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進水是什麼原因

  發動機的潤滑油系統和冷卻水系統是各自獨立的兩個系統,正常情況下,發動機冷卻水是不會進入油底殼的。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冷卻水進入油底殼的現象。下面給大家分析發動機進水的原因,希望能幫到大家。

  發動機油底殼進水故障的主要表象

  ***1***冷卻水不正常減少。

  ***2***機油壓力降低。如果機油壓力在同等轉速下降低100~200kPa就要及時檢查其原因。

  ***3***發動機連續工作或靜置數小時後,油底殼內的油位明顯上升,即機油量不減反增,有時從遊標尺處溢位。

  ***4***曲軸箱和呼吸器內有白霧現象,有時呼吸器口處還有水珠產生。

  ***5***油底殼進水初期機油中有水滴,時間一長,則機油會變成乳白色。

  ***6***冷卻水有“開鍋”或“翻泡”現象。說明汽缸套有裂紋,水進入了油底殼。

  發動機進水的原因

  ***1***汽缸套水封圈密封不好。

  ***2***機油冷卻器損壞,部分冷卻水滲入潤滑系統。

  ***3***有些發動機冷卻水泵的軸承是通過發動機機油潤滑的,如果水封和油封老化或損壞,冷卻水就會進入潤滑系統。

  ***4***汽缸套有裂紋或缸套因“穴蝕”嚴重而產生小孔,冷卻水會滲入汽缸,流入油底殼。

  ***5***汽缸蓋有裂紋,冷卻水直接滲入汽缸,流入油底殼。

  ***6***汽缸蓋頂部的工藝孔悶頭因工作振動而鬆脫,使冷卻水經推杆孔流入油底殼。

  ***7***挺柱室內機體有鑄造砂眼,使水套內的冷卻水從砂眼中滲出,經挺柱室迴流入油底殼,這一故障比較難檢查。

  ***8***發動機汽缸墊被沖壞後連通水套,使冷卻水直接進入汽缸套流入油底殼。

  ***9***缸頭與缸體之間的水封圈損壞。如果缸蓋螺栓偏鬆,也會使冷卻水進入汽缸。

  ***10***對於乾式缸套,如果機體因“穴蝕”嚴重,冷卻水由機體滲入缸套,缸套因受熱不均而損壞,冷卻水仍過缸套滲入油底殼。

  ***11***有些發動機所附的空壓機是用冷卻水冷卻的,而潤滑油與發動機潤滑油道相通,如果空壓機發生某些故障,也會使冷卻水流入油底殼。

  發動機工作原理

  柴油發動機的工作過程其實跟汽油發動機一樣的,每個工作迴圈也經歷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

  柴油機在進氣行程中吸入的是純空氣。在壓縮行程接近終了時,柴油經噴油泵將油壓提高到10MPa以上,通過噴油器噴入氣缸,在很短時間內與壓縮後的高溫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由於柴油機壓縮比高***一般為16-22***,所以壓縮終了時氣缸內空氣壓力可達3.5-4.5MPa,同時溫度高達750-1000K***而汽油機在此時的混合氣壓力會為0.6-1.2MPa,溫度達600-700K***,大大超過柴油的自燃溫度。因此柴油在噴入氣缸後,在很短時間內與空氣混合後便立即自行發火燃燒。氣缸內的氣壓急速上升到6-9MPa,溫度也升到2000-2500K。在高壓氣體推動下,活塞向下運動並帶動曲軸旋轉而作功,廢氣同樣經排氣管排入大氣中。

  普通柴油機的是由發動機凸輪軸驅動,藉助於高壓油泵將柴油輸送到各缸燃油室。這種供油方式要隨發動機轉速的變化而變化,做不到各種轉速下的最佳供油量。

  共軌噴射式供油系統由高壓油泵、公共供油管、噴油器、電控單元***ECU***和一些管道壓力感測器組成,系統中的每一個噴油器通過各自的高壓油管與公共供油管相連,公共供油管對噴油器起到液力蓄壓作用。工作時,高壓油泵以高壓將燃油輸送到公共供油管,高壓油泵、壓力感測器和ECU組成閉環工作,對公共供油管內的油壓實現精確控制,徹底改變了供油壓力隨發動機轉速變化的現象。其主要特點有以下三個方面:

  1.噴油正時與燃油計量完全分開,噴油壓力和噴油過程由ECU適時控制。

  2.可依據發動機工作狀況去調整各缸噴油壓力,噴油始點、持續時間,從而追求噴油的最佳控制點。

  3.能實現很高的噴油壓力,並能實現柴油的預噴射。

  相比起汽油機,柴油機具有燃油消耗率低***平均比汽油機低30%***,而且柴油價格較低,所以燃油經濟性較好;同時柴油機的轉速一般比汽油機來得低,扭距要比汽油機大,但其質量大、工作時噪音大,製造和維護費用高,同時排放也比汽油機差。但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柴油機的這些缺點正逐漸的被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