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圖片的拍攝祕籍

  新聞攝影是新聞媒體日常工作中的必備環節。新聞攝影集新聞性、思想性、真實性、時效性和形象性於一身,能將新聞主題的情感濃縮於畫面中,“一圖勝千言”,給人以簡潔震撼的效果。新聞攝影要求在圖片內容和形式上實現真善美的統一,要運用藝術的手法把握典型瞬間,讓圖片“說話”,這樣才會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會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在實際拍攝過程中,切實把握好新聞圖片的拍攝技巧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新聞的抓拍

  新聞攝影是新聞事件中適合用攝影表現的手法記錄和傳播的可視形象,它不同於照相館裡的人像攝影,“以靜對靜”,“一切聽從指揮”,而是“以動對動”,順其自然,把握瞬間是照片成敗的關鍵。要想獲得一幅好的新聞照片,就必須要特別注意:

  1.抓動作。沒有動作的題材照出來經常是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拍攝物件動得越厲害,照片就越生動、越真實。

  2.抓神態。有的拍攝物件沒有動作,那麼可以關注他的神態和表情。神態往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表現,有些神態往往無法用語言表達。

  3.抓細節。為使作品更加真實可信,就必須得抓細節,細節可以增加照片的可感性和趣味性,沒有細節往往導致照片平淡乏味。

  4.抓特寫。一個人物、一個地點,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抓特寫能使照片的表現力增強。由於繁雜而又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很難停下腳步仔細觀察一件事物。所以把取景的範圍推向極端,近到無法再近、少到無法再少、畫面精練到極致,就會得到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5.抓矛盾。有矛盾、有問題就能引人注目,耐人尋味。矛盾也是一種對比,對比可以引起人們的思考,從而拓展作品的深度和廣度,且對比的因數越豐富,照片的味道就越濃厚。我們進行拍攝的時候應該記住,攝影並不僅僅是看見,更重要的是要有所發現。

  二、拍攝角度對主體的影響

  在新聞圖片的拍攝中,拍攝角度直接影響著主體,即新聞事件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的突出。無論在任何環境條件下,攝影者必須始終注意新聞事件主體的變化,在其頻繁的變化中掌握運用拍攝角度,抓住拍攝時機,充分利用有效果的畫面構圖和現場有限的光源準確曝光,為一幅完美的新聞圖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拍攝高度對主體的影響

  在新聞攝影中,新聞事件主體與環境、條件的變化,往往因拍攝高度的不同,影響形象。比如,在眾多反應抗洪救災的新聞照片中,拍攝者並不是在同一條件和同一高度拍攝的,因此,形成的效果也不一樣。

  四、抓拍中構圖是先決條件

  抓拍是新聞攝影中最基本的手法,又是一幅圖片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假如有些攝影者,在新聞事件中從頭到尾不注意主體變化,見什麼拍什麼,主體成了陪體,甚至把要反映的主體排斥到了畫面之外,或者說不應該突出的反而突出了,其結果就是失敗。

  五、現場光線是突出主體的必要條件

  通常情況下,一些會議和大型活動都是在弱光氛圍下進行的,這就給攝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遵循現場的光線進行工作***新聞現場一般不允許使用閃光燈***。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調高相機的感光度,以增加快門速度,保證拍攝質量。利用現場光線拍攝時我們儘量選用大口徑鏡頭,如70--200mm/f2.8、24--70 mm/f2.8等鏡頭,這類鏡頭光圈較大,配合感光度可以確保一定的快門速度。

  六、準確的曝光對圖片效果的影響

  在新聞攝影中,攝影曝光受新聞現場光源、背景制約。儘管目前照相機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功能更加齊備,但是,深色背景、淺色背景、逆光、順光,都有差別,即使使用閃光燈也會因明暗不同的背景使圖片曝光過度或不足,直接影響圖片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