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新聞攝影時應掌握的幾種技巧

  眾所周知,新聞攝影是在新聞發生現場,通過攝影技術——抓拍來獲取瞬間的形象。無論所拍攝的物件是人物還是實物,抑或是景物,要想刊登出來達到吸引人眼球的效果,作為一名攝影者,對新聞攝影過程中的技巧一定要了然於心,靈活運用。通過下文論述,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新聞攝影作品問世,讓更多的新聞攝影者實現自己的攝影夢想。

  一、新聞攝影追求的五個方面

  下文分別從這五個方面來具體分析。

  求新——即新穎性。新聞攝影追求的新穎性即拍攝的角度或者抓拍的內容讓人覺得十分新穎,有種新鮮的感覺,卻又合情合理。新聞攝影是配合著新聞發生的現場而攝製的,這個“新”一定要能夠體現出攝影者的技巧揣摩,從能夠讓人看懂的角度出發,能夠渲染出新聞的重要性的角度著眼。新穎性是對新聞攝影者比較高的要求,畢竟客觀的新聞事實就是如此。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出新聞攝影者的創意,因此,新聞攝影者一定不能小覷這一點。

  求真——即真實性。新聞攝影者追求的真實性是新聞攝影最根本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要求。真實是新聞的客觀要求,也可以說是新聞的生命。真實性是說新聞攝影者一定要尊重事實,不能為求最佳作品而對新聞圖片進行二次加工,這樣做就嚴重違背了新聞攝影的基本原則。新聞攝影的作品,是配合著新聞發生而拍攝下來的。如果新聞攝影的作品不真實,也就預示著對新聞客觀事實的一種汙衊,違反了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的特徵,這是不允許的。真實是新聞的基本要義。哪怕它影響面小,哪怕它不新穎,我們必須要保證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否則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求活——即鮮活性。新聞攝影者追求的鮮活性是指新聞攝影作品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觸,能夠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新聞發生的現場情況。新聞攝影作品就是為了讓受眾能夠看到新聞所發生的現場,內容一定要鮮活。只有那樣才能夠吸引人的眼球。一潭如死水的作品是不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的。為了讓新聞攝影作品鮮活地呈現在受眾面前,新聞攝影者就必須抓好角度,從能夠體現人物動作和語言的角度著眼,讓新聞攝影作品能夠代替新聞記者來說話,這樣目的就達到了。

  求情——即情感性。新聞攝影者追求的情感性是指新聞攝影作品中透露出的人性美、心靈美或者人性的骯髒等,讓人後,產生一種好惡的情感,對美好的事物更加喜愛,對醜陋的事物更加憎惡。情感性是對新聞攝影者提出的高標準之一。新聞雖然追求的是客觀地反應新近發生的事情,但是新聞攝影作品卻可以呈現出新聞攝影者的情感,這該如何掌握呢?這就跟新聞發生的內容有關了。比如看到馬路上兒童攙扶老人的一幕,新聞攝影者拍攝下這一張照片,便具有情感性,即宣揚一種尊老愛幼的價值觀和情感導向;再如老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而路人置若罔聞,熟視無睹,新聞攝影者拍攝下這樣一張照片,便也是具有情感性的,即鞭撻社會錯誤的價值觀導向,引導人們思考我們到底要不要扶倒地老人的情感導向。

  求意——即意蘊性。新聞攝影者追求的意蘊性是指新聞攝影作品中透露出一種精神,一種讓人積極向上的勵志的情感訴求。可見意蘊性是這五種追求中最高的境界,能夠在新聞攝影作品中達到意蘊深厚,說實話確實不易。但是隻要新聞攝影者具備一定的攝影素養,懂得新聞攝影的技巧,與此同時還需要能夠具備非常高遠的想象和聯想能力,才能讓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蘊在其作品中淋漓盡致地滲透出來。比如一張標有燈塔的新聞攝影作品,意在引導我們要樹立高遠的志向,這便是一幅富有意蘊的新聞攝影佳作。

  新聞攝影作品所追求的這五個方面,各有特點,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可以說新聞攝影作品的價值核心,是求新;新聞攝影作品的價值生命是求真;新聞攝影作品的價值特點是求活;新聞攝影作品的價值視窗是求情;新聞攝影作品的價值砝碼是求意。

  二、新聞攝影應掌握的技巧

  新聞攝影在拍攝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技巧性。因為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情,新聞攝影就是以攝影為技術,對新近發生的事情進行抓拍的一種手段。因此要想抓拍好圖片,新聞攝影一定要講究抓拍技巧。

  1.攝影角度

  同樣是一張攝影圖片,因攝影角度不同,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在新聞拍攝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攝影角度的抓拍。拍攝角度直接影響到拍攝主體的突出與否。無論何種情況,一定要緊緊抓住拍攝的主體,在其千變萬化的轉動中,握好拍攝機,充分考慮整個攝影的畫面構圖和現場完好的光線進行最佳曝光,這樣為整個攝影作品的形成做好基礎工作。

  2.攝影高度

  攝影高度對新聞攝影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樣是一個拍攝主體,拍攝高度不同,表達的情感亦不相同。比如,在新聞攝影中,要想表揚突出人物主體,顯示出人物主體的高大,偉岸,需要站在比主體人物要略低的地方去拍攝。此外,還有在汶川地震時,現場的一些新聞攝影作品也是攝影記者站在不同的攝影高度而拍攝成的,給人的感覺是截然不同的。

  3.抓拍構圖

  新聞攝影中,抓拍構圖至關重要。要想拍到一張佳作,必須抓拍。而抓拍時必須注重構圖,不能主次顛倒,把新聞事件的主體當成了次要的,而把次要的當成了新聞事件的主體,那樣就突出不了新聞事件的主題,犯了主次不分的錯誤。在構圖方面,一定要抓主體,否則主次顛倒,不明主次的構圖都是失敗的。在抓拍構圖時,光線的採取是突出主體的一種方法,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現場,要麼採取強光,要麼採取弱光,來凸顯主體的與眾不同。

  4.拍攝時機

  所謂的拍攝時機是指新聞拍攝記者拍攝新聞圖片的時機,即何時候按下快門,咔嚓一下將攝影作品定型。這個快門的按下,早了不行,晚了也達不到目的。只有在新聞攝影記者抓怕到了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那一瞬間,將快門有目的地按下,拍攝下讓人有遐想空間,留給人們無限品味的印象,唯有如此,才是最佳拍攝時機。

  5.拍攝曝光

  一張經過精心拍攝的攝影作品,如果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量,都會嚴重影響攝影作品的效果,達不到拍攝者的要求。這可以說是一張完美佳作的最後把關,如果把關失敗,這幅新聞攝影作品最終毀於一旦。所以說拍攝曝光方面,作為一名新聞攝影記者而言,一定要掌握其技巧。客觀地說,新聞拍攝曝光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新聞現場的光線,後期的背景設計等等。儘管現在照相機的水平越來越高,但是在強光、弱光等條件下的曝光也不能達到很高的技術,因此,新聞攝影記者一定要嚴把拍攝曝光這一關,綜合衡量各方面因素,將曝光控制恰到好處。

  三、新聞攝影應注意的事項

  1.在抓拍時善於捕捉資訊量大的瞬間

  新聞攝影是靠抓拍到現場發生的事件為手段而實現新聞資訊的傳播的,因此,抓拍到的資訊量越大,此則新聞便越有價值,越有意義。在一瞬間,新聞攝影記者的手將快門咔嚓按下,進入構圖的因素越多,說明攝影記者拍攝到的資訊越大。當然這種資訊量大也是以主次分明為前提的,不能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最終達不到捕捉資訊量大的瞬間的目的。比如,同樣是一則新聞事件,兩車相撞,其中一輛車以流星的速度穿牆而過。在這則新聞事件中,有一個新聞拍攝者拍攝到的是其中一輛車以流星的速度穿牆而過,而另外一個新聞拍攝者拍攝到的則是兩車相撞的瞬間,那麼同樣是這則新聞,大多數新聞報社會採用誰的呢,結果不言而喻,肯定是後者的圖片被採納,原因很明顯,就是他的新聞圖片中含有更多的新聞資訊量,讓人能夠明瞭新聞發生的整個過程,所以他能夠脫穎而出。

  2.在抓拍時善於捕捉具有象徵性的瞬間

  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畫外音”,這就是指新聞攝影抓拍時捕捉到的具有象徵性的瞬間。通過新聞攝影圖片,人們能夠解讀出畫面之外的內容。也就是說,在拍攝這張新聞攝影作品時,作者是有所寄寓的,若隱若現地呈現在攝影作品中,讓讀者通過圖片自己去領悟。這樣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需要人們通過其中一點來參透。比如有這樣一幅新聞攝影作品,構圖要素:幾棵樹樁,旁邊有幾隻小狗在排隊解手。攝影記者通過這幅具有寓意的新聞作品意在告訴我們:動物世界的“排隊”秩序井然,人類為啥很難做到?通過動物反射人類自身,具有一定的諷喻性。此則新聞攝影圖片便是具有象徵性瞬間的代表。

  3.在抓拍時善於捕捉具有幽默性的瞬間

  不同的新聞,需要不同的新聞攝影作品予以配合發表。在一些生活小品文中,新聞攝影記者可以通過捕捉具有幽默性的瞬間,來讓人們一笑而過,笑後深思,這類作品也是具有一定的寓意性。比如,拍攝兒童各種表情的新聞攝影作品,新聞拍攝記者可以通過抓拍,捕捉到不同背景下,不同時段的兒童的面目表情,可謂豐富多彩,幽默萬千。通過這樣的圖片告誡人們,兒童的世界是多麼單純,美好,和諧。我們大人也可以放下心中的壁壘,學習兒童的這種童真,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通過對新聞攝影時應追求的幾個方面、新聞攝影技巧及注意事項的論述,相信作為一名新聞攝影者應該對新聞攝影有所瞭解。在拍攝時,儘量按照這幾方面來做,但是不能操之過急,如果能夠體現其中的一個方面,那同樣也是一幅新聞攝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