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

  自然災害與防治是地理學科選修5的一部分。下面小編給你分享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知識點,歡迎閱讀。

  之自然災害及其型別

  1.自然災害的發生與災害損失

  自然災害的發生主要是自然的力量引發的,其與自然力量的關係及其災害損失表現如下所示:

  2.自然災害與人為災害的區別

  按災害發生的主導因素不同,可分為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型別 自然災害 人為災害

  主導因素 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

  基本因素 致災因子 自然作用 人類活動

  承災體 人類和人類社會

  典例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 生產事故、交通事故、生活事故、戰爭和社會***等

  3. 自然災害的分類思路

  自然災害種類繁多,分類思路也很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分類標準 包括種類

  按成因分 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生物災害、人為誘發災害等

  按表現特徵分 突發型災害、緩髮型災害、過渡型災害

  按發展過程分 原生災害、次生災害等

  按承災體的性質分 城市災害、農業災害、礦山災害等

  按損失程度分 輕度災害、中度災害、重大災害等

  之自然災害的特點和發生、發展規律

  1.自然災害的特點

  自然災害的特點及其含義歸納如下:

  特點 含義

  突變和漸變雙重性 自然災害大多具有突發性特點,但發生、發展又往往表現為緩慢孕育、突然爆發、逐漸消退的漸變過程

  聯絡和分異雙重性 自然災害的發生不是孤立的,各次自然災害之間、各種自然災害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同時,自然災害的分佈又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自然和社會雙重性 自然災害既是一種自然現象,又是一種社會現象,因此它同時具有自然和社會兩種屬性

  難免和可防雙重性 引發自然災害的原動力是自然所固有的,目前人類無法改變其程序,但人們可以認識它們的發生、發展規律,改變人類的行為方式,進而規避風險,減少損失

  2. 自然災害的規律

  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有規律可循,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規律 表現***含義*** 舉例

  空間分佈的規律性 不同區域有不同的主導性災害、不同的災害組合和不同的災害後果 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滑坡主要分佈在山區,洪澇、乾旱、地面沉降、土地鹽鹼化主要發生在平原地區

  時間分佈的規律性 從較長的時間尺度上來看,各種自然災害總是存在著在某些時間發生或增多,而在另一些時間不發生或少發生的不均勻分佈現象,並且這種變動的時間間隔往往是有規律的,表現為週期性和階段性 旱澇災害發生頻率的變化與太陽黑子變化相關,表現出一定的週期性。地震發生頻率的變化存在活躍期和相對平靜期交替出現的現象,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

  成因機制的規律性 成因機制上的規律性突出表現是災害鏈現象,即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強度較大的自然災害,在它們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常常誘發一系列次生災害 颱風除帶來大風外,還會帶來暴雨,暴雨易引發洪水和水土流失,暴雨和洪水引發泥石流和滑坡,滑坡和泥石流又可阻塞河流,破壞堤壩,並造成洪澇災害,洪澇災害還可能引發病蟲害和人畜瘟疫等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