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喝酒時的禮儀

  中國人的飲酒禮儀喝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一、入座禮俗

  親朋聚會,客人來訪,免不了要坐下來喝上幾杯。然而,在酒桌上,誰坐在什麼位置可是有講究的。有時親戚朋友在一起可能還可以隨便些,而如果是接待客人就要講究點規矩了。

  酒桌上到底如何來排座次,可能各地風俗不同,排法也不同。但總體來說,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一般可以分三種情形:

  1、家庭聚會:一般是要按照輩份高低、年齡大小來排序的。也就是論誰請客,輩份最高或年齡最長者要坐在最裡面面向門口的顯要位置;接下來可按輩份或年齡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有時還要在長輩旁邊安排一位老人喜歡的小孩,一般都是隔代人。如果是長輩請客,可能要指派一人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負責做好各項招待工作;如果是晚輩請客,請客者會自然坐在靠近門口的位置。

  2、朋友聚會:朋友、同學、戰友等聚會一般來講是誰請客誰坐在面向門口的位置,也叫“坐東”或“莊主”,有時莊主也可能把此位置讓給職位較高或德高望重者,其餘的要可以按年齡大小依次一左一右排列。因為都是朋友,所以有時也不計較這些,誰坐哪兒都無關緊要,但莊主的位置別人是不會去坐的。

  3、接待客人:屬於外交範疇,講究能多一些。一般來講接待客人分主客兩方。主方至少要有兩人,一人是“主陪”,另一人是“副陪”。“副陪”一般是“主陪”的朋友、同事或部下。“主陪”要坐在正對門的地方,以盡地主之宜,“副陪”坐在“主陪”的正對面,也就是靠近門口的地方。副陪既是具體負責招待工作的,也是比較能喝酒的。主陪右邊應該是主賓,左邊是副賓;副陪的右邊是來賓中的第三號人物,左邊是第四號人物。其他人員基本可以隨便坐了。

  較大規模的中式宴會的桌次是有講究的。臺下最前列的一兩桌一般都是主人或貴賓的,赴宴者不要貿然入座。儘管中式宴會大都使用圓桌,但每桌通常要有一位主人或招待人負責照應。其兩側的座位是留給本桌上賓的,除非受到邀請。也不宜去坐。最好的辦法是主人提前在各桌上標明來賓應坐的位子,使大家對號入座。正式的宴會,還應為每位客人預備一份選單。

  二、斟酒禮儀

  酒水應當在飲用前再斟入酒杯。有時,男主人為了表示對來賓的敬重、友好,還會親自為其斟酒。酒瓶要當場開啟,酒杯大小要一致,如在座的有年長者,或有長輩、遠道來的客人或職務較高者,要先給他們斟酒。如不是這種情況,可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斟酒,酒斟滿,但不要溢位來。為長者斟酒不必太頻繁。

  作為客人,當主人為自己斟酒時,要起身或俯身,以手扶杯或欲扶狀,以示敬意。在我國南方也有使用 “叩指禮”可來回敬的。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在侍者斟酒時,勿忘道謝,但不必拿起酒杯。斟酒時切忌搖動酒壺或酒瓶,切忌將酒壺口對著客人。客人在夾菜或吃菜時,不要為他斟酒。

  滿還是不滿,如瞭解現代時尚與禮儀,一般有個套數,即:“酒滿敬人,茶滿欺人”這是日常生活中約定成俗的事。但是倒過來說酒滿敬人的適用範圍適用在國內,如到歐美等國家,就不適用了。

  斟酒時要注意三點:

  其一,是要面面俱到,一視同仁,而切勿有挑有揀,只為個別人斟酒。

  其二,是要注意順序。可以依順時針方向,從自己所坐之處開始,也可以先為尊長、佳賓斟酒。

  其三,是斟酒需要適量。白酒與啤酒均可以斟滿,而其他洋酒則無此講究,要是斟得過滿亂流,顯然未必合適,而且也是浪費。除主人與侍者外,其他賓客一般不宜自行為他人斟酒。

  三、祝酒禮儀

  由主人邀請全場人舉杯並講祝酒詞

  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

  可多人敬一人,不可一人敬多人,領導除外;

  自己敬別人,碰杯,自己喝完,別人隨意;

  自己敬別人,不碰杯,自己視情況但不比別人少;

  可多給客人或領導添酒,不可瞎亂代酒;

  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自己的杯子低於別人。

  若無特殊人物,敬酒宜順時針逐位來;

  敬酒即祝酒一定要有喝酒的理由,每次不一;

  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