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姆河會戰簡介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典型的、雙方傷亡皆極為慘重的陣地戰。這場戰役促使其他強權國家開始裝備坦克等武器,並導致了英國政府內閣的更迭。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索姆河會戰分析

  中文名稱:索姆河會戰

  參戰部隊:英國、法國;德國

  戰爭結果:德軍成功攔截了協約國的戰略目標

  時  間:1916年6月24日~11月18日

  地  點:索姆河地區

  人  物:約瑟夫·霞飛 費迪南·福煦 麥斯·馮·加爾

  索姆河會戰詳情

  戰役從1916年6月24日開始,至11月中旬結束。其目的是突破德軍防禦,以便轉入運動戰,同時減輕凡爾登方向德軍對法軍的壓力。當時戰線由南向北,在亞眠以東50多公里的地方穿過索姆河。德軍在該地區構築了號稱“最堅強的”防線,包括3道陣地和一些中間陣地。主要陣地有坑道工事,陣地前面有多層鐵絲網。守軍為德軍第2集團軍,防禦正面寬58公里,其第一線為9個師,預備隊4個師。以後兵力增加到67個師。英、法方面原計劃以法軍擔任主攻,但因凡爾登戰役動用了法軍大量兵力,改以英軍為主。最初投入兵力為39個師***戰役過程中增加到86個師***,其中英軍25個師,以第4集團軍為主、第3集團軍為輔,在索姆河北岸卡爾諾以北地區進攻,正面25公里;法軍第6集團軍14個師,跨索姆河在英軍右側進攻,正面15公里。英、法軍炮兵和空軍都佔優勢。採取對有限目標逐次攻擊戰法,企圖通過消耗德軍兵力達到突破的目的。為協調兩軍行動,規定每次進攻到達線不能自行超越。

  1916年7月1日,英國第4集團軍***由羅林森指揮***從馬裡庫爾至埃比泰恩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由英國第3集團軍第7軍在其左翼掩護;法國第6集團軍***由法約勒指揮***從羅西耶爾以北索姆河兩岸向佩羅訥方向實施輔助突擊。當日,法軍和英軍右翼突破德軍第一道陣地,但英軍左翼為德軍壕溝陣地所阻。英軍採用密集隊形突擊,遭德軍馬克沁機槍的強大火力殺傷,損失近6萬人。

  7月2—3日,英軍右翼和法軍攻佔德軍第二道陣地,法軍一度佔領巴爾勒、比阿什等德軍防禦要地。此後數日,由於德軍投入預備部隊以及英、法聯軍本身在突破戰術和指揮排程方面存在著嚴重缺點***對各地區的突擊規定繁瑣,限制了軍隊的主動性等***,以致推進緩慢。

  7月19日,德軍指揮部又投入新一波預備部隊,為便於指揮,將第2集團軍分編為由貝洛指揮的第1集團軍和加爾維茨指揮的第2集團軍。並在防禦上加長縱深,構築了補充防禦地區。

  7月中旬,英、法聯軍僅向前推進數公里,未達成作戰的預期目標。7月底至8月中旬,英、法聯軍將其部隊增強至51個師、飛機增加至500架;而德軍增加到31個師、飛機增到300架,由於作戰的遲緩、膠著,遂轉變成為消耗戰。

  9月3日起,法國米舍萊的第10集團軍、英國加夫的第5集團軍分別投入戰鬥,戰場正面範圍擴大到50公里寬的戰線。德軍增強至40個師,又不停加強陣地的防禦工事。因此英、法軍隊的推進速度平均每晝夜僅有150至200米。

  9月15日,英軍第一次使用新式兵器——坦克***共49輛坦克,實際參戰僅18輛***,配合步兵進攻,推進了4至5公里。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對守備方的德國步兵產生了心理震撼,使他們放棄陣地不戰自退。但由於坦克的技術與裝備尚未完善,加上戰線寬廣***10公里18輛坦克***,仍然沒有達成開啟突破口的作戰目標。戰術層級的運用成功並未能引導作戰勝利。雖然英軍後來又使用了兩次坦克,同樣收效不大,倒讓德軍開始學習如何對付敵方這個龐然巨物。

  進入秋季後,氣候開始惡化,由於陰雨連綿、道路泥濘,戰鬥漸漸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兩國的作戰計劃宣告失敗。

  幾個月的戰鬥,英軍的損失總數已達到破天荒的42萬人,法國達到20餘萬人,而德軍陣亡、負傷、被俘和失蹤的總數已達到65萬人。當時的德軍總參謀長魯登道夫曾回憶說:“軍隊已經戰鬥到停頓不前,現在完全筋疲力盡了。”直到這時,索姆河戰役才不得不宣告結束。

  索姆河戰役持續4個月之久,它連同凡爾登戰役,成為1916年西線乃至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而且這兩個戰役互相聯絡,互相牽制。就像凡爾登戰役中的德軍一樣,英、法軍作為進攻的一方,沒有達到自己的進攻目的。

  德軍以凡爾登戰役牽制了英、法軍在索姆河戰役的力量,而英、法軍則以索姆河戰役牽制了德軍在凡爾登戰役中的力量。由於戰術的教條和塹壕陣地防線在當時無法克服的緣故,這兩個戰役最後都成了消耗戰,特別是索姆河戰役。英軍在這次戰役中投入了55個師,法軍投入32個師,花了巨大代價,才從德軍手裡奪回180平方公里的土地。

  索姆河戰役結束後,英國和法國1916年在西線損失達120萬人,德國達到80萬人。但索姆河戰役顯示了協約國在軍事和經濟方面的優勢,從協約國與德國的經濟潛力和兵員後備力量的對比來看,協約國的損失顯然是值得的。

  相反,由於英、法軍在索姆河戰役中牽制了德軍力量,使德國發動的凡爾登戰役以失敗而告終,大大影響了德軍的士氣,德國損失的大量精銳部隊無法補充,這對德軍以後的行動產生了巨大影響。

  評價索姆河會戰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典型的、雙方傷亡皆極為慘重的陣地戰。不論是雙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戰中最大的戰役。英軍投入作戰有54個師,法軍32個師,德軍為67個師。英、法聯軍傷亡79萬4千人,未能突破敵方防禦,僅推進5~12公里。德軍損失53萬8千人,雖然失去240平方公里的壕溝陣地,卻成功攔截了協約國的戰略目標。但進攻方在西南戰線的勝利仍使得戰局的主導權逐漸從德國移向協約國一方。從政治角度來看,索姆河之戰更是直接導致了政府內閣的更迭。大衛·勞埃德·喬治被任命為英國新首相,新內閣宣佈成立,年輕的丘吉爾也是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