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學心得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進行反思,教師的有效教學經驗才能得到提升,進而到達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之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一、端正態度,強化責任意識

  從事教育工作,特別是高中政治教育工作,我一直把工作態度與責任意識放在首位。高中政治是一門特殊課目,高中生處在形成或完善人生觀、世界觀的特殊時期,做好高中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證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關鍵。在實際工作中,我把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的特殊性與高中生心理成長相結合,端正態度,不斷強化責任意識,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好高中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高中政治教材不同於其他科目,有較強的時政性。做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我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形勢需要,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加強了對教材本身的學習與研究。只有吃透教材,把握教學重點,才能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二是加強了對教育理論的學習與研究,通過對教育心理學以及青少年心理學等方面的學習,讓自己理解適應並能夠針對高中生心理特徵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三是加強了對時政要聞的分析與研究。高中政治教學習內容相對枯燥,單純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記憶,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充分關心時政,分析研究並把時政融合到教學內容中,才能變枯燥為趣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四是加強了對計算機與網路的學習與研究。鑑於高中政治內容的特殊性,需要收集大量的時政資料與資訊來完善授課內容,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與網際網路查詢資訊,為做好教學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資訊支援。

  三、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環節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重點把握五個環節,即“備、教、輔、改、考”,它們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一***“備”是指備課。備課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

  一個良好的開始是事情成功的一半,所以備課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政治和別的科目不同,它有很強的時政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準備材料時高度關注時政熱點,並且和課本上的原理、知識點相結合,如最近的豬肉價格上漲,日本政府更迭,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同學們的視野,提高同學們的政治覺悟,又能和各大考試接軌,鍛鍊同學們對熱點材料的分析能力,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真正達到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

  另外,在備課的時候,作為一名文科教師,除了用詞準確外,一定要注意語言組織的邏輯性和系統性,使一篇教案看上去就是一篇政治論文,教師胸中有丘壑,才能在課堂上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二***“教”是指講授新課。講授新課是做好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

  它最能考察教師的綜合能力,也關係到教學的工作的另外一方:學生。所以授課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學會為目標。

  首先要求老師有紮實的基本功,主要在表現在板書,組織語言等方面。板書方面,字型要美觀、整潔,板書結構要合理系統,給學生以美和科學的視覺享受,這是決定學生是否接受一位老師的重要因素。語言方面,普通話標準是起碼的要求,另外就是要科學的表達一些專業術語的意思,除此之外,作為一名文科教師,一定要注意語言的美感,這是充分考慮新時代學生的性格特點後應該注意的問題,語言的美感要求教師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開闊的視野,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不至於流於枯燥無味,才能調動學生這一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其次是課堂結構的問題。一堂成功的政治課應該包括最基本的幾個環節:匯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導課的作用在於引出一堂課的主體內容,奠定本課的基調,所以要根據課堂內容特點選擇合適的匯入方式,不過時間不宜太長,兩三分鐘足矣,否則有喧賓奪主之嫌。新課部分在備課時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課堂上要做的就是把握好時間了,同時注意突出重點,講清難點,注意學生的反應,並據此對講課做出適時的調整。小結,顧名思義,總結性的,要短小精悍,高屋建瓴,最好在小結的時候再次強調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對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識能做到心中有數。佈置作業的目的是檢查本堂課的授課效果的,所以在作業的選擇上應照顧大多數同學,難易適中,並說明具體要求,以培養同學們規範做題的好習慣。

  最後就是駕馭課堂的能力。一般情況一個班級的座位排列是以成績為依據的。前邊幾排學生離老師近,聽課效果相對好些,中間部分成績相對不錯,能主動思考並回答老師問題,這樣看來一堂課的效果很大部分取決於後幾排同學的聽課效果,正可謂一根鐵鏈的強度取決與最弱的一環。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通過提問或其他方式把這部分同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課堂氛圍具有整體性和協調性,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環境。

  ***三***“輔”是指輔導。輔導是做好教學工作的有益補充

  如果說課堂授課是針對全部的話,那麼輔導便是針對區域性了:區域性的學生和區域性的知識。這一環節的重點在於查缺補漏,對於某些邊緣生的進步和整個班級的水平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輔導工作主要是在自習課上做,常用的方法是先在整個班級佈置自習任務,讓學生有自習內容和具體目標,能高效利用自習時間,然後根據自己掌握的個別學生的學生情況進行某些章節和知識點的輔導,在這一環節中,最重要的是針對性。

  ***四***“改”是指批改作業。批改作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必要環節

  批改作業是師生互動的形式之一,通過作業,可以檢查一堂課的授課效果;同學們通過作業的批改情況,可以瞭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所以一定要好好運用這一形式。

  作業是考試的序曲,考試的規範要求作業的規範,作業的規範來自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和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而教師的要求在作業批改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正規考試的閱卷都是有評分標準的,那麼在作業批改中也應該運用這種方式,給學生的作業打分。這樣既可以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又可以培養他們做題的規範性,為考試做可最好的熱身。

  必要的時候,應該給同學有針對性的寫一些評語,或鼓勵,或疑問,或建議,或提示,給同學們以知識或情感上的啟發。

  ***五***“考”是指考試。考試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

  考試是種手段,其目的是查缺補漏,檢驗階段性教學效果的,也是教學工作的目的之一,對教學工作的下一步開展有著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作用。

  首先是命題,命題不能偏和怪,要注意難、中、易三種題目在一套試題中佔的比例,儘量能使考試成績拉開梯度。

  其次是閱卷,同學科教師應該流水線作業,這樣會使標準統一,有利於班級間的橫向比較。閱卷的時候嚴格按照高考的評分標準,給分有理,扣分有據,目的在於培養同學們的大考意識,規範意識。閱卷結束,各個題目的閱卷老師應該相互通告本題同學們常犯的錯誤,為下一步的評講做好準備。

  最後就是評卷了,考試就是為了發現問題的,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的目的在於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要把這一原則給同學們講清,減少學生的驕傲或失落情緒,把注意力放在做完一套題自己在做題方法和學習態度的收穫上,並且亡羊補牢,迴歸課本,並思考在以後的學習、做題和考試中應該怎樣做,帶領同學做好考試總結。

  四、傾注情感,貫穿工作始終

  貫穿整個教學工作的有一條主線,這就是情感。有句話說的好,有的老師蘸著墨水寫教案,有的老師蘸著汗水寫教案,有的老師蘸著心血寫教案。我認為,一個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老師,還應該蘸著愛寫教案。他***她***應該是愛教育事業的,愛教學工作的,愛學生的,愛政治課的,這種情感,如果滲透在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的話,那麼就會在和學生的每次交流與互動中以各種方式傳遞個學生,給他們以動力,以熱情,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驕人成績。而這,不正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所期望的嗎?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以高度負責的責任心與使命感,不斷加強自身學習,總結經驗,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做一位名副其實的靈魂工程師。

  篇二

  作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師,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能夠上好這門課程,使師生都能夠在教與學中得到快樂,使學生真正將學到的知識用於生活實踐中。思想政治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初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是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思想政治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淺談點滴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安排恰當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搖籃。作為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關注時事政治的意識,給學生創造一個表達思想、鍛鍊語言能力的平臺。實踐證明,“說”與“想”是分不開的,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是有直接聯絡的,發言條理清晰、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好的思辨能力。每節課前設定5分鐘語言實踐活動,可有效地使學生放鬆情緒,同時,可培養學生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膽量和信心,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在語言實踐環節中,學生要站在講臺上,面對其他同學,講故事,講自己身邊的事情,或者針對網路、電視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發表觀點,總之,就是要“說”。經過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的訓練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增強了,同時對週遭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對問題的認識水平明顯上了一個臺階,思辨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學生所講述的內容包羅永珍,其語言豐富多彩且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其思維活動異常活躍。活動還增強了學生對生活的關注,課程以這樣的形式開始,可以讓學生儘快放鬆心情,避免產生倦怠和抗拒心理,順利進入後面課程的學習。

  二、重視案例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政治課程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政治、經濟常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特別注意對案例的分析。案例的作用在於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生動化,有利於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例如,在講授《感受責任》時,筆者運用了毒奶粉的案例,展示了很多受害嬰兒和受害家長的圖片,學生受到很大的震撼。然後,筆者引出責任問題:責任包括哪些有的學生說:等我們長大了,我們有責任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有的說:作為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我們有責任保護祖國。有的說:當在街上遇到有困難的人們時,我們有責任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有的說:當好朋友犯了錯誤時,我們有責任去了解和寬容他們。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更容易讓學生從身邊的事例中瞭解什麼是責任。對話式的交流方式,讓學生和教師處於平等的對話地位,使學生願意主動地認識和接受事情的本質。同時,使用案例教學,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社會生活與課本知識緊密結合。初中政治課是德育的園地。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去引導和影響每一個學生,使他們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在德育中,如果單純地用道理向學生灌輸,學生可能會排斥;而案例比理論更直觀和明確,易於被學生接受。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教師要配合教學任務,開展適當的課外實踐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同時增強其社會活動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如教授《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時,筆者要求學生分成若干組,回家問父母和親戚在以往的消費過程中是否有過買到假貨、被商場強制消費、在消費中沒有得到尊重的經歷;然後,調查自己家周圍的商場是否張貼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相關制度。每一組都要彙報本組的調查情況,並通過ppt向全班同學展示。這樣的活動設計,使教學內容與現實社會環境及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學生為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會自覺地思考身邊的事情和問題,就會把政治課學習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途徑,政治課學習就會成為自發和主動的行為。假期裡,教師還可以安排一些課題,讓學生自由分組、自主選擇,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相應的課題。例如,筆者為初一的學生設計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調查”、“初中生人際關係對生活學習的影響”、“網路遊戲對初中生學習的影響”等課題。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了學生篩選、處理資訊的能力。通過調查的設計、分析和總結,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課外研究性學習,提高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鍊了學生與人合作、與人溝通等綜合能力。

  四、聯絡各學科的知識。

  政治包羅永珍,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絡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政治,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政治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政治也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瞭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與政治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絡。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政治資訊。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資訊。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政治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政治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政治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