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葉聖陶閱讀題及答案

  語文閱讀試題是高考語文考試中重要的題型之一,也是高考語文考試中必考的題型,我們一定要提前做好複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葉聖陶》閱讀題目及答案以供大家閱讀。

  《葉聖陶》閱讀原文

  記得民國十一年,我在天津《新民意報》編文學附刊。當時 常在《小說月報》和《兒童世界》上看見葉先生的小說和童話,非常喜歡,因為我是有孩子心的人。民國十四年我到上海,才與葉先生晤面。一直到廿六年為止,這 十二年間,接談的時間並不多,每每是在開會或聚餐的時候見面的。我們倆很熟,但說到交誼,可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了。

  差不多他所有的創作都曾送給我過,而我的著作也大半都送 給他。我對於他的創作,《四三集》以前的全部看過。他的短篇小說集《火災》,我曾寫過書評。他對於我解釋其中一篇小說的夢境,認為能夠道出他的本意,其餘 不曾說什麼。其實,最能夠了解或批評某一人的,或許還是某一人他自己,別人的見到處終不免有些隔靴搔癢。而我終於要妄談了。

  我覺得葉先生是一個真正的教育家。他在甪直的小學裡教書,極為認真。他隨便做什 麼事,總是誠懇地去做,決不敷衍苟且,有一分力便盡一分力。他喜歡小孩,因為小孩的心是純潔的,不曾沾染社會的惡習。因為他從心底裡喜歡小孩,因此他能寫 出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又能寫出《一課》《小蜆的回家》《地動勞那樣的小說。我也學著寫過童話,總是短短的,寫不到他那樣的細膩。以 前,我在長沙第一師範學校用他的初中國語教科書作教本,另選一本聯絡補充教材給學生,將目錄寄給他看,他來信頗為稱許,說是像我這樣熱心教學的不多。他這 一句話也說明了他自己也是熱心教學的,我們只要看他與夏丏尊合編的幾部作文法的書就可以知道。與這熱心教學成為一物兩面的便是創作態度的謹慎。

  他每寫一篇小說,必定經過若干時間的構思,然後下筆。從 來不曾潦草塞責,在商務任編輯的時候,他自己的時間有限,便在公餘回家寫作,每每一個短篇,斷斷續續地要寫一兩個星期方才寫完。推而廣之,凡他所做的事, 他都負責,從來不肯躲懶。例如,振鐸去歐洲,他代理過《小說月報》的編務,仔細地審閱來稿,每一篇都看過,方才決定去取。他對於新詩,謙抑地以為鑑賞力不 夠,便要我來幫忙,替他選輯,所以他又是一個理想的編纂者。

  他編《婦女雜誌》,為了想要我寫一篇《現代女文學家概述》,曾經寫給我兩封信,第一信雲:“兄於世界文學所知較多,此題當然勝任。止須舉其尤者,略言其生平、旨趣、風格、作品大要。知兄甚忙,但弟少求索之門,得老友如兄者,自不肯放過,想來半年止此一遭,必能蒙允許也。”他寫得這樣懇切,自然我只好答應。他的第二信又來了:“承允撰稿,感何可言。文章只須平常談話那樣輕鬆隨便,筆下常帶感情,尤宜於婦志之讀者。十月底之約,想不至過期。”他這樣再三叮囑,我當然不會使他失望。 對我如此,對別的他所要拉的撰稿人,當亦同然。這就是他辦事負責的一證。我曾到他家,親見他和他的妻子、小孩和親戚,全家動員編輯《十三經索引》。倘若沒 有細心和忍耐,這種書是編不出來的。他無論編《小說月報》、《婦女雜誌》或《中學生》,沒有一次不是用全力來對付的,一切瑣碎的事,甚至校對,都由他自己 動手。投稿人有信給他,如果是必需答覆的,他也親自寫回信去。他的字跡圓潤豐滿,正顯出他那謙和而又誠實的心。他與你見面時,雖是沉默,卻不使你感到局 促,因為你可以在他那部位亭勻的臉上讀出他正準備著用十二分的誠懇來聽受你的巨集論。

  抗戰八年間葉先生的生活想來是大家所願意知道的。他曾簡 略地告訴我:廿七年初到重慶,十月到樂山武漢大學教書,廿九年夏離開武大到成都去,擔任教育科學館國文科的事情,這教育科學館是幫助教育廳計劃研究教育問 題的。他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精讀指導舉隅》和《略讀指導舉隅》,又在開明書店出《國文教學》,都是與朱自清合編的。戰時他只出了一本《西川集》①,最後四篇是類似小說的散文,都寫得很有意思。他頗注重修養,覺得一個人即使不寫詩,他的生活便是一首詩,才是值得佩服的人;也就是說,他覺得行比言更重要。他常說:一個人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他在《答覆朋友們》裡說:“一個人當深入生活的底裡,懂得好惡,辨得是非,堅持著有所為有所不為,實踐著如何盡職,不然就是白活一場。對於這一層,我現在似乎認得更明白,願意在往後的小半截路上,加緊補習。”他看透了中國的許多羅亭②,能說不能行,頭大手小,“喜歡侈言革命,可是隻限於掛在口頭,實際是懶得革命,尤其懶得革自己的命,懶得見少數的旁人真正革命。”我信得過葉先生的話。他不僅作品使我們愛讀,他那堅定的人格,也足以對於青年“在生活上發生影響”。

  ***選自趙景深《我與文壇》,有刪改***

  【注】①《西川集》,本書是葉聖陶先生入川后出版的唯一隨筆集,內容收入作者在1944年一年中所寫的隨筆小品。②羅亭,俄國作家屠格涅夫長篇小說《羅亭》的主人公,熱愛自由,能言善道,嚮往追求理想的生活、事業和愛情,但卻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相關連結:

  葉聖陶***1894年- 1988年***,原名葉紹鈞,字聖陶,漢族人,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當小學教師,並參加新潮社和文學研究會。解放後,葉聖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

  《葉聖陶》閱讀題目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文中“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指作者和葉聖陶之間雖然很熟,但日常交往並不太多,兩人是在事業中結下樸素而真摯的友誼。

  B.葉聖陶創作態度極為謹慎,從來不曾潦草塞責,只要看他與夏丏尊合編的幾部作文法的書就可以知道這一點。

  C.葉聖陶因為對於新詩的鑑賞力不夠,便邀請作者來幫忙選輯,體現了“一個理想的編纂者”所應具備的誠實又謙虛的態度。

  D.葉聖陶寫給作者的兩封信措辭委婉,語言典雅,表達得體,體現了他為人誠懇、做事負責的優秀品質,也讓作者為之折服。

  E.本文分別從教育、創作、編輯三個角度介紹了葉聖陶的生平事略,重在展示他在事業上的突出貢獻以及人格上的非凡魅力。

  ***2***作者為什麼說葉聖陶先生“是一個真正的教育家”?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葉聖陶先生常說“一個人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請結合材料理解“有所為”在文中的含義。作為“理想的編纂者”,葉先生又是怎樣實踐“有所為”的主張的?請簡要概括。***6分***

  ***4***作者在介紹葉聖陶先生的過程中,經常穿插敘述自己與之相關的經歷,你是否認同人物傳記的這種寫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葉聖陶》閱讀答案

  .***1***D、A、E***D 項3分,A 項2分,E 項1分。B項“他與夏丏尊合編的幾部作文法的書”原文用以印證的是熱心教學。C項“對於新詩的鑑賞力不夠”表述有誤。E項“重在展示他在事業上的突出貢獻”表述不妥。***

  ***2***①做事誠懇,決不敷衍苟且,如在甪直的小學裡教書,極為認真;②從心底裡喜歡小孩,為孩子們能寫出《稻草人》等兒童文學作品;③熱心教學,編寫國語教科書和作文法的書;獻身教育,抗戰期間依然執著於研究教育問題。

  ***3***含義:葉聖陶先生的“有所為”就是強調行比言更重要,主張深入生活,盡職盡責,明辨是非,從我做起,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事。

  表現:①做事負責,從不躲懶,如代理編務仔細審閱每一篇來稿;②編纂細心耐心,全力以赴,如全家動員編輯《十三經索引》,編雜誌親自校對;③為人謙和誠實,如索稿懇切,願意誠懇聽取別人的巨集論。

  ***4***認同:①從“我”親歷親聞的角度介紹,使人物傳記更為真實可感,更具情感力量。如寫我和葉先生互贈著作,我為葉先生寫書評深得其認同,寫出了作者和傳主之間心靈的契合。②“我”的作為對傳主葉聖陶先生的形象起到很好的襯托作用,如以“我”寫童話襯托葉先生寫作的細膩,以“我”的熱心教學襯托葉先生的熱心教學。

  不認同:①通過“我”的親歷親聞介紹傳主,主觀意味太濃,“我”的過多介入會沖淡葉先生的形象,影響傳記寫作的客觀性。②僅從我的視角介紹傳主,選擇材料受到極大限制,缺少豐富性,不能夠更全面更典型地刻畫傳主的形象。

  ***本題8分,選取以上觀點任意一種即可,“理由”分析,兩個以上且分析正確合理即可得滿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僅有觀點,沒有理由不給分。***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葉聖陶》閱讀題目及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