複習方法

  歷史的學業考試複習的怎麼樣了?考試就快來了,關於歷史的學業考試複習方法你知道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二歷史學業考試複習:建議

  1、選擇一些重點、熱點問題和週年問題作為專題進行復習

  如: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的功與過;制度的創新***中央集權 制度、科舉 制度***;中國的近代化;科技革命和科技成就等等。

  2、做好輔優培中補差工作,提高複習效率。

  在複習過程中我們要做到因材施教,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差等生“吃得了”,不要平行用力,要抓兩頭出促中間,優化優等生,鞏固中等生,提升差等生,抓好學生的基礎,是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解題習慣,錘鍊其心理素質,提高歷史複習效率。

  3、適度練習,鞏固所學。

  練習要有針對性,可以設計一天一練,周練,月練等等,根據校情和學生具體學情,進行優質高效的練習,練習到位,按時適量,鞏固所學。

  高二歷史學業考試複習:緊扣考試大綱

  教師要認真研讀考綱,密切關注考點的變化。為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教師可選擇高考模擬卷中的基礎題目,以使學測試題與高考試題的難度相當。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學測試題就是對高考模擬題的改寫甚至是直接借用。

  教師要通盤考慮每課知識點之間的關係,把零散的知識點整理成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圖和填充圖冊,落實重要的歷史事件,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教師要深入挖掘隱性知識,爭取做到考點的全覆蓋。2010年第21題以“奮進的江蘇――慶祝建國60週年”圖片展為背景,間接考查了江蘇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域――沿海港口城市。本題雖超出了考綱範圍,但只要學生平時認真填寫完成了《對外開放格局示意圖》,完全能做出正確選擇。

  教師依照時間順序,圍繞單元引言的標題,按照歷史發展脈絡,系統地總結每單元的知識線索。提煉知識線索時,做到以點帶面,構建完備的知識網路。2008年第38題基於全球史觀和文明史觀的正規化,考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史。2009年第36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後農村生產關係的調整;第37題圍繞西方人文精神,考查了智者學派、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第38題圍繞近代各階層探索救國道路的歷程,考查了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實踐活動。2010年第37題考查了二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過程、趨勢;第38題圍繞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歷程,考查了產生、短暫春天、發展較快三個階段。2012年第37題圍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考查了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內容的變化。教師也要體會單元之間的內在關聯,遵循“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教學理念,引領學生感悟人類文明發展的同一性、多樣性和互通性。這種教學思路在學測試題中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反映。

  教師可以打破單元的、模組的界限,按照時間順序,根據設定的主題***政治、經濟、思想、科技等***進行專題複習。專題複習的優點在於既能橫向地展現某一時期社會發展的全貌,又能縱向地鳥瞰不同時期某一領域的演進趨勢。2011年第4題藉助美國學者墨菲在《亞洲史》中的論述,考查了宋朝在商業***打破坊與市的界限***、文學上的繁榮景象***詞成為主流文學體裁***。2012年第36題圍繞中國教育發展史,考查了春秋時期孔子在教育普及方面的貢獻,漢武帝時期的教育舉措,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嚴復的教育主張,新中國成立之初及改革開放後的教育成就。

  高二歷史學業考試複習:注重地方史教學

  江蘇獨立命制的試題,通過考查地方史的相關知識,不但能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名人和身邊的事件,增強學生對家鄉的愛戀之情,而且也契合新課標對合格公民的期許。2008年第14題考查了江蘇近代歷史人物――南通張謇、無錫榮氏兄弟對民族工業發展的貢獻。2011年第13題以青奧會為切入點,考查了與南京有關的歷史事件――《南京條約》簽訂、《天朝田畝制度》頒佈、日本投降、國民政府覆滅。2012年第7題利用近代蘇州城的截面圖,考查了與蘇州被闢為通商口岸相關的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第8題考查了在南京發生的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民國成立和《臨時約法》頒佈。這種命題趨勢客觀上要求教師關注與江蘇有關的歷史知識,圍繞某些選定的主題進行系統地總結和整理。

  教師要密切關注輿論焦點,敏銳捕捉社會熱點,適當進行知識的拓展。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週年,全國各地都以不同形式開展了紀念活動,緬懷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眾所周知,辛亥革命同江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有鑑於此,命題人沒有迴避此熱點問題,而是著重考查了其背景***組織基礎――興中會和同盟會,思想基礎――三民主義***、過程***高潮――定都南京和頒佈《臨時約法》***、影響***推動了五四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