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創意拍攝技巧

  對於許多攝影師來說,不嚴重依賴後期製作,而是靠前期的布光和造型來完成照片,便會有一層額外的成就感。在工作中,想象力的廣度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我想要儘可能多的用創意裝備來完成任務。

  沒有高階的造型燈效怎麼辦?

  我第一次用投影儀作為照明工具是在2015年拍攝度假旅行的時候。那是在俄亥俄州的二月,這意味著室外只有黑暗的天空和冰雪覆蓋的地面,我選擇在模特後面的牆上投射異國情調的熱帶。由於當時我唯一能接使用的投影儀又舊光又暗,每當它被輕輕撞一下,它就會停止工作。儘管所有的因素都對我不利,但我還是得到了比較滿意的照片:

  因為投影儀太暗了,而我又需要投影儀的距離足夠遠,所以我必須把我拍攝的房間變得更暗,這樣才能保證房間的光線不會稀釋投影。當你選擇一個投影儀時,我建議選擇你能找到的最亮的投影儀。三年後,我買了一臺自己的投影儀:愛普生EX3240。它基本上是我能找到的最亮、投影最大的投影儀***不到400美元***。

  使用投影儀作為光源的一大問題是很難把它放在理想的位置。投影儀的設計就是靜止的,它所有的固定安裝系統都是相應設計的。理想情況下,我會選擇把它安裝在一個球形雲臺上,這樣我就可以任意角度固定它。但迄今為止,我發現的最好的解決方案是膝上型電腦支架。支架可以在一個軸點上旋轉90度角,允許水平和垂直位置投影,我只是用膠帶把投影儀粗暴的固定在支架上。

  在拍攝中有許多使用投影儀的方法。你可以把它放在模特身後,你可以把它對準模特和背景,或者你可以把它投影在拍攝主題上而不是背景上。一旦你確定了你的投影儀的位置,你就可以開始計算你需要的曝光量,一定要記錄下房間裡的光線強弱。接下來,您需要檢查投影儀上的解析度設定。我發現如果投影儀離主題更近,畫素化的顆粒問題就解決了。

  在決定購買哪個投影機後,接下來要考慮的是什麼樣的影象可以投射到哪裡,以及從哪裡獲取影象。我使用的很多圖片都是我自己在Photoshop中建立的。我做了一些簡單的形狀和圖案,包括一系列的顏色碰撞,比如藍色背景下的橙色圓圈:

  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影象是否會投射到主題和背景上,或者我僅僅想讓它投影在被拍攝物件上。下圖中,我讓我的拍攝物件離牆約2米,離投影儀約1米。

  請注意,在我的拍攝中,我在方向上的一個簡單變化將決定背景是由投影儀還是陰影所照亮。當背景變為黑色時主體被點亮:

  另一種建立影象的方法是修改已經存在的影象。我搜索谷歌,並確保設定搜尋引數只查詢大型影象。你還可以設定使用引數來查詢開放的許可證映像。例如,我在Photoshop中找到了一張我喜歡的開裂的地面圖片。

  我選擇了魔棒工具,將寬容度設定為50,這讓我可以快速地選擇影象中大部分有裂紋的部分

  如果我想確保我選出了所有的裂紋區域,我可以選擇點選並選擇“相似”選項來獲取影象中的每一個黑色裂紋,但是我的初始選擇工作得很好,這一步可以略過。接下來,我建立了一個填充圖層,使用“純色”並將顏色設定為紅色

  現在,當我刪除原影象層時,畫面只剩下紅色的裂縫。

  此時,我完成了另一個填充層,但是這次我選擇了黑色並使它成為最底層底層,然後將影象儲存為JPEG。

  在我的畫面中,剩下的唯一畫面是充滿活力的紅色裂縫

  我已經用這種方法實拍了幾十次,選定了一個影象後,我就把我的膝上型電腦連線到投影儀上,然後把投影儀設定成90度的角度***假設我拍攝的是垂直構圖***。在這種情況下,,我的肖像作品往往是“卡到腰”或更近的景別,這意味著我可以把投影儀放在2-3米的範圍內。這就能產生更明亮的投影,然後我也就可以用更快的快門速度、更低的ISO、更小的光圈,更容易的消除任何環境室內光線。

  下面,你可以看到我把剛才做出的影象投射到我的被拍攝主體上。同時,我還在相機的45度角上添加了一個柔光軟片,讓相機的一側保持在陰影中。

  當然,用投影儀還有其他好處,像前面那幅影象需要進行顏色調整時,我可以簡單通過提高紅色調曲線的高亮區域和調整攝像機校準面板上的紅色和綠色的主滑塊來突出紅色。

  除此之外,我還在整個影象中增加了黑暗效果,並增加了肌肉的清晰度。效果如下圖:

  一旦你學會了如何在投影儀和頻閃儀之間達到平衡,就開始嘗試吧。在做多重曝光時播放投影視訊或幻燈片,不斷變化的影象能建立豐富多彩的抽象紋理。

  或者,因為投影儀能夠產生連續的光源,藉助長曝光的方法來為你的畫面增加一些抽象的感受。挑戰和嘗試是永無止境的,更是相當令人興奮的。

  提升拍攝的一些創意技巧

  1. 轉動相機

  正常來說拍攝照片時應該把相機握好,以確保曝光時不會因相機震動而讓畫面模糊,但其實有計劃地轉動你的相機能讓畫面變得抽像,新增藝術的色彩,特別是當你向著不同顏色的光源或在夜間拍攝的時候更為明顯。技巧是放慢你的快門,好讓你有足夠時間去捕捉光線。拍攝時水平移動、自轉等也是常用的技巧。

  2. 拍攝時調整焦距***俗稱“拉爆”***

  拍攝時調整焦距***俗稱“拉爆”***,其實就是當相機釋放快門的一刻改變焦距,出來的畫面就會充滿動感,是一個很簡單的技巧,但只適用於變焦鏡頭。

  3. 創意對焦

  誰說焦點一定要放在主體上?其實有時把相機轉到手動對焦並故意讓主體偏離對焦點能拍出像油畫般的感覺。

  4. 從低處拍攝

  嘗試用超低的角度去拍攝,讓主體跟正常肉眼看到的感覺不同,如果加上廣角鏡頭更能突顯主體,表達誇張的效果。

  5. 刻意讓你的照片過曝

  一般照片會要求有“正確”的曝光,不會讓照片過曝或曝光不足,但其實有時刻意讓照片嚴重過曝也能表達一種“科幻”的效果。

  6. 閃光燈配合慢速同步快門

  拍攝夜間人像時可以利用慢速同步快門多吸收現場光,用閃光燈把主體“凝固”,如果再加上技巧2提到的“拉爆”技巧就能拍出創意的照片了。

  7. 從高處拍攝

  對比技巧4的低處拍攝,我們也可以從令一個角度來捕捉畫面,就是從高空向下拍,除了從飛機上拍攝外,其實也可以利用三腳架加上長的快門線或自拍功能來做到這個效果,建議使用廣角甚至是魚眼鏡頭,照片會更加有趣。

  8. 多重曝光

  多重曝光就是在同一幅底片上拍攝多張照片,可以利用一次正常對焦另一次失焦來讓照片新增藝術色彩,或讓一個人擁有分身般在相中出現多次,但要留意一些入門級的相機並不包含多重曝光的功能,這樣就需要依靠Photoshop的“圖層”技術了。

  9. 增加噪點

  當提高ISO值時,雖然能讓快門更快,但噪點就會相對提高,讓照片顯得不平滑。但是如果我們刻意增加噪點並配合適當的環境氣氛,照片立刻帶來懷舊、電影般的感覺,讓平凡的照片更添味道。

  10. 自定義白平衡

  正確的白平衡當然能讓照片準確顯示當時環境的光線色彩,但如果我們刻意改變白平衡的設定,可能讓照片帶出另一種特別的氣氛和效果!如上圖左邊為自動白平衡,右邊為手動白平衡,右邊的那幅圖能帶來黑夜、憂鬱的感覺。

  11. 善用B快門

  B門的意思是快門一直開啟來曝光,直至拍攝者再次按下快門按扭才關閉快門,這個技巧可把非常暗的地方拍成色彩豐富***如晚上的郊外***,也能用來拍攝星軌和煙花。

  12. 紅外線攝影

  紅外線攝影比較複雜,因為它需要改裝你的相機或另外加上紅外線濾鏡,但拍攝出的的效果很特別,像黑白照片但又不盡相同。如果用濾鏡的話光線會被大量隔除,所以建議用上三腳架或提高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