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具的配件的分類介紹

  我們都知道茶具是茶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想要學習茶道的人需要了解茶道茶具的配件。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茶具的配件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茶道茶具的配件的介紹

  1.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稱「茶扒 」形狀像湯匙所以稱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 壺內茶葉,茶葉沖泡過後,往往會緊緊塞滿茶壺,加上一般茶壺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葉既不方便也不衛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4.茶則:茶則***茶勺***茶則為盛茶入壺之用具

  5.茶夾:又稱「茶鏟」茶夾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6.茶針***茶通***: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茶具的種類介紹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成,是一種新質陶器。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

  北宋梅堯的《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中說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說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剛開始興起的情景。至於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創,已無從考證。但從確切有文字記載而言,紫砂茶具則創造於明代正德年間。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蘇宜興南部及其毗鄰的浙江長興北部埋藏的一種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燒製而成的。這種陶土,含鐵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燒製溫度以攝氏1150度左右為宜。紫砂茶具的色澤,可利用紫泥澤和質地的差別,經過“澄”、“洗”,使之出現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黃泥呈硃砂色,梨皮泥呈凍梨色等;另外,還可通過不同質地紫泥的調配,使之呈現古銅、淡墨等色。優質的原料,然的色澤,為燒製優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質基礎。

  宜興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鐘情,除了這種茶具風格多樣,造型多變,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別具一格外,還與這種茶具的質地適合泡茶有關。後人稱紫砂茶具有三大特點,就是“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

  紫砂茶具屬陶器茶具的一種。它坯質緻密堅硬,取天然泥色,大多為紫砂,亦有紅砂、白砂。成陶火度在1100—1200攝氏度,無吸水性,音粗韻長。它耐寒耐熱,泡茶無熟湯味,能保真香,且傳熱緩慢,不易燙手,用它燉茶,也不會爆裂。因此,歷史上曾有“一壺重不數兩,價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之說。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澤限制,用它較難欣賞到茶葉的美姿和湯色。

  [7]木魚石茶具

  木魚石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空心的石頭,又叫“太一餘糧”、“禹餘糧”、“石中黃子”,俗稱“還魂石”、“鳳凰蛋”,象徵著如意吉祥,可護佑眾生、辟邪消災,佛力無邊。

  木魚石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空腔內有的呈卵形核狀,有的呈粉沙狀,有的為液體,用手搖動,可發出動聽的聲響。古人有詩讚曰:“曾見山有洞,罕聞石中空,雖非珠玉類,可在一絕中”。古代的文人墨客利用其中空為盂為硯,所盛水墨色味經久不變。

  《本草綱目》記載,木魚石系珍稀中藥材,其性甘平無毒,有定六腑、鎮五臟之功效,久服有強力、耐寒、耐暑、不飢、輕身、延年不老之神奇療效。故而,木魚石有“得者有緣,無福妄得”之說,得者往往不傳其產地,更使該石身價百倍。經實驗室鑑定,木魚石含有偏矽酸、鍶、鉬、鋰、鋅、硒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很強的保健和美容作用。

  木魚石茶具是指用整塊木魚石作出來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壺、酒壺、竹節杯、套筒杯、冷水杯、茶葉筒等。將水放在木魚石器具中浸泡兩小時,水中溶解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含量即能達到國家礦泉水限量指標。因木魚石中鈾及稀土元素含量適中,故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節,五天內茶水仍可飲用不會變質。木魚石對酒有奇效,經山東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用木魚石器具盛酒***指白酒***24小時,甲醇含量可降50%、雜醇油含量可降65%以上,酒精含量不變。任何白酒只要在木魚石酒具中放置20分鐘,即可變得綿軟甘甜可口,辣味苦味明顯減輕,與盛入其他酒具中的酒形成明顯的差別。

  史料記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途徑山東,地方官員得知乾隆帝酷愛收藏各種名貴茶具,便向乾隆帝進貢木魚石茶具壹套共六件,乾隆見茶具外觀溫潤圓滑,沏茶後茶香四溢,讚歎不已,欣然提筆為這套茶具題寫“清幽”二字,並命宮廷造辦處鐫刻於壺身之上,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於清代,主要產於福建福州一帶。福州生產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寶砂閃光”、“金絲 瑪瑙”、‘釉變金絲”、“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 白銀”等品種,特別是創造了紅如寶石的“赤金砂”和 “暗花”等新工藝以後,更加鮮麗奪目,逗人喜愛。

  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中國飲茶雖漸次推廣開來,但屬粗放飲茶。當時的飲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間多用竹木製作而成。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開列的28種茶具,多數是用竹木製作的。這種茶具,來源廣,製作方便,對茶無汙染,對人體又無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歡迎。但缺點是不能長時間使用,無法長久儲存,失卻文物價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現了一種竹編茶具,它既是一種工藝品,又富有實用價值,主要品種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壺、茶盤等,多為成套製作。

  竹編茶具由內胎和外套組成,內胎多為陶瓷類飲茶器具,外套用精選慈竹,經劈、啟、揉、勻等多道工序,製成粗細如髮的柔軟竹絲,經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內胎形狀、大小編織嵌合,使之成為整體如一的茶具。這種茶具,不但色調和諧,美觀大方,而且能保護內胎,減少損壞;同時,泡茶後不易燙手,並富含藝術欣賞價值。因此,多數人購置竹編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擺設和收藏。

  玻璃茶具

  在現代,玻璃器皿有較大的發展。玻璃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態各異,用途廣泛,玻璃杯泡茶,茶湯的鮮豔色澤,茶葉的細嫩柔軟,茶葉在整個沖泡過程中的上下穿動,葉片的逐漸舒展 等,可以一覽無餘,可說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欣賞。特 別是沖泡各類名茶,茶具晶瑩剔透。杯中輕霧縹緲,澄清碧綠,芽葉朵朵,亭亭玉立,觀之賞心悅目,別有風趣。而且玻璃杯價廉物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玻璃器具的缺點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燙手。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堅固耐用,圖案清新,輕便耐腐蝕而著稱。它起源於古代埃及,以後傳入歐洲。我們使用的鑄鐵搪瓷始於19世紀初的德國與奧地利。搪瓷工藝傳入中國,大約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 中國創制了琺琅鑲嵌工藝品景泰藍茶具,清代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 景泰藍從宮廷流向民間,這可以說是中國搪瓷工業的肇始。

  中國真正開始生產搪瓷茶具,是本世紀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在眾多的搪瓷茶具中,潔白、細膩、光亮,可與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飾有網眼或彩色加網眼,且層次清晰,有較強藝術感的網眼花茶杯;式樣輕巧,造型獨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溫作用,且攜帶方便的保溫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壺、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盤,受到不少茶人的歡迎。但搪瓷茶具傳熱快,易燙手,放在茶几上,會燙壞桌面,加之“身價”較低,所以,使用時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冰裂茶具

  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跡,因此而得名。都選用天然的陶瓷泥料,運用獨特的加工技術精製而成,具有外形光亮細膩美觀,杯壁厚,不燙手,散熱快等特點。

  顏色特點: 冰裂茶具因燒製時的各因素不同,例如:不同地區不同配置的瓷土、 七彩冰裂使用的釉水、燒製的溫度,會產生不一樣的顏色。其他因素一致,因不同批次的燒製,顏色會有細微的差異,這也就是沒有完全一樣的兩件陶瓷品的原因。

  主要的七種顏色是:赤、橙、黃、綠、青、蘭、紫。

  什麼是冰裂釉: 冰裂釉是指在多層次的立體結構裂紋,造成猶如花瓣般的層面。杯壁厚實,口緣寬敞,釉層薄、質細,釉面上有不規則的細碎層層疊疊,好似豎冰乍裂,立體感很強,極富藝術魅力。

  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後逐步演變為比較堅實的硬陶,再發展 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興古代製陶頗為發達,在商周 時期,就出現了幾何印紋硬陶。秦漢時期,已有釉陶的燒製。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 初期就已經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優秀茶具,明代大為流行。紫砂壺和一般陶器不同,其裡外都不敷釉, 採用當地的紫泥、紅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由於 成陶火溫較高,燒結密緻,胎質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久使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餿;即使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如有必要,甚至還問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紫砂茶具還具有造型簡練大 方,色調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節、蓮藕、鬆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桃溪客語》說“陽羨***即宜 興***瓷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可見其名貴。明文震享《長物志》記載:“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 奪香,又無熟湯氣。”

  名手所作紫砂壺造型精美,色澤古樸,光彩奪目,成為美術作品。過去有人說,一兩重的紫砂茶具,價值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明代張岱《陶庵夢憶》中說:宜興罐以龔春為上,一砂罐,直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無愧色。名貴可想而知。

  金屬茶具

  金屬用具是指由金、銀、銅、鐵、錫等金屬材料製作而成的器具。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紀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的1500年間,青銅器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先人用青銅製作盤、盛水,製作爵、尊盛酒,這些青銅器皿自然也可用來盛茶。

  自秦漢至六朝,茶葉作為飲料已漸成風尚,茶具也逐漸從與其它飲具共享中分離出來。大約到南北朝時,中國出現了包括飲茶器皿在內的金屬器具。到隋唐時,金屬器具的製作達到高峰。

  本世紀80年代中期,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可謂是金屬茶具中罕見的稀世珍寶。但從宋代開始,古人對金屬茶具褒貶不一。元代以後,特別是從明代開始, 隨著茶類的創新,飲茶方法的改變,以及陶瓷茶具的興起,才使金屬茶具逐漸消失,尤其是用錫、鐵、鉛等金屬製作的茶具,用它們來煮水泡茶,被認為會使“茶味走樣”,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屬製成貯茶器具,如錫瓶、錫罐等,卻屢見不鮮。這是因為金屬貯茶器具的密閉性要比紙、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較好的防潮、避旋旋光效能,這樣更有利於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錫製作的貯茶器具,至今仍流行於世。

  石茶具

  石雕茶盤的製作,是根據石頭的天然特性,設計加工精雕細琢而成。因為石頭具有硬度大,密度強,顏色天然,遇冷遇熱不變形,不開裂、不褪色,磨光後不會吸茶色等優點。所以用石頭雕刻製作而成的石雕茶盤,美觀大方,經濟實用。實乃賦石頭之靈性,兼水土並容,五行相行,讓茶葉迴歸自然。用石雕茶具品茶,賞心悅目,修身養性。

  市場上取材於天然石材的石茶盤,形形色色,可謂多姿多彩,緣由於客戶已接受了它存在的特殊優勢,是商機激勵了商家的努力而去開發更多產品。石茶盤,顧名思義,是取材於天然石頭,雕刻一些比較含蓄有意義的題材加為裝飾,附加在有實用功能的茶盤上,而形成一種新的茶具新型產品。一件作品一旦脫離這些主題,註定這件作品就沒有收藏、欣賞、實用價值的存在。〔除非客戶偏愛〕

  不難看出,石茶盤的材質:可分為天然與人工合成兩大型別。規格:可分為規則與不規則。色彩:可分為純色與混色。排水外觀:可分為“隱藏式”與“外露式”。排水方式:可分為儲水式與直排式。雕刻方式:可分為平面寫意雕刻與平面寫真立體雕刻。

  石茶盤的選購:必須站在人性化的角度為選擇物件,一:整體必須有神韻,能有吸引人的感覺,材質必須天然,色彩選擇純色,如:純黑色、淺綠色等,其主體不得含有人工加色。二:規格是方也可、是圓也好,但要規範,才能顯出端莊、穩重。三:雕刻內容表達要含蓄深刻,易懂並且要有聯想空間。四:新穎雅觀、簡潔衛生。五:易收藏、邊角不傷人。

  天然的材質是經過成千上萬年的薰陶,其色彩、質量是人工合成無法替代的。不論哪一件作品,沒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吸引你,就算擁有也不以為然。選擇石茶盤純色,能讓人心曠神怡,心情舒暢。因為混色色彩很難達到理想中的協調色,混色容易刺激視覺神經而引起眼睛疲勞。甚至能使人心情煩躁不安緣故。選擇石茶盤整體外輪廓講求規範才能顯出端莊、穩重,規矩出方圓就是這個緣故。選擇石茶盤圖紋創意表達內容必須含蓄深刻,通俗易懂。庸俗低調可看出人性的低素質。缺欠文化底蘊弱點。選擇石茶盤的新穎、簡潔是因為社會的進步,新穎的設計、好的創意才能跟隨著社會同步發展,品茗是涉及到高層次的享受與健康,簡潔容易清洗是衛生的保障。關於石茶盤雕刻,留下的邊邊角角必須保證鈍角,儘量避免鏤空,下陷雕刻,鈍角能減少或避免對小孩幼稚的面板意外傷害。平面立體雕刻、鏤空、下陷雕刻而是增加雕件折斷機率。雕件一旦折斷破相,收藏的信心就已前功盡棄。寫意平面雕刻就是克服石雕茶盤平面立體雕刻這個最大缺陷。

  能量茶具

  能量陶瓷,是以遠紅外線精細瓷土及多種具有能量之天然礦物,微量金屬調配燒製而成,可在常溫下釋放出有助於人體健康的遠紅外線頻波,可優化水質,讓水分子變細微,從而變得甘甜,讓一般水優化為具有山泉水的天然口感。能量陶瓷每立方厘米能釋放超過1000個以上的負離子,是一般陶瓷的40倍以上。負離子能中和遊離基、加強細胞的新陳代謝及加強免疫的效能。它也能清理血流及穩定植物性神經系統、促進深沉睡眠及良好消化。負離子也保護身心、防衛日常生活中電磁波帶來的不良影響。

  以臺灣陸寶生產的為例,遠紅外線的好處。

  1、使血流通暢,人體溫暖而減少神經痛、肌肉痠痛或關節痛,同時改善手足冰冷。

  2、細胞重生功能,幫助傷口結合和幫助發炎後組織的重建。

  3、增加新陳代謝。

  4、壓抑及困疲的改善。

  5、神經系統的調整。

  6、促進睡眠。

  7、清理體內液體,排除毒素。

  8、將強免疫效能。

  9、促進人體的健康生長。

  活瓷茶具

  活瓷茶具,隸屬於廣州仁埔禮品旗下的名優產品,它是由20多種礦物元素、氧化金屬盒陶瓷原料調配燒製而成的陶瓷茶具。使用乾唐軒活瓷茶具能使茶水變得喉韻佳,降低苦澀味,使茶水的口感變得上等甘醇,保持最佳原生態茶香,與此同時,乾唐軒活瓷茶具還可以排除人體內的毒素和重金屬,促進血液迴圈,幫助新陳代謝和駐顏美容等。

  活瓷茶具以二十多種礦物元素和瓷土為原料,以1300度高溫煅燒後,研磨成微粒狀,再以適當比例調配加入陶瓷釉漿和坯體燒結,其釉面即可在常溫下,自然釋放出對人體最有益的7-14微米的遠紅外線磁波和每一立方厘米1000個以上負離子與水分子產生共振後,可將大的分子團震散而變成小分子團,去除雜質、達到優化水質的功能。

  乾唐軒活瓷茶具具有6大神奇功能:

  1、降低來自水中餘氯,優化水質,提高飲水口感;

  2、降低自來水中總菌落數和大腸桿菌群,淨化水質,減少水中細菌的危害;

  3、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調節人體酸鹼平衡;

  4、增加水分子溶氧量,幫助恢復體力增強活力,促進人體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收;

  5、將大的分子團轉化為小分子團,具有滲透力、溶解力,更容易被細胞吸收;

  6、乾唐軒活瓷茶具全系列產品,經過國際SGS權威檢測均為無鉛鎘環保健康陶瓷。

  功夫茶茶具

  蓋碗,茶海***也就是公道杯***,聞香杯,茶杯, 茶濾,茶夾,茶托,茶盤,茶巾。功夫茶具是最講究的一種泡茶茶具,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 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具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最早的功夫茶具流行與廣東等地,隨著後來慢慢傳播到各地區。

  茶道茶具的保養方法

  徹底將內外洗淨

  無論是新壺還是舊壺,養之前要把壺身上的蠟、油、汙、茶垢等清除乾淨。

  切忌沾到油汙

  紫砂壺最忌油汙,沾一後必須馬上清洗,否則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

  泡茶

  泡茶次數越多,壺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會透到壺表發出潤澤如玉的光芒。

  擦與刷要適度

  壺表淋到茶汁後,用軟毛小刷子,將壺中積茶銷銷刷洗,用開水衝淨,再用清潔的茶巾稍加擦試即可,切忌不斷地推搓。

  使用後清理晾乾

  泡茶完畢,要將茶渣清除乾淨,以免產生異味,又需重新整理。

  讓壺休息

  勤泡一段時間後,茶壺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徹底乾燥,再使 用時才能更吸收。按這六步養亮的壺,雖養成的速度較慢,但亮度可經久,也不褪不怕人的手氣觸控。


猜你感興趣:

1.茶道中茶具的名稱和用途

2.茶道中的茶具的分類介紹

3.茶具的介紹及茶道的流程

4.茶道茶具知識大全

5.茶道有哪些茶具

6.茶道茶具茶盤的分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