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曾在哪個國家做過變法改革

  李悝是戰國時期魏國人,並且是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和法學家。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李悝曾在哪個國家變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悝曾在哪個國家變法

  李悝所處的大的時代背景是戰國,當時諸侯爭奪領土的情況十分嚴峻,而且魏國在地理和國土等方面都不佔優勢,為了改變魏國的現狀,以及強大魏國的軍事和經濟,李悝受到魏文侯的賞識,在魏國主持變法運動。

  在經濟上,李悝鼓勵百姓大量開墾荒地,保障糧食作物的生產;除此之外,李悝廢除了井田制,並且將土地買賣合法化。李悝還派人測量土地的量產,根據不同的量產標準,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這樣一來,鼓勵了百姓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

  在軍事上,實行考核法,所謂考核法就是對軍隊裡面的士兵進行各方面的考核,對於優秀者會給予獎勵,除此之外,李悝還實行科學性的軍隊編排,根據士兵們擅長的領域對他們進行軍隊的劃分,這樣一來,每位士兵都能發揮他們作戰的優勢之處,大大地提高了軍隊作戰能力。

  在政治上,李悝廢除了世襲制度。他認為選拔官員不能依靠世襲,反而應該根據個人能了來選拔人才,這樣才能推動整個國家的發展。除此之外,李悝將舊貴族的世襲俸祿取消了,他用這筆錢為魏國廣納賢才。

  在法律上,李悝著有《法經》一書,將裡面的法律具體化,然後製成法律法令用於國家的各個方面,這一做法保障了國家治理的有法可依,推動了國家法治化程序。

  李悝變法無疑是成功的,他提高了魏國的綜合國力,而且李悝廢除了封建世襲制度,這一思想和做法具有典範意義。而李悝變法的成功,也讓別的國家紛紛效仿,比如韓國也實行了申不害變法。

  李悝讀音

  李悝的讀音是likui,李讀三聲,悝讀一聲。李悝是著名的法學家和改革家。李悝是戰國時期魏國人,受到魏文侯的重用後,李悝開始了變法。李悝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變法的時候,他就將法治觀念融入到國家治理中,讓魏國的各個方面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除此之外,李悝他還寫了我國古代第一部較完整的法典,就是《法經》。李悝這部著作彙集了多國法律的精華,裡面涉及了方方面面,也是比較實用和有借鑑意義的。但是,這本法典已經失傳了。

  李悝變法中,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他廢除了封建世襲制度,並且採取了依靠能力為國家選拔人才,李悝任用官員制度為後來在人才錄用上有了借鑑的意義。而且,李悝將無用的人物趕出了歷史舞臺,並且廣納賢才,為魏國朝廷提供了人才保障。在經濟上,李悝鼓勵百姓大量開墾荒地,保障糧食作物的生產;除此之外,李悝廢除了井田制,並且將土地買賣合法化。李悝還派人測量土地的量產,根據不同的量產標準,制定合理的稅收政策。這樣一來,鼓勵了百姓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

  在軍事上,實行考核法,所謂考核法就是對軍隊裡面的士兵進行各方面的考核,對於優秀者會給予獎勵,除此之外,李悝還實行科學性的軍隊編排,根據士兵們擅長的領域對他們進行軍隊的劃分,這樣一來,每位士兵都能發揮他們作戰的優勢之處,大大地提高了軍隊作戰能力。

  李悝的變法對後世的影響頗大,比如申不害變法、商鞅變法等等,都有借鑑李悝變法的閃光點。

  李悝識人五法

  李悝變法,讓魏國走上國富民強的道路。後人班固和司馬遷都給予了李悝變法很高的評價,認為李悝變法促進了魏國的繁榮。

  李悝被魏國魏文侯所重視提拔,一生的仕途比較平坦,而李悝變法在魏國也進展的十分順利。

  一次,魏文侯想在兩位宰相候選人中選一位作為宰相,自己沒有意見,便問李悝對此事的看法。李悝聽完魏文侯的焦慮後,給魏文侯說了“識人五法”。

  第一,居視其所親。判斷一個人的時候,要看他平時和誰在一起交往,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般道理。如果這個人平時都和賢能之人在一起交往,就可以重用他;反之,如果和小人經常在一起,就要慎重選擇了。

  第二,富視其所與。意思就是觀察他日常是如何支配自己的錢財,如果他用了大量的錢只是為了享樂,奉行自我主義,這樣的人就不可以重用;如果他會拿出一部分錢用來接濟窮人,那麼有仁愛之心的人就值得重用。

  第三,達視其所舉。這一點的意思就是說,當一個人擁有顯赫的權力之時,看他如何運用權力選拔人才,如果他是求賢如渴的心態,選拔的都是閒人,那麼這個人也是真人才;如果依靠他的高權力結黨營私,那麼此人便不可重用。

  第四,窘其所不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逆境最能鍛鍊一個人的品格,如果他身處困境仍然擁有高潔的品格,不畏惡勢力所低頭,那麼這個人就值得交往和重用;相反,為了私利而出賣自己的良心和品格,那麼這個人便不是良師益友。

  第五,貧視其所不取。顧名思義,一個人在貧窮困苦的時候也不要嗟來之食,那麼這個人可以重用;相反,在貧困之時,獲取了不義之財只為緩解自己現狀,那麼這個人就不可以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