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哲理經典故事

  在我們寫作文時加入一些會時錦上添花的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小猴子的故事

  一隻猴子,肚子被樹枝劃傷,流了很多血。它見到一個猴子就扒開傷口說,你看我的傷口好痛。每個看見它傷口的猴子都安慰它,告訴它不同的治療方法。它就繼續給朋友們看傷口聽取意見,後來它感染死掉了。

  一個老猴子說,它是自己把自己弄死的。

  【哲理感悟】:

  痛,說一次就痛一次,不如自己默默癒合。

  你若不堅強,懦弱給誰看!!!!!

  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與其每天擔心未來,不如努力現在。

  成功的路上,只有奮鬥才能給你最大的安全感和答案。

  不要輕易把夢想寄託在某個人身上,也不要在乎身邊的閒言碎語,因為未來是你自己的,不是你能不能,而是你要不要!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才是最好!

  我不勇敢,誰替我堅強!

  致在為夢想努力奮鬥的朋友!!

  :什麼叫信任

  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在玩耍,

  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頭,

  小女孩有很多的糖果,

  小男孩想用所有的石頭與小女孩的糖果做個交換.

  小女孩同意了,

  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頭藏了起來,

  把剩下的給了小女孩。

  而小女孩則如她允諾的那樣,

  把所有的糖果都給了男孩。

  那天晚上,

  小女孩睡得很香,

  而小男孩卻徹夜難眠,

  他始終在想,

  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樣,

  藏起了很多糖果。

  【哲理感悟】:

  其實

  如果你不能給予別人百分之百的話

  你總是會懷疑別人是否給予了你百分之百

  拿出你百分之百的誠心

  對待所有的人和事

  然後 睡個安穩覺吧

  所有的一切都會吸引而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就像蜜蜂只汲取花蜜、毫不破壞花瓣的美麗和芬芳一般,仁者隨緣而住,亦只是汲取智慧,而不迷失於他物之中。

  ——佛家禪語

  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靜坐,有一個人愁眉苦臉地長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開示。不久,佛陀睜開眼來,問道:“你有什麼事?儘管問吧。”

  “佛陀!我信了佛教以後,我的父親非常不贊成。他認為佛教的戒律太廣泛、太嚴格,哪能全部受持,不如不學好了。他這樣強詞奪理地堅持著自己的見解,我費盡脣舌,他還是不能接受。我怕他將累劫流轉生死,墮落惡道受苦,所以祈求佛陀度化我的父親。”

  佛陀說道:“你的父親是利根之人,只要你把我說的故事轉述給他聽,他必然能去邪向正,回迷向悟。”

  “是什麼故事,請佛陀開示。”

  於是佛陀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愚人在曠野走了好幾天,滴水未進,口渴得兩眼昏花,渾身發熱,沿途尋找水源,總不可得。

  忽然,他看到遠處有一條河,河水清潔明淨。然而,他呆立了半天,卻不想前去取水喝。

  這時候,同路的行人覺得納悶,就上前問道:“你不是口渴嗎?為什麼找到了水,反而不喝呢?”

  愚人拉開嘶啞的喉嚨答道:“你有所不知,這麼多的水,我喝得完嗎?我怕我的肚子裝不下這麼多水,所以乾脆不喝算了。”

  路人聽了,不禁搖頭嘆息:“真是無知的人,多麼可憐呀!”

  聽了這則故事以後,青年馬上回家告訴父親。父親聽了恍然大悟,於是便與兒子一起學佛向道。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無邊,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佛法有“萬法歸一”之說,日子要一天一天地過,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人生就是這樣簡單,把“一”做好即可,何必為無限的時空煩惱呢?

  【哲理感悟】:

  古時許多淺而湍急的河流不能用舟船而只能用皮筏過渡,古人認為是由於水嬴弱而不能載舟,因此把這樣的河流稱之為弱水。因此在古書如《山海經》《十洲記》等中記載了許多並非同一河流而相同名稱的弱水。山海經載的崑崙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些稱謂流傳到現在還在用,比如甘肅省現在的地圖上還有一條弱水河。弱水也用來特指位於西北的婆夷河或黑水河,當然也只限於特定的地理學著作。

  後來的古文學中逐漸用弱水來泛指險而遙遠的河流。比較有名的是蘇軾的《金山妙高臺》中有句: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裡。這是弱水第一次與具體的數字連用。張孝祥的《水龍吟——望九華山》中也有一句‘縹緲珠幢愚衛,望蓬萊、初無弱水’。其他的詩詞中就很少見弱水的句子了。反到是後來的小說中用的比較常見些。

  《紅樓夢》第九十一回賈寶玉: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常引申為,眾多女子當中只鍾情一個女子,對愛情專一。