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勵志小故事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勵志學,不僅僅是要啟用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啟用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勤奮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當今社會似乎瀰漫著一股“秀”的風潮:美女模特秀身材、情侶夫妻秀恩愛、好學生秀成績、大款秀財富……不過最熱門的,也似乎最有意義的,當屬各類成功人士在訪談節目上和各類自傳中的“秀經驗”了。但是如果我們能練就透過“忽悠”看本質的能力,就會發現在花裡胡哨的成功經驗背後,總離不開兩個字 ——勤奮。

  其實,勤奮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換一句話說,勤奮是一切學習方法有用武之地的基礎。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的學習方法就如同炒菜的技法,這米呢,便是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學習就像做乘法一樣,時間×技巧=成果,時間為0,那麼技巧分值再高,成果也只能為0。

  嚴重偏科的我一直當數學是我的一塊心病,每每自己感覺已經付出了不少努力了,卻總是在考完試髮捲時刻看著少得可憐的分數,備受打擊。終於有一次,我按捺不住了,憤憤不平地抱著卷子去找老師,想知道我數學“百學不得其解”的真正原因,是不是我真的沒有絲毫數學細胞?

  因為平時很少找老師提問題,我費了不少周折找到數學老師辦公室,敲門進入,卻看到了班上數學成績數一數二的小胡,正抱著厚如板磚的一本習題集和老師認真討論著。小胡活潑可愛,平時笑眯眯的,是個人緣很好的小女生,經常也會和大家湊在一起聊明星、侃八卦,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書呆子。但是她的成績卻非常好,尤其是數學,有時能在課堂上解決令老師也十分困惑的難題,贏得滿堂彩。成績平平的我一直覺得她八成是聰穎過人,才能不費吹灰之力就學懂我無論如何也弄不明白的數學吧!怎麼,竟然她也有不懂的問題要請教老師?

  我恭恭敬敬地站在老師旁邊一看,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小胡捧著的“板磚”是學校發的習題集,老師並沒有要求我們做,但她的書上寫得密密麻麻、花裡胡哨,頁尾都卷得不成樣子了。我忙不甘示弱地試圖在腦海中搜索關於我的習題集的記憶,只曉得這本書發下來之後就被我不知道扔到哪裡去了,擦去扉頁上的姓名和封皮上落的灰塵,還可以在書店裡賣個好價錢。

  我捧著低分的卷子,一腔憤憤不平煙消雲散,感覺不好意思起來。頓時明白,什麼叫差距?這就叫差距!原來優秀的小胡並不是如我所想,憑著聰明勁兒悠悠閒閒地就取得了好成績,而是這麼勤奮用功,她不優秀,誰優秀?再看看我,本來知識學得就不紮實,除了老師佈置的硬性作業之外,又懶得再做其他努力,又有什麼資格說“我已經很努力了,怎麼還學不好?”

  那天起,我慢慢發現身邊的優等生都和小胡有大致相似的勤奮:藝兒的作文寫得行雲流水,既引人入勝又內涵豐富,從來不必絞盡腦汁,其實這份嫻熟緣自她從小廣泛深厚的閱讀積累,即使學習緊張她也一定擠出時間來看書;小陳的英語更是好似入了神仙境界,從不見他費力背課文、記單詞、做一本又一本的閱讀完型書,但每次考試都穩坐前幾把交椅,其實這份自如與他高一一年為了備戰託福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進行高難度的英語練習脫不了干係,據說一個假期過去他連眼鏡都加厚了半毫米;樂樂的文綜讓人望塵莫及,平日和大家嬉笑打鬧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但是要背的內容他能精確到第幾行第幾個詞地複述出來,他總吹牛說自己記憶力好,其實這種熟悉是他考前書不離手、文綜不離口的努力換來的……那些我們以為是僅僅憑著天賦便輕輕鬆鬆地脫穎而出的人,其實都很勤奮好學,每一分成績都是汗水澆築而成的。

  是啊,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每個牛人,其實都是“蝸牛”。聰明人要勤奮,需要通過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實現自身的價值;笨人更要勤奮,需要付出更多辛苦,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功了我們要勤奮,因為成果需要通過不斷的拼搏去保持、去實現新的超越;失敗了更要勤奮,因為眼前的困難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克服、突破。即使一時間沒有顯著的成就,勤奮的努力也一定不會白費,因為凡事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每一天的勤奮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能力上的收穫,還有意志品質上的鍛鍊。這些,都是不能拿“是否已經成功”這個標準去衡量的。

  我明白了,偷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不給學習以足夠的時間和關照,註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於是我下決心做一隻不怕苦的“蝸牛”。

  我開始每天在學校上晚自習,不打折扣地完成作業,再有針對性地做補充練習,之後披星戴月卻滿心充實地回家。週末和假期,我也一改“一覺睡到自然醒”、 一天從中午開始的老習慣,每天掙扎著抵制被窩的誘惑,八點起床到圖書館或是自習室報到,安頓下來一學就是一個上午。簡單的午飯後,繼續奮鬥直到晚上回家。 平時呢,我儘量少上網、少和同學閒扯,而是抓緊本來就不多的時間多看看書、多去老師辦公室問問題……這樣做收效自然是緩慢卻顯著的,我幾科的成績都慢慢上升了,連數學這個瘸腿科目也終於穩定下來。

  後來,當有人問起我該怎麼學習時,我一定能滔滔不絕地長篇大論一番,林林總總列出好多學習的技巧方法。但我也不會忘記,一切學習方法的基礎、根本,就是勤奮,一切的成就,都必須要有相對應的付出才可能獲得。

  :24歲女大學生的勵志故事

  王豔芳兩歲時,父親在去縣城辦事的路上,遇到車禍不幸離世。當時父親只有29歲,留下了一個4歲的姐姐,2歲的她,還有尚在母親腹中的弟弟。

  家中頂樑柱倒了,爺爺奶奶幾乎哭瞎雙眼,未來生活陷入迷茫。兩年後,年輕的母親再不能承受家中困苦,丟下三個年幼的孩子、一對老人改嫁他鄉,另外建立家庭。雖然只有20多里路程,但與他們不相來往,使得他們與母親感情很淡漠。

  爺爺今年84歲、奶奶81歲,當時都是60歲左右的老人了,都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歲月艱辛,爺爺的背早就駝得很厲害,奶奶眼睛患有白內障,視物模糊,身體都不是很健康。但為了三個年幼的孩子,兩位老人只能重新下地幹活,按季節種水稻、玉米、麥子,不分寒冬酷暑,他們在地裡侍弄莊稼,苦累都撐著,為的是讓三孩子吃飽,能夠健康成長。

  因為家裡貧困,但爺爺奶奶還是想著孩子的將來。大姐10歲、小芳8歲,一直沒有進學校讀書,在弟弟6歲時,爺爺湊了一點錢,讓姐弟三個一同進幼兒園大班。雖然讀書遲,但他們特別愛學習,尤其是小芳成績很快趕上去,老師也常常誇她聰明好學。

  天賦:“最強大腦”,書讀兩遍能背出

  “王豔芳學習特別刻苦,坐在課堂上全神貫注,外邊颳風下雨打雷都不影響她的注意力。”小學六年級班主任朱效觀說。在學校學習認真外,回家放下書包,就幫爺爺奶奶做家務,洗衣、做飯,田間拔草,割稻、脫粒樣樣幹。有時農活幹到夜裡10點,她才開始做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時常寫到深夜兩三點鐘。

  家裡有5畝農田,小芳說,上初中後,水稻田打農藥是她比較害怕的事,因為身材小,一桶藥水背上身就很吃力,走在水稻田裡,一腳踩不穩就跌倒,趴在水裡起不來,好不容易爬起來,桶裡藥水又灑了一半。

  進入小學、初中,由於成績優秀,受到老師關注,一直擔任班長。學習上她有個特別的能力,有些重點課文,只要她想記住,讀兩遍就能背出來,所以她的語文成績特別好,高考時語文得了146分。

  由於三姐弟成績優秀,家裡牆上掛滿了各種獎狀,貼不下有的就撤下,或新的覆蓋上舊的,爺爺奶奶常常指給來人看,引以為豪。爺爺還常風趣地說:“如果獎狀能換錢,我家裡就不窮了。”

  由於家境特殊,三叔王化友像父親一樣照顧他們姐弟。三叔因患有風溼性關節炎,身體不好,但常常拖著病體幫她家做農活,有些好吃的就端給他們。他自己捨不得看病,將錢省給他們唸書。說到這裡,小芳聲音很低,眼含淚水說,“假如沒有三叔,我們不知道如何生活到今天?”

  愛心:她很差錢,卻將助學金給別人

  2007年,她以陳圩鄉第一名的成績考進四星級的泗洪中學讀高中,也是這個村首個學雜費全免考進當地重點中學的學生。同時,姐姐也考上了高中,加上要留級讀初三的弟弟,特別是爺爺奶奶年事已高,三叔支援他們讀書也力不從心。經過商量,大姐成為“犧牲者”。

  直到今天,小芳也忘不掉那天的情景,她含淚述說:“大姐抱著一堆書,往地上一放,嗚嗚地哭起來。”後來,輟學的姐姐外出無錫打工,供妹妹和弟弟讀書,小芳也因此一直覺得對姐姐有一份歉疚。

  朱其兵老師從高一到高三都是她的班主任。他說:“王豔芳除了學習認真、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外,她還很有愛心、陽光。”她為了給大家多做事,毛遂自薦擔任班級生活委員和心理委員。

  最讓這位班主任感動的是,高二時,學校要求各個班級推薦申報助學金名單,每班12人,每人1000元。對貧困生來說,這意味著一學年生活費大半有了著落。作為班級生活委員的王豔芳,儘管在班上家境最差,但在推薦貧困生名單時,主動把自己排除在12人名單外,這讓他非常吃驚,也讓同學們感動。她的這一事蹟,被一家省級報紙記者上門採訪,頭條刊發。

  “這孩子有正能量,有奉獻精神”,王豔芳的大學老師、鹽城師範學院廣電系主任荀潔說,她在大學一直擔任班長,將班務活動搞得有聲有色,經常帶領大學生志願者到市敬老院、兒童福利院,去關愛老人、兒童,去打掃環境衛生、洗衣服,陪老人、孩子聊天、玩樂。

  勤勉:大一,最多時打三份工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讀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時,由於家境特殊,也由於她好學上進、乖巧可愛,一直受到老師的關心和社會各界的關懷。小學6年級班主任朱效觀,在她讀初中時,買了輛新自行車送她,還給她買衣服、買洗漱用品,考上大學時,又買電腦送她,還和愛人到大學來看她。平時經常打電話關心她,電話中都稱她叫“女兒”。

  還有初中嚴寶明老師經常帶她回家吃飯,謝全江老師將學校附近房子免費給她姐弟住,連水電費都不要她交一分錢。大學裡荀潔老師更像她的姐姐,在她考研時安排她的生活、給她買考研資料,幫助她解決學習上的難題,還有姚永明老師……都在學習、生活上給予了她很大關心、幫助。

  “進入大學,我就想一切自力更生,不能靠別人生活。”她上大學的學雜費,除了當地政府、高校給的助學金外,她還拿了助學貸款。在大學,由於成績優秀,她拿過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新東方獎學金,去年還獲得李鳳祥獎學金10000元,用於購買必要的學習、生活用品,還貸款。

  為了維持學習生活費用開支,她從大一開始在課餘時間打工,發過廣告紙、當過收銀員,最多的是做家教。最多時一天打過三份工,最讓她難忘的是一次晚上到城東一家去給小孩子做家教,教完回校時已經是夜裡10點多,要經過一片小樹林,又沒有路燈,路上有個“瘋男人”跟在她後邊,嘴裡胡言胡語,她走快他也跟著快,她跑他也跑,好不容易走到人多的地方才甩掉他,嚇得她回宿舍做了一夜噩夢。

  “別人過年回家吃現成的,我要回家忙年。”今年春節前放寒假,她立即回家,在家裡打掃衛生,給爺爺奶奶洗衣服、剪指甲,買肉買麵包餃子、包包子,讓家人有個過年的樣。在無錫讀大學的弟弟開心地說:“二姐回來,過年就熱鬧了”。

  今年她已經大四了,因為學習的是新聞,每年暑假她都到省、市新聞單位實習。她勤奮努力,帶她實習的媒體記者都很喜歡她。最近,她又將去南京,到一國家級媒體江蘇記者站實習。她一邊等考研結果下來,一邊也準備參加省公務員考試。她說:“多方努力,總會找到自己適合的學習或工作的位置。”

  :導演一場專屬於自己的變形計

  大學生活,是一場最精彩的變形計

  阿杰是我的高中同學,一個非常靦腆、害羞的男孩子,在班裡幾乎聽不到他的聲音,連偶爾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聲音也都輕得像是蜻蜓的翅膀劃過一樣。他很少與人交流,總是弓著身子低著頭,靜默地坐在位子上看書或做題。他還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徵,跟女生講話時,臉和耳朵都會憋得通紅,為此經常被男生取笑。所以,非必要情況下,他不會和女生說話。

  高中畢業後,我們上了不同的大學,沒有聯絡過。

  直到我大三那年夏天,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派對,才又碰面。當時我老遠就聽見一個自信洪亮的聲音在人群中高談闊論,心想這是哪個老同學,走近一看發現是阿杰,當時我就驚呆了。他整個人的精氣神完全不一樣了,重點是,他不僅性格變得爽朗了,連外表都升級換代了。以前他穿的衣服總是迎面撲來一股子濃烈的老壇酸菜氣息,現在,那一身的打扮簡直堪比時尚雜誌經典搭配。

  等到人群散去,我才跑過去調侃他,說:“你現在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簡直是脫胎換骨。看來大學把你改造得挺好啊。”

  阿杰的嘴角劃過一個笑容,迴應道:“是啊。其實第一個學期我還是那個悶瓜,跟同寢室的男生也極少交流。後來,越發地覺得自己人際交往是硬傷,於是報名參加了很多需要經常露臉以及與人溝通的社團,比如演講辯論協會、學生會等等,一年多下來,終於把自己孤僻、沉悶、不合群的標籤給摘掉了。”

  另外一個女生佳佳,我們大學時住在同一棟女生樓,彼此並不熟絡,我對她的瞭解也僅限於名字、專業和班級,倒是經常看見她披著長髮、揹著雙肩包、騎著自行車,行色匆匆地穿梭在校園裡,所以印象很深。

  去年8月,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大學同學譚出差經過上海,我請她吃飯,一起八卦當年同屆、如今混得牛烘烘的幾個人物時,譚跟我講了佳佳的故事。

  佳佳本科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去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研二時和賓大的一個博士一起,聯合創辦了一個與海外資源全面對接的線上留學申請平臺,幫學生量身定製絕佳的留學方案,很受國內學生的歡迎。她還親自主編了聽力和口語的英語教材,口碑極好,很快擁有了一批忠實粉絲。賓大畢業回國後又很快創立了第二家公司,目前人在杭州,正在帶領團隊開創一款智慧英語口語學習的 APP。

  譚跟我說:“感覺剛進大學時大家還在同一起跑線上,沒想到短短几年時間,佳佳已經遠遠地把我們甩在身後了。如今,我們只是苦哈哈的小白領,每個月拿四位數的薪水勉強夠花,人家卻已經是名校海歸學霸、90 後 CEO 和美女老闆了。你說差距怎麼這麼大,她是怎麼做到的?”

  我一口嚥下了嘴裡正在嚼的東西,非常不合時宜地回了一句:“有點小意外,但也不奇怪。畢竟,當年人家上自習、坐鎮圖書館啃書、瘋狂備戰GRE 的時候,我們卻在宿舍裡,躺在床上上網聊天、看美劇和睡懶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